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戰爭計劃由瀋陽軍區提出,經毛澤東、林彪和周恩來批准,最後選中的戰鬥地點為珍寶島。首先是因為珍寶島在烏蘇里江主航線中國一側,在此交戰容易表明蘇軍的侵略行為。其次是地形對中國有利,中國一側山多林密,有利於部隊的隱藏和機動作戰,不利於蘇軍的坦克、裝甲車組成的機械化部隊的進攻。時間選定在中共第九次代表大會(1969年4月1日至24日舉行)之前,為黨代會提供所需要的政治氛圍和所謂的偉大勝利。為此瀋陽軍區從下屬的部隊中調來最能打仗的連隊。1969年2月26日毛澤東、林彪和周恩來的指示和具體作戰計劃傳達到作戰部隊。作戰計劃中有消滅蘇軍「瘸子上尉」伊萬的具體戰鬥目標。伊萬的全名是伊萬.斯特列爾尼科夫,伊萬是名,斯特列爾尼科夫是姓。因為斯特列爾尼科夫這個姓太長,所以中方多稱其為伊萬。斯特列爾尼科夫原本是中尉,在邊境衝突中作惡多端,被中方阻擊手打傷了腿,成為「瘸子」。蘇軍將斯特列爾尼科夫捧為英雄,提拔為上尉,任命為邊防站站長。其軍銜和職務與中國的孫玉國可以相比。
第二,突襲蘇聯巡邏隊是預先計劃的,但是那天第一槍就把「瘸子上尉」擊斃,可能是天意。突襲的目的是要把蘇聯軍隊引誘到預先佈置好的包圍圈中。
3月1日晚,中國人民解放軍三個連的部分指戰員在珍寶島潛伏下來。3月2日上午中方派出兩支巡邏隊大搖大擺地登上珍寶島執行釣魚任務。一支巡邏隊由連指導員孫玉國帶領,另一支巡邏隊由排長武永高帶領,當時周登國是班長,在武永高帶領的巡邏隊中。在兩支巡邏隊出發之前,指戰員都寫了決心書、血書,繳納了「最後的黨費」,知道此去任務重大,生死難料,大有荊軻刺秦王的悲壯情懷,「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還」。那一天斯特列爾尼科夫上尉也帶三十位官兵與一輛裝甲車和兩輛卡車前來巡邏,斯特列爾尼科夫上尉帶6名戰士登上珍寶島,後面二十幾位官兵組成兩個梯隊接應。
1949年10月2日中蘇建交之後,雙方並沒有確定邊界,特別是黑龍江上和烏蘇里江上的幾百個島嶼並沒有具體的歸屬,兩國人員都可以上島。珍寶島也是一樣。1969年3月2日之前,中蘇兩國的邊防軍都上島巡邏,雙方遇見時揮揮手,友好地打個招呼,插肩而過。中蘇邊防軍各自在烏蘇里江岸上建造有十幾米高的觀察塔,觀察塔上的哨兵監視着雙方部隊,特別是巡邏隊的一舉一動。
圖7:蘇聯一側的觀察塔(也稱哨塔),圖片來源:鳳凰新聞
武永高排長帶領的巡邏隊正好遇上了斯特列爾尼科夫上尉的巡邏隊,當兩支巡邏隊相向而行距離不到10米時,兩位帶隊的揮手致意。此時中方巡邏隊的戰士突然閃開,後面的周登國班長端起已經打開保險裝置、裝滿子彈的衝鋒鎗掃射,將「瘸子上尉」伊萬等擊斃。在後面接應的蘇軍見狀前來增援。中國的兩支巡邏隊按照計劃將蘇軍吸引到預先佈置的包圍圈中,蘇軍損失慘重。
蘇軍觀察塔上哨兵發出了警報,接着蘇軍乘坐四輛裝甲車前來報仇,並有武裝直升機參戰,造成了中方不小的損傷。
關於1969年3月2日這一天的戰爭過程,有兩種不同的說法[7]。
四、《人民日報》和《解放軍報》聯合發表《打倒新沙皇!》的社論
1969年3月2日 中共外交部向蘇聯駐華大使館提交了抗議照會[8],全文如下:
蘇聯駐華大使館:
一九六九年三月二日晨,蘇聯邊防軍侵入中國黑龍江省珍寶島地區,開槍打死打傷我邊防軍人員多名,製造了一次極為嚴重的邊境武裝衝突。為此,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奉命向蘇聯政府提出最強烈的抗議。
三月二日九時十七分,蘇聯邊防當局出動大批全副武裝的軍人、四輛裝甲車和汽車,公然侵入無可爭議的中國領土珍寶島地區,對正在執行正常巡邏的中國邊防軍人,進行猖狂挑釁,首先開槍開炮打死打傷我邊防軍人員多名。我邊防軍在多次向蘇邊防軍警告無效、忍無可忍的情況下,被迫進行了自衛還擊。這次嚴重流血事件,完全是蘇聯當局一手造成的。這是蘇聯當局長期以來蓄意侵犯中國領土,進行武裝挑釁,不斷製造流血事件中的又一次新的嚴重罪行。
中國政府堅決要求蘇聯政府懲辦這次事件的肇事兇手,立即停止侵犯中國領土和武裝挑釁,並保留要求蘇方賠償我方一切損失的權利。中國政府再次嚴正警告蘇聯政府,中國的神聖領土是不容侵犯的,如果你們一意孤行,繼續挑起中蘇邊境武裝衝突,必將遭到中國人民堅決的回擊,由此產生的一切嚴重後果,只能由蘇聯政府承擔全部責任。
中共外交部把1969年3月2日發生的中蘇珍寶島戰分為兩個時間段,一個是一九六九年三月二日晨,另一個三月二日九時十七分之後。前一個時間段是「瘸子上尉」伊萬所率領的巡邏隊與周登國所在的巡邏隊相遇,並被擊斃。第二個時間段是蘇聯邊防軍出動大批全副武裝的軍人、四輛裝甲車和汽車,出來報復,雙方各有傷亡。 中共外交部強調珍寶島地區是中國無可爭議的領土,是蘇聯邊防軍入侵了中國領土。這在最初制定作戰計劃時把戰鬥地點選在珍寶島時就考慮到了。
圖8:1969年3月4日《人民日報》和《解放軍報》發表《打倒新沙皇!》的社論,圖片來源:人民日報
1969年3月4日《人民日報》和《解放軍報》聯合發表題為《打倒新沙皇!》的社論[9]。社論說:「三月二日,蘇修叛徒集團出動武裝部隊悍然侵入我國黑龍江省烏蘇里江上的珍寶島,開槍開炮打死打傷我中國人民解放軍邊防部隊人員多名。這是蘇修發動的一次極為嚴重的邊境武裝挑釁,是蘇修製造的一次瘋狂的反華事件,是蘇修社會帝國主義豺狼本性的又一次大暴露。中國人民和中國人民解放軍,對於蘇修叛徒集團的這一滔天罪行,表示極大的憤慨和最強烈的抗議。這一嚴重的邊境武裝挑釁事件,完全是蘇修叛徒集團事先策劃的、蓄意製造的。珍寶島在烏蘇里江上,屬於中國的領土,我邊防部隊人員在我們自己的國土上進行巡邏,這是我們神聖的權利。但是,蘇修當局竟然出動大批武裝部隊和裝甲車、卡車,侵入我國領土,向我巡邏部隊發動進攻。我邊防部隊曾多次向蘇修邊防軍發出警告,仍然無效。只是在這種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我邊防部隊人員被迫進行了自衛反擊,予入侵挑釁者以應得的懲罰,勝利地保衛了我國的神聖領土。我全國軍民對於英雄的邊防部隊戰士保衛祖國領土主權的正義行動,表示最堅決的支持。」
《人民日報》和《解放軍報》社論就不再細分兩個時間段,主要陳述是第二個時間段發生的事情。
1969年3月4日中國各地爆發了打倒新沙皇的示威遊行,打倒蘇修的口號響徹中國的上空。
圖9:紀錄片《新沙皇的反華暴行:蘇修在烏蘇里江、黑龍江上的挑釁》的宣傳廣告,圖片來源:網絡截屏
圖10:1969年3月4日北京天安門前反對蘇修的大遊行,圖片來源:網絡截屏
五、3月12日知識青年列車上發生嚴重的武鬥,最後被解放軍趕下火車
筆者與1000多名杭州知識青年於1969年3月9日在杭州南星橋貨場登上火車奔赴北大荒,珍寶島第一次戰鬥剛結束不久。當列車經過三天多的行駛,過了黑龍江省的綏化後,列車上的杭州知識青年發生了劇烈的武鬥[10]。也許是文革中派別鬥爭的延續,也許是已經三天三夜沒有睡覺,更可能是被壓抑的情緒的劇烈宣洩。武鬥的起因是幾位女生(其中一位女生在18天後失去生命)到餐車吃午飯時遭到某些人的羞辱。同校的男生得知後,前去要把事情講講清楚。話不投機半句多,於是就動起手來。沒有想到,許多知識青年隨時都帶着文革時武鬥的器械,手扣、小刀、匕首、三節棍、九節鞭和武裝帶等等。學軍中學的學生人少,退回到第一節車廂,扼守車門。車廂里的硬板座位都被拆除下來,擋在車門處,象一座街頭堡壘。列車停在站台上時,武鬥演變成車下的進攻戰和車上的保衛戰,一些車窗玻璃被打碎。列車行駛起來,寒風進入車廂,氣溫驟降,好在暖氣還在工作。列車到了佳木斯市,火車上來了許多荷槍實彈的解放軍戰士,列車被軍管了。我們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青年學生提出要處置肇事兇手的要求,否則就不下車。我們全然不知道,當時這條鐵路線上正在緊張地調運着部隊和戰爭物資,準備三天後發生的第二次珍寶島戰役。列車到了集賢縣的福利屯站,這1000多名中學生被解放軍戰士趕下了火車。福利屯車站上裝着大量軍用物資的列車就停在一旁,這裏是當時火車的終點。由集賢縣福利屯站改走公路,經寶清縣到饒河,至珍寶島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