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中國文化 > 正文

說說古人的居住空間與建築智慧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民居建築始終與民眾的日常生活緊密結合,在「實用性」與「藝術性」的共同影響下,展示着民眾的民間智慧與處世哲學。

在中國「天人合一」的認知框架中,中國傳統民居遵循着最為原始、樸素的建築理念,完成了基於個人體驗的文化及審美建構。民居設計與自然的水乳交融,體現了人們對於自然的尊重及「順勢而為」。

如建築設計中依循「用虛不必用實」與「虛實結合」的理念,綜合考慮形狀、色彩、材料等元素,注重「水、石、植物、建築」等元素的「交融共生」,以期達到最優效果,民居內部的設計則更為注重舒適性與經濟性。

此外,傳統民居建築材料也遵循「就地取材」的原則,多選用天然材料,如土、石、木、竹等,傳達出「因地制宜」「順天應時」的哲學理念。即使是那些取自天然,絲毫未經雕琢的材料,人們依舊能夠取其質樸稚拙之意味,建造裝飾房屋。

在「詩意的棲居」理念指引下,人們追求傳統民居的「人文性」,除了會選擇更符合民居建築整體氣質的材料之外,還會積極借鑑古代建築形式,「古為今用」,實現民居建築與地域文化的有機結合,甚至有時還會考慮到陰陽交互、虛實相生的理論。

此理論本源自虛實相生、陰陽辯證的道家學說,在中國傳統藝術中得以發展。其在傳統民居建築中的運用,表達了一種「大道至簡」的美學境界,蘊深意於市井凡俗,寄哲思於家長里短,這種看似簡單與不刻意的精緻,實則寄寓了人們更高層次的精神追求。

進入21世紀以後,面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文化流動與變遷,越來越多的傳統民居被列入文化遺產名錄,人們慕名而至,欣賞古人的居住空間與建築智慧。傳統民居以風格性、地域性、民族性等特點,在全國乃至世界範圍內都得到了廣泛的認同。

在感受不同地域民居傳統的同時,人們也在對民居文化的「體驗」中感受到了文化的多樣性,這種文化「體驗」不僅能夠增強社會主義多民族國家文化的建構力量,也可彰顯中華民族強大的凝聚力與向心力。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歷史百家匯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606/1911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