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誰是晚清第一毒舌?

作者:

誰是晚清第一「毒舌」?我以為王闓運當之無愧。

清咸同年間紹興大才子李慈銘(著有《越縵堂日記》)尖酸刻薄,嘲諷同時代的士人不留情面,也是有名的毒舌。但王闓運的早期經歷、和湘淮軍高層的關係以及長壽等因素,使其社會地位和影響力遠超李慈銘,故其「殺傷力」尤其大。

王闓運(1833—1916),晚清經學家、文學家,字壬秋,又字壬父,號湘綺,世稱湘綺先生。湖南湘潭縣人,咸豐二年(1852)舉人。其同鄉晚輩朱德裳在《三十年聞見錄》中有一則「王湘綺一言殺羅研生」,可一窺其毒舌何等厲害:

「羅研生撰《湖南文征》,書成,年八十矣,結銜題『後學羅汝懷撰』。書中選入子萱文數首,王文韶撫湘,以此書初成,大會賓客,共賞名著。湘綺笑曰:『研老愈老愈謙恭,於其世兄,亦稱後學。』研老大慚恚,歸即病,月余卒。」

羅汝懷(1804~1880),字廿孫,一作念生、研生,晚號梅根居士,亦是湖南湘潭縣人。他比王闓運大差不多三十歲,不折不扣的鄉前輩。羅汝懷是湘中大儒,一生著述甚多,其中最為世人稱道的是其編纂的《湖南文征》。

《湖南文征》是湖南歷史上第一部文章總集,收輯自元明至清同治六百餘年間湖南籍「名臣魁儒,才人節士」之文,共4068篇。刊成於清十一年,計201卷。其文獻價值,堪與鄧顯鶴編纂的湖南第一部詩歌總集《沅湘耆舊集》並駕齊驅,相得益彰。曾國藩為這部煌煌大典作序,稱讚羅汝懷,「研生之學,稽《說文》以究達詁,箋《禹貢》以晰地誌,固亦深明考據家之說。」

這套書出版後搞了個很隆重的首發式,當時的湖南巡撫王文韶和湘淮軍關係非常親密,他親臨盛典,其他在長沙的湖南文化界名人,自然悉數到場。這本來是三湘一件文化盛事。人難免有私心,羅汝懷在編書時,選了自己兒子羅萱幾篇文章。羅萱青年時投筆從戎,為曾國藩的文字秘書,跟隨曾氏參加一系列戰鬥。羅萱後來隨湘軍進入貴州,鎮壓黔東南苗民起義,克鎮遠,授知府,同治八年(1869年)戰死,追封太常寺卿。也就是說,他死在父親羅汝懷之前,可謂白髮人送黑髮人。

把這樣一位節義之士的文章選進《湖南文征》,完全說得過去。但羅汝懷一時疏忽犯了個錯誤,他在這套書編成後,自謙地題寫「後學羅汝懷撰」,意即所選文章的作者,都是自己值得學習的前輩。王闓運抓住這一點,諷刺羅汝懷「愈老愈謙恭」,對着兒子稱自己為「後學」,就是說他羅家父子顛倒,亂倫了。這可不是私下裏吐槽,而是當着一省的巡撫和文化界的名流說這話,道德學問被人景仰的羅汝懷如何受得了?其慚愧憤怒可想而知,加上年邁體衰,於是不久在羞愧中去世了。

有關王闓運毒舌傷人的記載很多。江西萍鄉籍的文廷式在出仕前,做過尚在娘家的珍妃的家庭教師。後來珍妃被選進宮,深得光緒帝寵愛,向光緒帝吹枕頭風,大讚文廷式的才華。光緒十六年(1890),文廷式參加會試及第,取為貢士,接着參加殿試。本來是要點他為狀元的,考官以排序第一名將文廷式考卷呈送御覽,光緒在其卷上發現文廷式將「閭閻」誤為「閭面」。因為這個筆誤他被取為一甲第二名即榜眼,士林亦為此憤憤不平。一甲前三名照例進翰林院。四年過去了,文廷式參加甲午(1894)詹翰大考(指清翰林、詹事的升級考試),光緒帝很重視,這次文廷式被欽點為第一名,升翰林院侍讀學士。王闓運在日記中載:「光緒二十年四月十八日,大考單,第一即『閭面』也,實為可笑。此人必革,第一例不善終也。」這句「毒舌」應驗了,由於文廷式積極參加變法,戊戌政變後,清廷密電訪拿他,遂出走日本,從此淡出官場。

清朝覆亡後,袁世凱任民國大總統,籠絡天下名士,八十多歲的王闓運被聘為國史館館長——這大約相於前清時翰林院掌院學士。一生研習帝王術的王闓運想暮年過一把癮,興沖沖跑到北京。不久發現他只是大總統用來表明尊重斯文的花瓶,很是不快,寫了一副對聯向袁大總統吐毒舌:

民猶是也,國猶是也,何分南北?

總而言之,統而言之,不是東西!

王闓運早年在肅順府中當西席,接觸到最高層的政治鬥爭。肅順敗亡後,他這樣的「奸臣」私人能活下來就萬幸了,不要再作仕途上有所成就之想。恃才傲物、狂狷諧謔的名士范,或許是他刻意經營的人設。黃濬說他「遨遊諸帥間,倨傲自大」,「玩世不恭,是其本色」。這樣的狂士名流,毒舌是其基本功吧。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十年砍柴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607/1911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