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讀書思考 > 正文

滋養一個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讀書

從小時候我們便接受老師的洗耳,「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書中自有黃金屋」,「讀書改變命運」,人在特定的時間有特定的理解,小時候扯着嗓子背詩,背不出杜甫「向來憂國淚,寂寞灑衣巾」憂國憂民,悲天憫人的家國情懷,理解不到陸游「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樂觀豁達,老師們也喜歡用古人舉例,不斷灌輸好好學習才能考上好大學,好好學習人生就能飛黃騰達的思想,仿佛我們背不下來就是差學生,中學時為應付考試積累各種話題的作文素材,只有到工作後不受硬性限制,閒暇時光坐在西西弗里店讀自己喜愛的書才真正體會到讀書帶來的治癒。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

在如今電子產品,信息大爆炸的時代,我們有更多讀書便利性的選擇,同時無數的誘利性元素充斥着選擇讀書的概率性

錢鍾書先生說過:「如果不讀書,行萬里路,也只是個郵差」,因為文化的滋養使城市的角落賦予不同的意義,我們在書中體驗我們無法到達的遠方,在書中看我們無法經歷,無法複製的人生,人生百態,盡在書中。

楊絳先生說過:「你迷茫的原因在於讀書太少而想得太多」,如今,焦慮,內捲成為社會熱門話題,我們的焦慮來源於既無法成為別人又不願改變自己,過着躺也躺不平,卷也卷不動的45度人生

讀書或許不能解決你當下存在的問題,或許不足以支撐油鹽醬醋的瑣碎,但是使自己變得更為遼闊的過程。

你讀的書越多,解決問題的鑰匙就會越多,行動力,執行力便會得到提升。讀書,會帶來克服困難的勇氣,當一個人擁有了足夠的勇氣,便所向披靡。

讀書,修煉的是心態。你讀的書越多,對待事情越為通透

在書中,看到過一千個哈姆雷特,便體會到了一千個人的人生經歷,更能清晰地知道哪種人生,哪種心態更值得我們前行

讀書的過程中,文字的力量會潛移默化,會逐漸使我們擁有海納百川的氣度,看盡人生百態,與他人的人生經歷產生共情,我們越能發現生活中美好的一面,將更多的關注點放在值得的事上,而不是在雞毛蒜皮的小事中消耗自己的能量

讀書,減少的是偏見,曾看到這樣一句話:只要我還一直讀書,我就能夠一直理解自己的痛苦,一直與自己的無知、狹隘、偏見、陰暗見招拆招。讀書不是為了帶來知識的優越感,是為了我們走出對於時代的偏見,接受自己的有限性,翻過偏見的大山,對他人,對世界,對自己多一些包容和理解。

讀書是為了我們更為寬容地理解複雜多變的世界

在慢慢的生活中慢慢讀書,喜歡晚風,喜歡散步,喜歡慢慢來的態度,喜歡慢慢的享受生活

時間輪轉,閱讀永不停息,永遠相信文字帶來的力量,在讀書中治癒自己,我們每一本讀過的書都會化作肥料滋養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大腦幫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601/1909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