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官架子余談

作者:

官架子好像是個貶義詞,說誰擺官架子,等於是批評人家。這樣的批評,多半是有風險的,別的不講,小鞋總會有一雙。但是,在做官的人看來,官架子這玩意,就像臭豆腐,聞着臭,吃着香,誰享用了,誰知道。所以,擺官架子,是個普遍性的現象,即使刻意去克服,也克服不了。

官架子都是沖老百姓擺的,再就是跟自己的下屬擺,如果哪個腦袋進水了跟上司擺官架子,多半是不想幹了。但是,老百姓真的討厭官架子嗎?我看未必。

古代是官就有官架子,這官架子,是朝廷命官的伴生物。即使是七品芝麻官(甚至九品的巡檢),出門也必須有成套的儀仗,有人鳴鑼開道,虎頭牌,刀槍劍戟,一堆衙役跟着,還必須坐轎子,官越大,轎子越大,四抬,八抬,十六抬。小民擺攤,若是礙了事,衙役們一腳就可以把攤子給踢飛了。君不見,虎頭牌第一對,就是四個大字:迴避,肅靜!坐堂審案,兩旁站着如狼似虎的衙役,一邊至少六個。小百姓進來的時候,衙役們大喊一聲:威武!膽子小的,嚇一大跳。

這樣的官架子,朝廷讓官員們擺的,官員也樂意擺。官架子,在某種程度上,是體制的必須。所以,古代的親民之官,再親民,也不可能真的便服走到街頭,跟老百姓聊天擺龍門陣,他們了解下情,頂天了,悄悄出去微服私訪一下。只要是穿上了官服,就必須擺官架子。當然,這官架子,老百姓卻也未必真的不喜歡。

包拯是老百姓心目中的清官化身,民間的戲劇,把這位包老爺演了又演,人見人愛。然而,無論哪個戲種里的包公,只要一出場,就一定官威官派兒十足,全套的儀仗,張龍趙虎,王朝馬漢帶刀相隨,有時候,還會跟上個御前帶刀護衛展昭。一升堂,更是威風八面,大大的官帽子,蟒袍玉帶。足足的官氣派,聲震遐邇。

如果,戲劇里的包公不是這副樣子,而是輕車簡從,便裝現身(微服私訪除外),那麼,看戲的人會喜歡嗎?肯定不會。他們心目中的清官化身包拯,官架子擺得越是大,他們越是喜歡。包公的黑臉,跟他的那一身行頭,包括王朝馬漢,張龍趙虎,都是包公這個符號必須有的內容。

當然,最喜歡官架子的,還是官員。自古以來,沒有官架子的官員,還叫官員嗎?老百姓認不認賬暫且不論,他們自己就覺得哪兒不對了。官架子的背後,是權力,權力缺了外化的形象,就沒有了威風。沒了這威風,權力的靈魂也就沒了。所謂等級,儀仗,服飾,車馬,隨從,送往迎來,迴避肅靜,都是官架子的一部分,沒了這些,做官還有意思嗎?

所以,做小百姓的,千萬不要把官員親民這點事兒太當回事。所謂的親民,充其量不過是一種姿態,姿態做完了,親民也就結束了。官就是官,民就是民,不要把官混同於民。從前是百姓,做了官,就不是百姓了,再像從前那樣跟人家套近乎,即使沒有風險,也令人討厭。所以,大官出行,地動山搖,是必須的,小民迴避,也是必須的。別發牢騷,發了也沒有用。弄的不好,還有麻煩。

這就是中國古代的官兒和官架子。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張鳴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630/1920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