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政黨 > 正文

劉瑜:什麼讓俄羅斯走到今天這一步?

作者:

(原音頻節目於2020年錄製,文稿經編輯整理)

01.

俄羅斯失敗的民主轉型:不自由的民主

在所有的轉型國家中,俄羅斯可能格外引人矚目。畢竟,俄羅斯是前蘇聯遺產的主要繼承國,而蘇聯是冷戰兩大霸主之一。

當年,正是蘇聯的崩潰徹底改變了世界格局,因此,從蘇聯的廢墟之上能夠生長出什麼樣的國家、什麼樣的民主,不但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而且直接影響着世界格局的變遷。

戰場上講"擒賊先擒王",其實做社會科學研究也差不多,抓住一些最重量級的國家,觀察它的變化軌跡,分析它的發展邏輯,或許有利於我們理解整個政治浪潮的走勢和機制。

遺憾的是,如果我們把政治轉型理解為從峽谷的一邊跨越到另一邊,30年過去了,俄羅斯並沒有完成這種跨越。相反,它似乎是掉到峽谷中間去了,並且乾脆在峽谷裏面安營紮寨了,一副"我就在這裏待下去了,哪也不去"的架勢。

對於普京政府及其支持者來說,這是走出了一條"具有俄羅斯特色"的民主道路。

但是,對於很多期待俄羅斯成為"自由式民主"的人來說,俄羅斯的民主轉型則是失敗了。失敗的標誌之一,就是普京自2000年上台之後,就神奇地成為俄羅斯政壇的不倒翁。

事實上,在很多觀察者看來,俄羅斯的轉型不但失敗了,而且失敗得非常經典。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俄羅斯的民主轉型失敗不是一個偶然的、孤立的、暫時的失敗,而是代表了一種類型。這種類型,被很多人稱為"不自由的民主"。

什麼叫"不自由的民主"?這個概念,最早由一個記者法里德·扎卡利亞(Fareed Zakaria)開始普及。從90年代中期開始,他就在新興民主中發現一個奇特的現象:一些明明是通過民主選舉上台的政治家,卻掙脫權力的制約機制,打壓反對派的言論和行動空間,以此實現權力的鞏固。

1997年,扎卡利亞在《外交事務》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著名的文章,名字就叫"不自由民主的崛起"。

在這篇文章里,他這樣寫道:"近一個世紀以來,在西方,民主意味着自由式民主,其特徵不僅僅是自由公正的選舉,而且是自由主義,也就是法治、分權、言論自由、宗教自由、財產保護等等;今天,自由式民主的這兩股力量,曾在西方政治傳統中合二為一,卻在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一分為二。民主在崛起,憲政自由主義卻沒有與之同步。"

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看出,扎卡利亞提出"不自由的民主"這個概念,是因為他發現,民主的發展和自由的發展未必同步。我們常常假定,民主必然帶來言論自由、宗教自由、市場自由,但是扎卡利亞發現,在新興民主中,民主的出現未必伴隨着這些自由的出現。

所以,"不自由的民主"是"一條腿走路"的民主。一方面,它具有民主的外殼——也就是說,它往往有周期性的選舉,甚至選舉也有一定的競爭性,這是它與傳統的威權體制不同的地方;

但是,另一方面,通過選舉產生的執政者又限制政治自由,以民主的名義打壓反對派,使下一輪的政治競爭在不公平的起跑線上展開,以此實現權力穩固。

如果用唱歌比賽來比喻,傳統的威權政體根本就沒有比賽可言,內定一個冠軍,比賽還沒有開始就直接結束了。

但是"不自由的民主"不是這樣,它有比賽,有觀眾投票,但是它讓選手A大展歌喉,燈光、舞台、演唱時間,樣樣都給足;而選手B、選手C、選手D……唱了兩句就被奪走麥克風了,或者唱着唱着燈光黑了,以至於雖然最後的確有觀眾投票,但是觀眾很難對選手A之外的任何選手留下美好印象,選手A自然成了贏家。

這就是"不自由的民主",它並不取消民主,只是扭曲它而已。

02.

"不自由民主"下的俄羅斯:威權與政治暗殺

當代俄羅斯被很多學者視為"不自由民主"的典型。一方面,它的確擁有民主的外殼。

它有周期性的多黨選舉,而且它的選舉有一定的競爭性,比如,2018年的總統選舉中,儘管普京的得票率高達77%,但是這個數字也意味着,有近1/4的選民並沒有投票給他,而是投給了其它小黨。

但是,另一方面,無可否認的是,俄羅斯的政治自由是大打折扣的,甚至是穩步倒退的。

比如,2013年,納瓦利內(俄語:Алексе́йАнато́льевичНава́льный),一個比較有政治號召力的反對黨人士,還參選了莫斯科的市長選舉,甚至贏得了27%的選票,但是,2019年,當局就吸取教訓,不讓他參選了,甚至幾度把他給抓起來。

因為此類的限制,俄羅斯政壇上雖然有反對黨,但是這些反對黨基本上是"劣勝優汰"的,真正像樣的反對黨不會被留下,留下的都是"歪瓜裂棗"式的。用一個批評者的話來說,這些所謂的反對黨的候選人往往如此之不堪,以至於他作為異議人士都會迫不及待地想給普京投票。

那麼,不能參加選舉,和平集會可以嗎?那得看政府的心情。反對派集會需要政府批准,而政府多半不會批准。如果一定要聚眾,那就只能抓你了,抓了之後,你就有了犯罪記錄,而根據法律規定,有犯罪記錄的人是不能參選的。所以,這套邏輯可以說是環環相扣、行雲流水。

不集會遊行,辦個獨立媒體可以嗎?那就看你有沒有誤解"獨立"的意思。過去20年,俄羅斯政府以收購、起訴、吊銷執照、抓捕投資人等等方式將自由派的媒體幾乎一網打盡了。

有一份報紙不服,叫《俄羅斯新報》(Novaya Gazeta),因為一直"執迷不悟",從2001年至今,已經有6個記者被神秘謀殺了,其中最著名的就是2006年被殺害的女記者波利特科夫斯卡婭(俄語:АннаСтепановнаПолитковская)。

這位勇敢的女記者曾經追蹤報道車臣戰爭,激烈地批評過政府的車臣政策,但她的結局是被槍殺在自家的公寓樓里。

辦報紙也危險,那做公民組織呢?不是不可以,但是顯然你不能從事"極端主義"活動,至於什麼叫"極端主義",則模糊不清。而且,如果非政府組織的資金來源里有國際資助,哪怕只是一個研究機構,也要登記為"外國代理"。"外國代理"聽起來是不是很難聽?難聽,就是他們要的效果。

那個體言論呢?同樣得小心掂量,尤其如果你是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人物的話。俄羅斯的前首富霍多爾科夫斯基(俄語:Михаи́лБори́совичХодорко́вский),一個石油大亨,因為公開批評普京被各種調查,偷稅漏稅、欺詐、盜竊、腐敗……總有一款適合你。最後他被關了10年,被放出來後就逃亡到瑞士去了。

或許,對俄羅斯政治自由狀況最鮮明的註腳,就是頻繁的政治刺殺。前文提到記者波利特科夫斯卡婭的神秘死亡,其實,她的死不是偶發事件,暗殺幾乎是俄羅斯政治的一個傳統。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可能性的藝術:比較政治學30講》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629/1920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