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如松:這事一旦發生 才是真正的驚天暴雷

作者:
美國的製造業建設投資近年出現暴漲,說明發達國家正在開啟再工業化進程。當資本流向逆轉之後,很多發展中國家就會出現工業化衰退,進而導致工業化農業的衰退,當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步阿根廷的後塵,或者類似巴西這樣的最主要農產品出口國陷入阿根廷這樣的惡性通脹之時,食品供給會不會快速收縮?人口大爆炸之後的泡沫會不會被刺破?今天誰都不知道。

至少過去四十多年,人們已經形成這樣一種思維定式,只要經濟出現問題就仰望央行印鈔。

(示意圖)

民間有句俗話,所有用錢可以解決的問題,本質上都不是問題,根源在於當今時代的錢是印出來的,相對問題來說,錢更不稀缺。這個俗語可以拓展,所有通過印鈔能解決的危機都不是危機,源於對各個國家來說,印鈔比解決危機簡單的多。

因此,只有印鈔解決不了的事,才叫危機。

一則消息讓人警醒。

根據阿根廷官方數據顯示,2022-2023年度阿根廷的大豆和小麥產量減半,玉米產量減少三分之一以上。

阿根廷糧食產量暴跌固然有很多原因,氣候(乾旱)被專家認為是主要原因之一,但最核心的原因真的是氣候嗎?

玉米是阿根廷生產和出口的主要農產品品種之一(另一個是大豆種植與出口),巔峰時期阿根廷玉米出口在全球出口市場中佔據大約20%的份額,如果我們將阿根廷歷年的玉米產量變化圖來對比(見下圖),或許得到的就是不同的結論。

阿根廷在2000年以前的玉米產量並不大,也不是世界主要的玉米出口國,但本世紀開始之後產量急劇上升,到17/18—19/20年度產量達到了頂峰,此後開始出現連續兩年的下跌,2022-2023年度的產量暴跌百分之三十不過是趨勢的延續而已。

到這人們自然而然會提出這樣的疑問,大豆和玉米是阿根廷最主要的農作物,阿根廷是不是將更多的土地用於轉種大豆進而導致玉米產量的下降?這種原因可以排除,源於近些年來阿根廷大豆產量也是見頂回落的態勢。下圖是阿根廷近年來的大豆產量走勢圖,從2014/2015產季就開始出現了衰退。

是什麼因素在決定阿根廷農業產量的升降哪?

上世紀以前拉美國家的工業化水平還比較低,尤其是上世紀最後的二十年,拉美國家的債務危機劇烈發作,惡性通脹一浪高過一浪,阿根廷也處於惡性通脹的漩渦中並多次換幣。在惡性通脹時期工業企業上一個生產周期的銷售收入無法覆蓋下一個生產周期的成本投入,工業活動就會不斷收縮。

以前在這個欄目中介紹過一個原理,二戰之後的農業已經逐漸從傳統農業轉變為工業化農業(也稱現代農業),工業化農業即是以工業要素為基礎、以工業運營的理念來經營農業,在這個過程中電力、水力、農藥、化肥、燃料、農機(飛機)、運輸、倉儲、金融保險、進出口等工業要素的高投入極大地推升了農業的效率和產量。

這種傳統農業到工業化農業的轉變對農業產量的提升具有多大的效果哪?我們自己的切身體會是,在六七十年代(傳統農業)華北地區良田、在正常氣候的年景畝產也不過三四百斤(當時國家提出的目標是爭取達到500斤),但現在的畝產基本都在千斤以上,傳統農業向工業化農業的過渡推動農業畝產增長了一到兩倍。其實上述產量數字反應出來的還不是唯一的焦點問題,傳統農業對自然災害的抵禦能力極差,一旦出現災年就可能顆粒無收,如果正常年份產量提高但災害到來時又顆粒無收,食物供給就依舊沒有保證,也就無法支撐人口大爆炸。工業化農業的另一個根本優勢是,抵禦旱澇等自然災害的能力極大地提高了,今天無論旱澇對農業的產量影響都已經很小(人禍除外),這就讓農業實現高產的同時又實現了穩產,這是人口持續大爆炸之源。上述在中國發生的故事也發生在很多發展中國家,阿根廷也不例外。隨着本世紀以來全球化進入高潮(以中國加入世貿為標誌),大量的資本流入阿根廷等拉美國家,帶來了工業化的快速進步,這直接推動了傳統農業向工業化農業的轉變,產量的飛速增長讓阿根廷在本世紀開始逐漸成為全球重要的農業產地之一。中國、阿根廷的故事陸陸續續發生在所有國家(主要是發展中國家),就支撐了二戰之後的全球人口大爆炸。

但阿根廷的好景並不長,2014/2015年開始,阿根廷的通脹開始惡化,參考下圖。

通脹惡化,就會持續打擊工業企業的運營,就會導致工業收縮,當工業衰退到一定的程度之後,包括電力、水力、燃料、農藥化肥、農機、金融保險、參倉儲等綜合工業要素對農業的支撐力度就會下降,這就是工業化農業向傳統農業衰退的過程,所以阿根廷大豆和玉米的產量先後開始下滑,2022/2023產季的暴跌不過是趨勢的延續。2022/2023產季的暴跌也與阿根廷惡性通脹的加速惡化(今年通脹率突破100%)高度吻合。

從另外的側面也可以證實阿根廷農業產量暴跌並不僅僅是氣候因素所導致(或者說氣候只是次要因素):

第一,工業化農業對氣候災害的抵禦能力很強。大豆和小麥產量減半這種暴跌的事基本不會在工業化農業的情形下出現,世界各地的農民都應該可以告訴阿根廷人這個結論。如果農業產量動不動就因為氣候因素而暴跌一半,發達國家也就不會從工業化之後就基本告別饑荒。

第二,巴西與阿根廷是近鄰,如果氣候是造成阿根廷減產的主要因素,氣候也會影響巴西和周邊國家,可以巴西為首的其他南美國家都未出現產量的下降,巴西的產量還在明顯增長。

第三,惡性通脹導致工業化劇烈倒退,繼而導致農業的劇烈衰退已經在委內瑞拉津巴布韋身上得到體現。2009年委內瑞拉的糧食產量是948萬噸,人均333公斤,基本可以自給自足,經過十幾年的惡性通脹(工業化劇烈衰退)之後,2020年委內瑞拉的糧食產量約為200萬噸,人均糧食產量約是70公斤,農業活動衰退的非常猛烈。本世紀以前津巴布韋是非洲最重要的穀物出口國,號稱是非洲糧倉,經過十幾年的惡性通脹之後,今天也成為飢餓國家。隨着今天阿根廷的通脹越過100%,它只是在複製委內瑞拉和津巴布韋的路徑而已。

所以,阿根廷農業產量的持續下滑,2022/2023產季的產量暴跌,氣候或許是因素之一,但卻是次要因素,最主要是工業化衰退導致的農業衰退所造成的後果——惡性通脹是罪魁禍首。

阿根廷陷入農業萎縮的被動狀態,可以用印鈔解決嗎?當然不能,阿根廷央行越印鈔,通脹惡化的越嚴重,工農業萎縮的就會更快。用印鈔解決不了的問題,才是真正的危機。

二戰之後開啟了全球化的進程,這本質是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進行資本輸出的過程(當然也是發展中國家向美國等發達國家返銷產品的過程),也就是工業化在全球的發展中國家不斷得到複製的過程,帶來的核心結果之一是工業化農業模式在全球得到加速推進,食物供給的穩定與豐富(兩者同等重要)就推動了全球的人口大爆炸。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美國的製造業不斷外流,逐漸形成鐵鏽區和產業空心化。逆全球化的本質是資本回流歐美的過程,這從上一張圖上可以明顯得到驗證,美國的製造業建設投資近年出現暴漲,說明發達國家正在開啟再工業化進程。當資本流向逆轉之後,很多發展中國家就會出現工業化衰退,進而導致工業化農業的衰退,當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步阿根廷的後塵,或者類似巴西這樣的最主要農產品出口國陷入阿根廷這樣的惡性通脹之時,食品供給會不會快速收縮?人口大爆炸之後的泡沫會不會被刺破?今天誰都不知道。

過去的經濟史中,人們在不斷預測危機,但真正可以預測的東西本質上都不是危機(當人們可以為此做好準備之時也就不是危機),今天的社會已經形成思維慣性,認為人口大爆炸是一種正常現象,是人類天然應該享受的成果,專家更不斷預測多少年後地球人口會超過百億甚至一百五十億,世界真的會是這麼線性運行的嗎?這令人疑慮叢生。

現在不少國家的總人口數開始萎縮,這是不是一種天人感應?

人類發展是否已經站在十字路口上?人們應該仔細思量。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如松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706/1923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