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李濠仲:幫不了烏克蘭人 也不該當普丁啦啦隊

作者:
許多NGO組織正在為俄軍加諸烏克蘭人身上的不幸進行補救,包括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無國界醫生組織、國際紅十字會、聯合國難民署、兒童之聲、和平向日葵基金會等等,烏克蘭人正靠着他們度過難關。身為旁觀者,儘管無從給予支援,卻怎麼樣也不該選擇當普丁的啦啦隊。烏克蘭的痛苦完全存乎普丁一念之間,他今天下令撤兵,烏克蘭就太平了。這時東牽西扯美國的歷史罪惡,只讓人見其個人良知不敵象牙塔里的偏執。

身為旁觀者,儘管無從給予烏克蘭人任何支援,卻怎麼樣也不該選擇當普丁的啦啦隊。(美聯社

去年戰爭爆發前夕,美國從烏克蘭一方獲得的情資之一是:「俄羅斯人民不支持入侵烏克蘭,所以普丁也不想打仗。」這一定程度造成了美國初期的觀望。但很快地美國國防部發現,俄羅斯不僅在烏俄邊境集結了超過10萬兵力,甚至俄軍「9K720伊斯坎德爾」導彈也正準備就位,那段時間所發生的烏克蘭政府網站遭駭客攻擊,同樣都是戰爭前兆。

可以說,一直到戰爭真正降臨,烏克蘭人(包括歐美國家)才接受眼前事實。過去八年來,無論是波羅申科還是澤倫斯基,都無法解決和俄羅斯之間關於克里米亞和頓巴斯的爭議,原來就是因為「普丁從不打算靠談判解決這些問題。」烏克蘭人以為,在兩國民間往來如此密切下,俄羅斯接連在2008年入侵喬治亞、2014年奪取克里米亞,應該可讓俄軍來犯畫下休止符,事實證明,普丁對烏克蘭戰爭蓄謀更久,今天換做任何一個人當烏克蘭總統,除非完全接受普丁的統治,否則誰都避免不了戰爭。

戰爭展開後,美國華盛頓特區曾集結上千名烏克蘭移民,他們高舉「No War」標語,但他們抗議的是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全面入侵,無一指責美國把烏克蘭當「棋子」,因為久居俄羅斯一側,這些烏克蘭人比誰都清楚俄羅斯是個什麼樣的國家,只是他們很難置信普丁終究會直接以戰爭對付整個烏克蘭。

接着,從戰地傳來的消息和畫面,又讓多少海外烏克蘭人悲憤難耐,此刻硬是要把烏克蘭人正遭遇到苦難,跳躍歸結到所謂美國軍工複合體、美帝霸權,然後要美國負起戰爭責任,確實有讓人笑不出來的荒唐。

根據駐烏克蘭外媒陸續發佈的消息和畫面,包括:幾個月內已有上千萬烏克蘭人逃離家園、家破人亡、妻離子散、淪落異鄉成為難民;邊境城市被「俄羅斯的導彈」轟炸得面目全非。東部城市到處可見俄軍和俄羅斯聘僱的外籍傭兵,起初他們還會無視烏克蘭平民,之後竟常在無預警下對平民開槍;俄軍佔據了城市裏主要建築,同時也搶走了醫療用品,導致受傷的烏克蘭平民面臨醫療資源短缺;烏克蘭人持續忍受今天可能突然有俄羅斯士兵闖進你家,明天你家可能再被俄羅斯飛彈炸毀;網路被中止、橋樑被截斷,供電停擺,冬天最重要的暖氣也變得奢侈,很多走不了的老人,則是再領不到退休金,必須靠親友或國際NGO組織應急措施接濟;逃往其他國家尋求庇護的烏克蘭人,很長一段時間每天早上還得懷着強烈的罪惡感吃早餐。

這些外媒筆下悲劇全是的冰冷事實。飽受戰火摧殘的烏克蘭人,有多少人要不對當下感到恐懼,要不對未來失去希望,周遭尚且時時刻刻蔓延着死亡威脅。他們試圖聯繫住在彼端的俄羅斯親戚朋友,想從他們口中探詢這場戰爭到底什麼時候結束,得到的回應,絕大多數不是沉默就是冷漠。更有身心受創的烏克蘭人開始每晚做惡夢,夢裏他們或許受到重傷、或許在槍淋彈雨中死亡,最後就算在冷汗直流的驚駭中驚醒,醒來卻發現自己依舊處在戰爭之下。

這就是在普丁入侵烏克蘭後,烏克蘭過去一年多來的日常,聲稱自己是「北約威脅論」受害者的俄羅斯,國境之內沒有絲毫受損,躲飛彈的不是他們,逃亡的不是他們,民宅大樓被炸毀的不是他們,孩子被擄走、拐走的也不是他們,今天卻還能受「美帝陰謀庇蔭」,事不關己地把烏克蘭的苦難推給美國檢討。但烏克蘭人想回到戰前獨立自主的和平狀態,唯一方式不就是趕走俄羅斯(或俄羅斯主動撤軍),「打垮美帝」這件事,在這場戰爭中根本風馬牛不相及。

從頭到尾,烏克蘭人都反對戰爭,「No War」標語早是民間最普遍的口號,但從戰前、戰後到今天,不把「和平」當一回事的一直是普丁。人尚在基輔的70歲婦人阿爾布爾曾在接受美國公共廣播電台(NPR)駐烏克蘭特派訪問時說:「我當然希望和平,但我也希望這個世界知道,被奴役的人是會反擊的。」這句話已清楚說明了烏克蘭人的心境。

許多NGO組織正在為俄軍加諸烏克蘭人身上的不幸進行補救,包括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無國界醫生組織、國際紅十字會、聯合國難民署、兒童之聲、和平向日葵基金會等等,烏克蘭人正靠着他們度過難關。身為旁觀者,儘管無從給予支援,卻怎麼樣也不該選擇當普丁的啦啦隊。烏克蘭的痛苦完全存乎普丁一念之間,他今天下令撤兵,烏克蘭就太平了。這時東牽西扯美國的歷史罪惡,只讓人見其個人良知不敵象牙塔里的偏執。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上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324/1881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