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美國製造」回來了 建築支出創新高 製造業起死回生

拜登政府大力推動綠能產業,加上對供應鏈穩定的憂慮,美國製造業大舉回春。圖為在傳統工業州明尼蘇達州羅斯奧市工人在滑雪車工廠生產線工作。(路透)

人口普查局數據顯示,2022年與製造業相關建築支出達1080億元,創歷史新高,甚至超過建造學校、醫院或辦公大樓。製造業建築支出創紀錄,預示美國製造業回春。華爾街日報(WSJ)9日分析指出,「美國製造」起死回生有兩大誘因:綠色能源措施的激勵和對外國供應鏈的擔憂。

美國工廠的大部分增長,來自於電動汽車電池和半導體等高科技領域;這些全國優先事項獲得政府數十億元激勵措施支持。其他曾完全依賴成本較低國家生產的眼鏡、自行車和健美補品等企業,也找到了回家的理由。

在中國和土耳其設有工廠的襪子製造商FutureStitch,去年夏天在加州開設其美國第一家工廠。行政總裁舒普(Taylor Shupe)表示,零售商不想在店內存放過多庫存,設立美國工廠可快速補充庫存;公司仍將保留海外工廠,但在開發新產品之際,打算再增加兩家美國工廠。「有關『美國製造』的公平性越來越高,」舒普表示:「對我來說,留在這裏就對了。」

圖為在阿拉巴馬州伍斯達克市的梅賽德斯-奔馳的電動車廠去年3月啟動,生產電池,供電動車使用。(路透)

製造業過去是美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美國工業甚至可能幫忙打贏了二次大戰,當時有近一半私營企業勞工在工廠工作。戰後因自動化和尋求海外低成本,美國工廠比例大幅下降;美國工業產能以每年約4%速度增長几十年,在中國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增長速度趨緩。

瑞銀(UBS)工業分析師斯奈德(Chris Snyder)表示,去年美國產能出現自2015年以來最強勁增長;此前新冠疫情導致的短缺和延誤,讓製造商重新考慮供應鏈分佈問題。他說:「新冠疫情向大家揭示他們面臨多大的風險。」

創立工業轉型風險投資公司的麻省理工學院工程製造史教授敏迪爾(David Mindell)表示,從可互換零件的開發到微處理器的興起,整個周期通常需要幾十年;工廠興盛,顯示美國正處於新周期的開始。

據勞工統計局數據,美國製造業就業人數目前穩佔私營產業10%,過去兩年製造業添加近80萬份職缺。但根據全國製造商協會(NAM)數據,製造業仍需約80萬名工人,這也讓人擔心勞力短缺等瓶頸,可能阻礙繁榮。

推動製造業回歸美國的回流倡議組織(Reshoring Initiative)主席莫塞爾(Harry Moser)表示,「我可以帶回所有訂單;但恐怕沒人製造它們。」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世界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410/1887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