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長途飛行藏健康危機 「5招數」教你自保超有效

出國旺季已到,然而長程航班在不少人心目中有如另類酷刑,生理、心理承受一定程度的壓力,甚至損害健康。專家建議,長途飛行旅客只要掌握水分、睡眠、血液循環等5大保健重點,就能降低航程不適的風險。

英國《每日郵報》報道,Pall Mall醫療集團的醫學部主任唐駿(Chun Tang,譯音)說,考量到機艙內的壓力、溫度與含氧量的上下波動程度,搭機飛行的確會擾亂身體機能運作,大多數人甚至在起飛之前就感受到壓力,只是程度各異。《每日郵報》綜合醫生與專家意見歸納保健要點,有助於減少搭機引發的不適與健康問題。

●重點一:慎防脫水。唐醫生說,機艙內流通的空氣有一半來自機外,高空的空氣水分含量極低,因此機艙內空氣明顯乾燥,旅客體內水分容易流失。登機前與航程中的飲食以清淡為主,沙拉、水果相對適宜,太鹹的速食能免則免,尤其登機前,否則容易引發水腫與脫水,「很多人在機場候機貴賓室喜歡小酌幾杯,但這其實會讓脫水症狀加劇,咖啡也別碰,儘可能喝新鮮果汁、白開水就好」。下了飛機也別急着喝酒,應該繼續喝水,幫助身體補充水分。

●重點二:注意細菌。唐醫生說明,機艙座位密集,人與人之間近距離長時間共處,接觸病菌量大增,因此旅客下機後發現自己感冒、流鼻水的情況很常見,「機上座位的餐桌、安全帶與經常觸摸的其他物品表面,往往佈滿細菌」。他建議旅客隨身攜帶一小瓶手部消毒液或適量清潔用濕布,航程中也要經常洗手,儘可能維持手部清潔。

●重點三:睡眠。長途飛行最讓人難熬的後果之一是時差,對於旅途的開端或尾聲具有不小的殺傷力。唐醫生建議,讓自己暴露在光線之中,有助於調整生理時鐘,「周遭昏暗漆黑的環境會讓人想睡覺」。他說,朝西飛(時鐘要撥慢的時區)的航程中遇到晚間時段,要讓自己接觸光線;若往東飛,而且抵達目的地時已入夜,航程中就要限制接觸光線的時間,天亮後要接觸光線,以利儘速適應時差。手機、平板的藍光會妨礙睡眠,調整時差時務必注意3C用品使用時機。

●重點四:耳朵。機艙內的壓力變化導致耳朵承受壓力,這是搭機飛行另一種常見不適症狀。唐醫生說,醫生通常會建議耳朵有感染問題的人不要搭飛機,原因就在這裏。飛機起降過程,體外環境的壓力變化迅速,旅客容易覺得耳膜脹痛,耳內失衡容易引發暈機,因為大腦收到彼此牴觸的信息。起降階段可以吞口水、打呵欠,藉此打開連接中耳與喉嚨的耳咽管,減少不適。

長程航班旅客可以利用光線搭配睡眠時段提前開始調整時差。(示意圖/Shutterstock)

●重點五:循環。近年許多長途飛行旅客都很注意「深部靜脈栓塞」(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問題,這種栓塞多半發生於下肢,後果可能極為嚴重。倫敦懷特利診所創辦人懷特利教授(Mark Whiteley)說,深部靜脈栓塞最常見的成因之一是長途旅行過程中缺乏活動的時間過長,搭機時下半身活動量大減,深部靜脈血流變慢,導致血栓形成機率大增。

他說,搭機飛行過程中儘可能多活動身體,每隔一段時間就要離開座位伸展四肢軀幹,在走道上走動走動,「如果是長途飛行,每小時至少要起身活動1次」,此外,也可穿着適用於搭機飛行的壓力襪,讓靜脈血流加速,降低血栓發生的機率。有血栓病史者如果有搭機出國計劃,行前最好找醫生諮商。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中時新聞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628/1920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