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史上最殘酷戰役:2萬人凍成冰棍,指揮官被槍斃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世界範圍的戰爭。在二戰的背景下,蘇聯芬蘭之間爆發了一場戰爭。沒想到僅僅5天時間,就將佔據明顯優勢的蘇聯2個步兵師全部殲滅,陣亡2萬餘人,凍成了一根根冰棍,場面慘烈至極。

這場戰爭雖然最後蘇聯取得了勝利,但損失也相當可觀。這裏發生了什麼?

我們知道,蘇聯和芬蘭的部分領土是毗連的。蘇聯建國後也因此與芬蘭發生過矛盾。蘇聯認為,芬蘭會威脅到蘇聯第二大城市列寧格勒的安全。

再加上芬蘭與德國關係密切,蘇聯認為芬蘭會成為德國入侵蘇聯的幫凶,將其視為巨大威脅,甚至企圖吞併芬蘭,使其成為蘇聯的一部分。

在此背景下,二戰爆發,隨後蘇聯對芬蘭發動了戰爭。1939年11月30日,蘇聯派大軍進攻芬蘭,冬季戰爭爆發。

芬蘭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國家,有1/4的領土都在北極圈內,說起冬季戰爭,芬蘭人比蘇聯人更拿手。蘇芬戰爭正好趕在一年中黑夜最長、最寒冷的季節,大雪和極夜嚴重限制了蘇聯航空兵和裝甲兵的發揮,卻給擅長滑雪的芬蘭軍隊提供了極好的機會。

芬蘭人主場作戰,熟悉當地的氣候特點,當氣溫降到極低點時,他們會換上舒適的冬裝。芬蘭發給士兵的白色偽裝外套(現在已成冬裝的標準配置)可以把士兵與冰雪背景融為一體而不被發現。

從20世紀30年代起,芬蘭軍隊就成功地解決了在高寒地帶宿營和隱蔽的問題,他們發明了一種帳篷,可供半個排的士兵(20人)使用,而且可以摺疊成手提小包,便於攜帶。

如果氣溫達到零下40度(在芬蘭的冬天很常見),一個便攜式火爐足以保持帳篷內的溫度,士兵還可以用它煮咖啡和加熱食物。芬蘭士兵還掌握了在無人區使用雪塊和常綠植物構築掩體的生存技巧。

當地農民和伐木工人拖拉原木的方法解決了第二個關鍵問題,即如何在沒有道路的森林中展開軍事行動。

他們避開峽谷、懸崖和陡峭起伏的地形,趁着黑夜的掩護,用雪橇在森林中開出小路,當馬匹和雪橇通過時,就形成了一條冬季馬路。在這種路上,一匹馬可以拖拉一噸重的物資。士兵們用雪橇將彈藥、地雷和炸藥運到戰場上,受傷的士兵也用雪橇送回後方。

經過兩周激戰,芬軍取得了輝煌的勝利,一舉殲滅了敵人第163師(其士兵來自烏克蘭,沒有任何寒帶作戰經驗)和第44師整整兩個整編師,敵方有27500人戰死或凍死,133人被俘,這些死去的士兵的屍體直接被凍成了冰棍。

由於進攻行動不利,蘇軍高層大怒,把怒火發泄在了突圍的師長身上,當場被槍斃。然而,蘇軍的失敗是由於準備不足、指揮不力導致的,這名師長只是替罪羊而已。

戰爭初期,芬軍只損失了900人,1700人受傷,還繳獲了兩個師的全部武器,僅坦克就有26輛,另有181輛卡車、391門火炮、52挺機槍、11輛拖拉機和26個野戰廚房,以及大批彈藥。芬軍創造了戰爭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範例。

1940年1月,芬軍發起反擊,在多處戰場上取得了勝利。芬軍的勝利引起芬蘭人民和西方世界的驚喜,曼納海姆在嘉獎令中稱此為「雪中的奇蹟」。

戰爭一直延續到1940年3月,蘇聯死傷超過30萬人。蘇芬戰爭的慘重代價使蘇聯不得不正視現實,重新與芬蘭談判和約。芬蘭政府也因彈盡糧絕只得接受蘇聯的講和條件。1940年3月13日,兩國在莫斯科簽訂了和平協定,芬蘭將其東南部包括芬蘭第三大城市維堡在內的卡累利阿地峽、薩拉地區和芬蘭灣的大部分島嶼割讓給蘇聯,並把漢科港租給蘇30年。

芬蘭雖然割讓了1/10的領土,但通過戰爭避免了與其他波羅的海國家一起被併入蘇聯的命運,最後雖對蘇聯作出一些妥協,但基本保證了國家主權和民族獨立。

由於整個戰爭是在冬季嚴寒中進行的,史家又稱之為「冬戰」。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夜讀文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503/1897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