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宿命論?最新研究:基因決定你的人生選擇?

宿命論?最新研究:基因決定你的人生選擇?

近些年,研究人員發現形成新記憶時伴隨着一些表觀遺傳變化。例如,神經元中的 DNA 螺旋結構被重新排列,同時新的甲基化模式被建立。然而,表觀基因組的可塑性並非全然有益。一些研究表明,壓力和其他負面影響可能會改變我們細胞內的表觀遺傳模式,從而導致長期的傷害。

對這種聯繫的最有力證據之一來自米高 · 米尼(Michael Meaney)在麥吉爾大學的實驗室。上世紀 90 年代,米尼和他的同事開始了一項研究,以了解大鼠如何經歷壓力。他們將大鼠放入一個小塑料盒子中,動物會感到焦慮,產生能夠提高其脈搏的激素。一些大鼠對壓力的反應比其他大鼠更強烈。事實證明,產生更多壓力激素的大鼠在幼崽時被母親更少地舔舐。這意味着,當母親舔舐幼崽時,這種經歷會改變海馬體中的神經元:它們受體基因周圍的一些甲基化會被去除。在擺脫甲基化的影響後,基因變得更加活躍,神經元產生更多受體。在被充分舔舐的幼崽中,這些神經元對壓力更加敏感,能夠更有效地控制壓力。而很少受到舔舐的大鼠則發展出較少的受體。它們最終會感到壓力過大。

考慮到大鼠和人類都屬於哺乳動物,兒童可能也會因為他們的養育環境而經歷長期的壓力水平變化。在一項小規模的研究中,米尼和他的同事研究了人類屍體的腦組織。他們選擇了 12 位因自然原因去世的人,12 位自殺者,以及另外 12 位在童年受虐待經歷後自殺的人。

米尼和他的同事發現,那些經歷過童年虐待的人的大腦中,受體基因周圍的甲基化基團相對較多,就像被少舔舐的大鼠一樣。正如這些大鼠產生較少的壓力激素受體一樣,受到童年虐待的個體的神經元也具有較少的受體。可以想像,童年虐待導致了表觀遺傳變化,改變了成年後的情緒,進而滾雪球般演變為自殺傾向。

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郊區的一座花崗岩建築的地下深處,一個機械人正在緩慢而有有條不紊地挪動着來自世界各地數萬人的冰冷的血液。

這個混凝土室里正在進行一項縝密的試驗。從樣本中提取 DNA,將其輸入測序機,測序機慢慢地將構成每個人身份基礎的獨特的化學鹼基序列拼湊在一起。稍後,人工智能算法將把這些遺傳密碼或基因組與生物庫中保存的這些人的詳細生活信息(他們的飲食、性格、人際關係、愛好、最終所患的疾病)聯繫起來,尋找科學家認為的可能具有統計意義的聯繫。

這個特殊的混凝土室為一家名為 deCODE genetics 的冰島公司所有,該公司對超過 40 萬個全基因組進行了測序,檢測的數量還在持續增加,比世界上任何其他相關機構都要多。通過這一過程,它為了解人類遺傳阿爾茨海默症、精神分裂症、冠心病、各種形式的癌症和許多其他慢性病的風險做出了重大貢獻 。

同時,它也激勵了通過測序來研究人類的心理活動,試圖找到基因組與我們的性格、食物偏好甚至維持人際關係能力之間的聯繫。

這類研究不僅僅是研發新的藥品,更重要的,是揭示基因組和我們的生活選擇之間的新聯繫。對於許多科學家來說,這是一個新課題,我們的行為在多大程度上是我們自己意志的產物,在多大程度上是由生物學特徵預先設定的?

冰島科學家卡里 · 斯蒂芬森(K á ri Stef á nsso)說:" 作為一個物種,我們的存在基於基因組中的信息,這些信息在與環境互動。" 他在 1996 年創立了 deCODE genetics,其最初目的是利用冰島獨特的遺傳情況更多得了解常見疾病。冰島人口較少,幾個世紀以來相對孤立,這意味着基因變異比其他國家要少得多。相對來說,導致研究複雜化的因素會少一些,科學家能更容易識別有意義的基因變體。

 

73 歲的斯蒂芬森既是神經學家,又是哲學家,他越來越相信,我們從父母那裏繼承的複雜的 DNA 混合物,以及我們偶然獲得的約 70 個自發的基因突變,在潛意識中支配着我們的行為,比我們意識到的要多得多。

我們可能沒有意識到,但我們日常生活中許多平常的舉動可能部分是由基因組驅動的。味覺感受器中細微的基因調整決定你是喜歡喝咖啡還是茶。事實證明,咖啡愛好者對咖啡因的苦味不太敏感,而茶愛好者對其他類型的苦味化學物質的感知力並不強烈。

當涉及到我們喜歡還是厭惡運動時,遺傳學也在發揮作用。簡單地說,它既決定了你有多喜歡鍛煉,也決定了你是喜歡跑步等更孤獨的運動項目,還是喜歡作為團體運動的一員與他人競爭。同時,DNA 也可以具體地影響我們的休閒愛好。

15 年前,一項針對 2000 名英國成年人的調查首次提出可能有愛好基因的存在。只要看看他們的家譜和他們祖先喜歡的消遣方式,就會發現他們強烈傾向於某些類型的活動。調查的參與者們經常會驚訝地發現,他們祖上實際上是業餘園丁、集郵者或烘培師。

在接下來的十年裏,世界各地的許多人都提到過這項研究,因為他們發現在成年後突然對父母或祖父母的愛好有了莫名的興趣。來自加拿大渥太華的保險工作者米高 · 沃倫科(Michael Woronko)在 Medium 上寫道," 即使小時候我媽拉着我去她的社區花園,我也從來沒有表現出對園藝的興趣。我對雜交番茄、發芽的辣椒等通通不感興趣,但成年後的某一刻,有什麼東西從內心深處跳了出來,我就這樣愛上了園藝。"

大規模的基因組測序研究正在解開謎團。斯蒂芬森說 deCODE 的科學家甚至發現了一種特殊的基因變體,這種變體決定了填字遊戲是否會吸引你。他笑着說:" 我們知道,如果你有這種基因,你就會喜歡填字遊戲,這與你是否擅長無關。"

涉及到基因如何決定我們的人生道路這一複雜問題時,基因組測序也是有效的。

宿命論?最新研究:基因決定你的人生選擇?

SciTechDaily

從波士頓到深圳,各種科技初創企業花了數年時間尋找所謂的人才基因,即可能賦予一個人天生力量或獨特語言能力的基因變體,使一個人能夠被引導到他最能發揮價值的領域。

但這並不像看上去那麼簡單。

德國萊比錫馬克斯 · 普朗克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的遺傳學家最近試圖將一種名為 ROBO1 的基因與兒童的數學能力聯繫起來,ROBO1 控制着大腦中參與數字表示部分的灰質發育 。但到目前為止,似乎對於所有的天賦,無論是數字運算、音樂能力還是運動能力,基因只會產生相對較小一部分的影響。

相反,正如斯蒂芬森在填字遊戲中發現的那樣,我們的基因似乎只是會影響我們進行某些活動的傾向。真正決定我們是否有能力學習的因素,是我們是否在小時候就接受輔導,以及我們自己是否願意練習、提高和堅持。

後者指出了遺傳學可能對我們的人生道路產生最重要影響的地方——我們的性格特徵。新澤西州羅格斯大學精神病學教授、《嬰兒代碼》(The Child Code)一書的作者丹妮爾 · 迪克(Danielle Dick)認為,性格中的很大一部分,如外向或內向、認真、隨和、衝動,甚至我們的創造力,都包含某種遺傳成分 。

迪克說:"這反映了一個事實,即我們的基因會影響大腦的形成方式,從而影響我們思考和與世界互動的方式。有些人的大腦更傾向於尋求刺激或新奇的體驗,更能夠承擔風險,或被更直接的回報所吸引。"

 

這些特性都可能成為優勢。企業家、行政總裁、戰鬥機飛行員和參加極限運動的運動員都是天生的風險承擔者。但擁有這樣的基因也許會付出一些代價。斯蒂芬森的研究表明,冒險者更容易上癮 ,一部分具有鼓勵創造性思維的基因的人實際上會發展成精神分裂症  。天生衝動的人可能是更好的決策者,願意抓住那些原本會與他們擦肩而過的機會,但他們也很容易出現賭博、輟學或被解僱的問題。

我們的基因影響我們大腦的形成方式,從而影響我們思考和與世界互動的方式。——丹妮爾 · 迪克

迪克最近與人合著的一項研究,使用了約 150 萬人的數據來識別與衝動有關的基因變異。她發現。她發現,衝動的人往往更有可能在兒童時期患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或在青春期和成年期吸煙和吸毒,之後出現肥胖和癌症等相關症狀。

迪克說:" 儘管如此,仍然清晰的一點,DNA 不是命運。我們的基因會影響我們的性格,影響我們的自然傾向,但這並不意味着擁有這些基因的人總是會出現問題。"

 

我們所處的生活環境非常重要,它決定着我們是否根據基因傾向行事。斯蒂芬森說,那些因大腦中基因變異而缺乏自控力的人,如果他們在快餐店旁邊工作,就會更容易暴飲暴食,如果他們開始吸煙,就會很難戒煙。但與此同時,有證據表明,擁有穩定的家庭生活、穩定的戀愛關係和友誼,甚至定期鍛煉,都可以幫他們過上有意義的生活 。

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精神病學教授塞西莉亞 · 弗洛雷斯(Cecilia Flores)說:"風險最高的人也是從健康環境中受益最多的人。積極的環境可以緩衝遺傳易感性,甚至會發生逆轉。"

這不僅有助於解釋人格和成癮行為之間的聯繫,社會科學家還發現,研究此類基因與環境的相互作用能解釋為什麼有些人比其他人更適合維持長期關係。

愛情基因

四年前,耶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社會學家開始對 178 對年齡在 37 歲到 90 歲之間的夫婦展開研究。每個人需要回答一些與婚姻中幸福感和安全感有關的問題,並提供唾液樣本,用於分析某些基因。

早期研究表明,基因在我們對朋友的選擇,甚至伴侶的選擇上發揮着某種作用。在這兩種情況下,我們都傾向於跟那些與自己具有某些生理相似之處的人形成依戀。耶魯大學的基因流行病學家安德魯 · 迪萬(Andrew Dewan)說:" 我們傾向於與那些在基因上與我們更相似的人建立社會關係。我們可以認為控制這些特徵的基因對我們選擇與誰建立友誼有一定的影響。"

宿命論?最新研究:基因決定你的人生選擇?

Xcode Life

事實證明,基因在我們幾年、幾十年的時間裏維持一段穩定、幸福的關係的能力中也發揮着重要作用。以往的研究表明,離異父母的子女們更容易離婚。耶魯大學的研究則調查了催產素的作用,產生這種激素會讓伴侶感覺彼此更親密,當婚姻中至少有一方有某種基因變體,增加催產素的活性,使大腦更容易接收其益處時,這樣的伴侶不太可能表現出被稱為焦慮依戀的心理症狀,這對夫婦也會更幸福。

焦慮依戀是一種特殊的關係不安全感,源於過去與親密家庭成員和前任伴侶的經歷,會導致自我價值降低、對拒絕的高敏感度和渴望得到認可。迪萬說:" 這表明遺傳的基因變異會影響我們在人際關係中的幸福感。基因不完全決定我們建立長期關係的能力,但卻是一個促成因素,它可能會促使我們朝着一個或另一個方向前進,無論是朝向還是背離。"

 

在醫學和心理學領域,精神病學家、兒童發展專家和肥胖方面專家都希望能利用越來越多的基因信息來制定公共衛生政策,並為人們提供實用的建議。

意大利人類技術研究所(Human Technopole researh institute)的生物統計學專家尼古拉 · 皮拉斯圖(Nicola Pirastu)發現,食物偏好的基因變異會使我們從喜歡水果和蔬菜轉向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由於這些變體中有很多是在大腦中發現的,他認為肥胖應該被視為一種疾病,需要通過藥物治療,而不是飲食干預。

" 減肥是非常困難的," 他說," 這不僅僅是意志力的問題。如果你總是餓,你當然想吃東西。所以,用藥物來降低對食物的渴望能發揮作用。當然,你也可以通過調整飲食來做到這一點,但這就像一份全職工作,很少有人做得到。"

隨着基因測序成本的持續下降,未來可以用來篩查有成癮行為跡象的兒童或青少年。迪克說:" 我希望,公眾能夠了解成癮等兒童行為往往與基因有關,從而減少兒童的恥辱感。早期篩查出有成癮等風險的兒童,我們就可以採取行動幫助他們,使他們充分發揮潛力。" 

迪克認為,如果一個人和他的家人能預知他可能會出現成癮或冒險行為,這樣他就可以積極地規避風險。但她表示,社會也要發揮應有的作用。她說:" 研究成癮領域的許多人擔心美國新頒佈的法案,人們能輕易獲得精神藥物、進行網絡賭博,促進這些行為會導致更高成癮發生率。"

但是,我們才剛剛開始研究基因如何決定我們的行為,以及在我們的人生選擇中所起到的作用。在過去的二十年裏,斯蒂芬森和其他科學家慢慢找到了其中的聯繫,但仍有許多基本問題尚待解答。

"一個嚴肅的問題是,人能繼承一種思想嗎?" 斯蒂芬森問道," 你的思維方式是從你父母那裏遺傳下來的嗎?或許,不能回答這個問題是因為我們對思想還沒有一個準確的定義。然而,以人類為例,可以說,我們基本上是由我們的思想和情緒來定義的。但在 2023 年的今天,我們甚至還不能得出一個能夠定義我們人類的一個屬性。"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利維坦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529/1907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