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顏寶剛:國際金融中心褪色——陷入深度中層人才流失

作者:
過去四年政權對昔日市民享有的高度自由幾乎完全扼殺,令更多家庭尋求海外發展。而與本地教師、傳媒、醫護等重災區行業比較,作為金融中心命脈的金融業人才同樣面對專才流失,有部分人固然是移民,亦有人跟隨公司總部遷移至新加坡甚至上海,令行業空缺數目佔全港比重近12%。

近年香港金融市場缺乏成功創新,上半年IPO排名更跌出全球五大,甚至輸給過去看不起的對手印尼。香港總商會調查則顯示,過去幾年人才流失特別是中層人員問題突顯,七成受訪企業稱與移民有關。本港四大金融監管機構去年流失率高達一成二至兩成,恐怕會損害監管水平質素,如果情況持續,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勢必褪色。

「五窮月」港股錄得今年新低,恆指在5月下旬失守過去兩個月的橫行區,低見18000點邊沿,表現跑輸全球主要市場。縱然在「六絕月」指數有所反彈,但成交持續縮減,反映市況仍未見起色。

大市乏力,但新股市場表現更慘澹,截至今年5月底,港交所僅集資158億港元,本港IPO市場在全球跌出首五位,於全球交易所中排名第六。除非下半年IPO活動回暖,否則今年香港IPO宗數很大可能會低過去年。若如此,這將是自2019年以來,香港連續第5年IPO數目下跌。若以首日掛牌表現計算,投資今年上市的新股也是輸多贏少,輸錢比例高逾55%。

更可怕是過去香港看不起的「對手」:印尼的金融市場,今年首次公開招股市場卻備受追捧,今年來新股集資已達21億美元,成為全球第四大IPO市場,並且自1995年來首次超越香港市場,反映全球金融市場資產配置正在轉移。

過去一段時間本港的金融市場不是沒有改革,但卻處處「碰壁」,例如港交所在去年初引入的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上市機制,反應未如預期,過去一年多合共僅14間SPAC申請上市,僅5間成功掛牌,另有8間的申請已失效,自去年第三季後更未再有SPAC申請上市。

其他如近年先後推出的跨境理財通、ETF通、互換通等,反應全數差過預期,即使在6月19日將推出「港幣–人民幣雙櫃枱模式」,雖然多家藍籌均有參與,但首階段人民幣櫃枱證券未能納入至「港股通」名單,內地投資者因此未能利用在岸人民幣直接南下買賣相關股份,因此估計同樣是「雷聲大、雨點少」。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似乎逐步邁向「過去式」,現實是支持本港區域金融樞紐的優勢正在逐步褪色。過去很多評論認為香港金融中心優勢是聯通中國及國際,但我認為真正支撐這個金融中心的、其實是全港二十多萬名的金融從業員,但他們與不少行業一樣都面對人才短缺問題,根據政府統計處三月發表的數字,去年底與前年同期比較,金融及保險就業職位空缺就有6175人,佔全港整體空缺數目比重近12%。而與前年同期比較,就業人數減少最多的行業之一,正是金融及保險業,減少人數接近七千人,占行業整體人數2.8%,整體行業就業人數回落至23.3萬人左右,為重返2018年底水平。

金融從業人員減少可能反映是疫情過後企業可以外判服務精簡人手,但當連金融監管機構亦不例外時,牽連效應就好可能會損害整體金融中心發展。在本港四大金融監管機構中,有3間去年員工流失率較2021年顯著惡化。其中,金管局的流失率進一步攀升至超過12%,積金局及保監局的流失率更高達20%。

其中積金局指出,去年員工流失率為20.1%,是歷年最高,其中以資訊科技職位流失情況最為嚴重;而2021年的流失率為14.5%。至於保監局,去年員工流失率約20%,相對2021年的16%增加約4個百分點。金管局發言人亦稱,去年該局員工流失率超過12%,是近年高位,當中涉及不同職位;該局對上一年的流失率超過7%。

至於證監會去年其整體員工流失率仍達11.5%,雖按年減少0.5個百分點,但仍屬近年新高,反映情況未有顯著改善。當中初級專業員工的流失率去年仍達18%,只是較前一年的25%稍為回落。

監管機構水平是國際金融中心的基石,前線監管缺乏人手,可以想像不合規交易會成反比增加。同樣作為核數及盡職審查的本地會計人才亦出現短缺,業界流失率亦高達三成。香港會計師公會正初步研究縮短獲取會計師資格所需的工作經驗年期,不過要降低會計師的工作經驗要求,對整體金融發展恐怕是弊多於利。

值得一提是作為建制派的香港總商會,近年發表的調查還是能相當專業地反映香港商界的憂慮,不像其建制組織只懂一味唱好。最新一份調查是總商會在4月成功訪問了196家企業,調查結果顯示,74%受訪企業表示面對人才短缺問題,當中逾八成表示問題至少已經持續一年。即將卸任的總裁梁兆基表示,本港勞動人口累計減少約21萬至23萬,當中與離港相關佔大部分原因;調查顯示七成受訪企業稱員工流失與移民有關。

職級類別方面,59%受訪企業反映最缺人手的工種年均底薪為20萬至50萬元,反映勞動市場尤其缺乏初級至中層職位。梁兆基稱,本港勞動力不足已嚴重影響本地經濟發展。針對移民的影響,梁兆基表示,調查在今年4月進行,移民導致人才流失的問題仍然突顯,意味情況未有放緩跡象,相信離開的勞動力未必在短期內回流香港。

過去四年政權對昔日市民享有的高度自由幾乎完全扼殺,令更多家庭尋求海外發展。而與本地教師、傳媒、醫護等重災區行業比較,作為金融中心命脈的金融業人才同樣面對專才流失,有部分人固然是移民,亦有人跟隨公司總部遷移至新加坡甚至上海,令行業空缺數目佔全港比重近12%。

雖說職業無分高低,但金融業絕對是本港經濟最大支柱,截至今年五月底,港股總市值達到32.8萬億元,是香港本地生產總值GDP的11.5倍,可見金融業衍生的經濟效益巨大,金融從業員特別是中層人員大量流失,恐怕假以時日,會令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加快褪色。

(以上評論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

責任編輯: 李安達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613/1913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