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共的規劃,到2030年,中國的人工智能要達到世界領先水平。而黨媒最近宣稱,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已經是世界第二。中國的人工智能是否能超越美國,引領世界?我們專訪了人工智能專家。
中共網信辦近期發佈《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2年)》,顯示去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50.2萬億元,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提升至41.5%,總量居世界第二。
根據當局2017年對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到2030年,中國的人工智能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要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中國的人工智能是否能超越美國,引領世界?
台灣人工智能專家杜奕瑾:「如果你是拿人工智能去做監管、去做治理的話,以中國來講,因為它的資料量多、人口多,而且它在保障人權私隱的這部分不是那麼的完備的話,那將這個科技應用在對,比如說城市的監管,或者是對個人的評鑑,這個部分在中國來講的話,的確是它的相關的限制會少了一點。但是當我們在講到,如果說比較一些突破性的發展,或者是說像比較前瞻性的發展的話,反過來就是,比如說像在美國這邊思想是自由一點。然後在這個,我覺得在學研的這個部分也比較有,不是靠模仿而造出來的這種原創性的增長,在這個人工智能的領域來講,我覺得在美國這邊就是也是有它的優勢的。」
台灣人工智能專家杜奕瑾表示,中美在人工智能領域是兩個不同的發展方式。
杜奕瑾:「中國它是比較是一個大政府(big government)的,就是由中央領導政策,然後大家一起來做。那美國的話是比較大科技(big tech),它比較是走華爾街驅動(Wall Street driven)的這種方式,就是大科技公司引領它的方向,然後再依照這種經濟利益,科技公司經濟利益去做方向發展。」
目前人們一般會從算力,算法和大數據資料儲存三方面來考量人工智能的領先程度。杜奕瑾分析,在算力方面,美國晶片產業具有優勢;而在算法方面,中美研究人員的聰明能力相當,但是中共已經開始着手立法限制人工智能,就會產生受到限制的算法。
杜奕瑾:「尤其在這種深層次的這種算法,它是要符合中國它相關的規範,不能違背國家利益,以及這個相關的這個過去有的這種黨相關的這種政策指引,相關的紀律。這個其實是跟美國比起來相對來講是,它會變成一個,就像互聯網一樣,就是在互聯網時代,中國的互聯網跟美國的互聯網是很不一樣的發展邏輯。在人工智能的領域,你可以想像以後中國跟美國應該也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方式去做發展。」
在數據儲存方式方面,中美也存在不同。
杜奕瑾:「中國現在數據儲存的方式,它是以國家戰略性的方式去做儲存,也就是說大部分的信息國家都是可以取得的。那另外來講它這種『東數西算』的話,其實它把大量的資料都是往內地區的數據中心去做儲存。其實這是,應該也是有點國家安全策略的這種考量,那它可以有效的把各個方面的資訊都收集到自己的數據中心之後去做智慧化的應用。那相較於美國的話,其實美國所謂的數據中心發展的策略,它是比較屬於使用者的思維,就是說使用者他的雲端使用的情境在哪裏,那這些大科技的公司就會在各個國家當地去建立它的這個資訊數據中心,離使用者近一點。那這種方式的話它會比較能夠做到,所謂的權利尊重(right respecting)。」
杜奕瑾表示,科技在進步,但要看是為誰服務,如果目標客戶是使用者的話,美國的發展環境比較適合做使用者應用的發展。如果目標是為了服務政府的治理跟控制的話,在中國研發受到的限制相對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