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常說「兒孫自有兒孫福」,下半句才是經典,卻少有人知

「兒孫自有兒孫福」這句話,相信大家耳熟能詳,家中老人經常會將這句話掛在嘴邊。

簡言之就是兒孫們有自己的福氣,家長無需過多的操心。雖然人們常說:」兒孫自有兒孫福「,其實下半句才是真正的經典,卻少有人知。

諺語典故

這句諺語最早起源於明朝宣德年間,話說有位姓羅的秀才,多次考試都沒有考中,為了生計,無奈做起了教書先生。

某天休假時,羅秀才突然想起好久未回家了,便決定即刻啟程回家轉轉,他剛一進家門,便看到自己7歲的兒子在院子裏活蹦亂跳的玩耍。未考中狀元的遺憾讓秀才把念想寄托在兒子身上,便出了一個對子試試兒子能力如何。

秀才想了一會後說出一個「天」字,讓兒子對出下聯,秀才兒子思考了半天,正不知如何辦,突然看見身邊的奶奶一直對他擠眉弄眼,手指向地下。

奶奶的本意是想讓孫子說「地」,誰知孫子完全不懂她的意思,只是順着奶奶指的方向看去,只見地上有一坨「雞屎」,便脫口而出說了個「雞屎」。

聽到兒子回答,秀才如五雷轟頂,仰天長嘆道「孺子不可教也」,不久便遁入空門、剃度出家,從此再也不問世事。秀才的妻子看到丈夫的決定後,心中愧疚萬分,她認為是自己沒有把孩子教育好,才致使丈夫如此失望。

秀才的妻子後來為兒子花重金聘請了當地有學問的人,一對一輔導,隨着時間的推移,轉眼秀才的兒子已25歲,也是在這一年中了舉人

很快秀才兒子高中的消息就傳開了,羅秀才在寺廟中也聽說了這件事,心中十分激動,便下山想看看兒子,沒想到家中守衛根本不認識他,誤以為他是來化緣的,直接將秀才擋在了門外。

羅秀才欲哭無淚,在門外寫道:「離別十八載,錢財我不收,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牛馬」。後

來這句話被當作諺語流傳下來,羅秀才看到兒子現在的成績與自己沒有一點關係,不由得感嘆「兒孫自有兒孫福」,而他自己也只能表態「莫為兒孫做牛馬」。簡單來說就是兒女們各自有各自的福氣,家長不要為孩子一味地做牛做馬。

縱古觀今引人深思

這就是諺語的由來,從這個典故可以看出,兒女們後期的運氣、福氣是其中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母親的引導,如果不是孩子母親緊抓教育,不是任由兒子自生自滅,那麼就算孩子再有福氣也很難成就大事。

典故中的羅秀才作為父親並沒有盡到責任,逃避現實,在孩子小時候沒有陪在身邊,令孩子缺失父愛,羅秀才為了自己的面子拋妻棄子,實屬不合格,最後用兒孫自有兒孫福來為自己開脫,令人不屑。

了解了這句諺語的由來,有朋友會說這就是當父母不負責任的說辭,但以現今的眼光來看,這句諺語是教會父母與孩子應該如何正確的相處。

每個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兒女長大後能成為棟樑之才,為了讓孩子避免自己走過的彎路,總是拿所謂的經驗來教育孩子,還為孩子選擇好他的人生,這樣的做法是愚昧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是有思維和想法的,家長一味強加自己的意願往往容易適得其反。

孩子們有屬於自己的人生路,家長可以適當引導,但也不要一味壓制,孩子健康快樂是最重要的。

親情的偉大可憐天下父母心

可憐天下父母心,在這個世界上,也只有父母是最無私的。

從小將孩子辛辛苦苦拉扯大,上學了擔心學習,工作了擔心工作,又害怕孩子受委屈,結婚買房買車,生活得好不好,孩子有了後代後又開始操心照顧,為了孩子從年輕一直消耗到年老。

這句諺語中「兒孫自有兒孫福」也是教導做家長的要懂得寬心、放手,明白孩子們有自己的生活閱歷和福氣,如果一味地患得患失,顧慮子孫以後的生活,除了自身辛苦沒有喘息的機會外,人生也只有瑣碎的事情不再有快樂。

結語

總的來說,這句諺語是有一定道理的,中國的很多父母認為為了孩子一切辛勞都是應該的,心甘情願的,實際上感動的也只有自己,往往這些關心過度的壓在孩子身上就成為了無形的精神枷鎖。

久而久之,容易將孩子撫養成了「巨嬰」,願家長們能提升教育的新觀念,不要過度攀比,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一個孩子不僅有智,有德也是尤為重要的。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 趙新華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603/1909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