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美國商會:過半數美商不再視中國為首要投資地

中國美國商會(AmCham China)3月1日發佈2023年度的《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過半數受訪美商表示,中國已不再是其首要或前三大的投資目的地,創該調查有史以來最大升幅。根據報告,多數美商不打算撤出中國市場,但他們對去年的營收和獲利、中國的經濟、投資和營商環境的前景,甚至美中關係的未來走勢,都瀰漫着悲觀情緒。對此,觀察人士表示,隨著兩國地緣政治競逐的白熱化,在華外企所面臨的營商困境在未來5到10年內,很難好轉。

中國美國商會(AmCham China)3月1日發佈2023年度的《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過半數受訪美商表示,中國已不再是其首要或前三大的投資目的地,創該調查有史以來最大升幅。根據報告,多數美商不打算撤出中國市場,但他們對去年的營收和獲利、中國的經濟、投資和營商環境的前景,甚至美中關係的未來走勢,都瀰漫着悲觀情緒。對此,觀察人士表示,隨著兩國地緣政治競逐的白熱化,在華外企所面臨的營商困境在未來5到10年內,很難好轉。

中國美國商會2023年度《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封面。(照片提供:中國美國商會)。

根據中國美國商會最新發佈的《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僅45%的受訪美商還將中國視為首要或前三大的投資目的地,創該調查25年以來最大跌幅。換言之,不再優先投資中國或只將中國視為眾多投資目的地之一的美商比例,已升至史上新高、總計55%。

位於北京的中國美國商會總裁何邁可(Michael Hart)於3月1日的記者發佈會上表示,這代表在華美商對投資中國的熱度有所冷卻。

中國熱降溫?

位於北京的中國美國商會總裁何邁可(Michael Hart)在3月1日的記者會上發佈2023年度的《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照片提供:中國美國商會)

何邁可說:「一年前,60%的人(受訪美商)表示,中國是首要或前三大的優先市場,但今年,這個比例已跌至只有45%。」

他表示,這背後的因素很多,有三年疫情和嚴厲封控的衝擊,也有美商人員商旅出行困難、供應鏈中斷的挑戰、以及整體商業氛圍的低迷等影響,讓中國不再是多數美商心目中的最優先市場。

在此前提下,該報告進一步發現,過半受訪美商投資中國的意願也首度下滑,高達46%的受訪美商表示,他們今年沒有在華擴張的計劃,甚至有9%的受訪美商打算縮減今年的在華投資。高達45%的美商認定,中國的投資和營商環境持續惡化,此一比例相較於往年12%-21%的水準也高出許多。

受到封控的衝擊,68%的受訪美商預估,其公司2022年的營收可能較2020年的水準持平或下跌,54%企業表示,2022年可能出現虧損或只能達到損益兩平。

何邁可說,多數美商反應,基於在中國的供應鏈受到疫情和封控的影響而時有斷鏈,他們為了分散風險,已經開始投資其他國家,建立替代產線,也因此,他們對中國的整體信心開始下降,尤其二十大後,中國政府動輒大談要打造各行業內的「隱形冠軍」中企,讓美商對中國持續開放、歡迎外資的承諾,出現質疑。

位於北京的中國美國商會總裁何邁可(Michael Hart)在3月1日的記者會上發佈2023年度的《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Team視訊會議截圖)

美商質疑中國開放的承諾

該調查顯示,65%的受訪美商表示不確定中國是否會進一步對外資開放。另外,49%的會員企業認為,相較前一年,他們在中國更「不受歡迎」,該比例在消費行業更高達56%。

不過,當被問到最受爭議的問題-是否要撤出中國時,高達74%的受訪美商都表示會持續深耕中國市場,只不過有12%的美商表示已開始將製造或外包業務移出中國,另有12%的美商則還在考慮轉移,此兩題問卷答案佔比的加總為24%,較去年調查增加了10個百分點,美國商會表示,這將是未來值得持續觀察的警訊。

商會表示,本年度《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的調查時間為去年10月16日到11月16日,總計有319家美國籍的跨國企業高管參與填寫問卷,約佔中國美國商會總會員公司數的47%。為了反映中國鬆綁防疫封控措施後的營商氣氛,商會於2月也進行過一次快閃調查,以確保此次調查結果仍一致且有效。

位於北京的中國美國商會主席華剛林(Colm Rafferty)在3月1日的記者發佈會上以預錄視頻的方式致詞。(Team視訊會議截圖)

中國美國商會主席華剛林(Colm Rafferty)透過預錄的視頻,於3月1日的記者發佈會上呼籲,美中兩國政府正視外企商界所面臨的營商挑戰。

華剛林說:「去年對我們的會員企業視特別困難的一年,因為他們要因應中國的經濟衰退、清零封控措施及針對美、中兩國相關的法規變動,持續做到合規。隨着邊境解封,我們的會員企業期待兩國跨領域的交流,並希望兩國政府可以具建設性的解決許多(營商)議題。」

美中關系列五大挑戰之首

整體而言,根據該調查,日益緊張的美中關係已連續三年躍上美商在華所面臨的前五大挑戰之首位,遠高於防疫措施、法規和執行不一、勞動成本增加和監管合規風險等其他四大挑戰。

而且美商對美中關係的未來走勢非常悲觀,46%的受訪美商認為,兩國關係將持續惡化,高達57%還感受到來自兩國政府政治壓力,要他們違背商業運作,偶爾做出政治表態。

美中緊張關係更首度影響到美企的人力聘僱進度,因為商會的調查發現,51%美企的合格僱員不願意移居中國,這可能也和中國嚴格的封控措施有關,另有44%的美企說,在華工作簽證的核發、班機等限制也增加他們在人力聘僱上的困難。

廣州城市理工學院人力資源管理系教授王長城(照片提供:王長城)

廣州城市理工學院人力資源管理系教授王長城也說,兩國關係的矛盾也在中國境內發酵,可能影響到中國員工的就業選擇。

他說,少數中國員工可能排斥在外商工作或拒用外國貨,在愛國和生計上,選擇愛國,雖然多數還是生計為上,不因政治或美中關係而影響其就業等選擇。

王長城告訴美國之音:「寧可我要愛國,在生計和政治問題上,他可能選擇了政治表態,有一批(中國)人是這樣,現在人們關注了這批人,但是實際上,還有一批人,他不表這種態的。」

王長城說,美中兩國間政治意識型態的矛盾可能仍有中長期的影響,短期內不會化解。

觀察人士:在華營商環境10年內難好轉

針對中國美國商會的最新調查,位於河北的金融學者賀江兵也說,美商所反映出的中國熱降溫、在華營商環境惡化等趨勢受到大國地緣政治的影響甚深,在六大走勢的衝擊下,在華外商所面臨的營商挑戰可能在未來10年內都難以改善。

中國金融學者賀江兵(賀江兵提供)

他說,美中關係惡化始自2018年開打的貿易戰,且一路擴大至科技、軍事、文化和情報等各方面的對峙,甚至更升高至意識型態的對立,這樣的兩強關係無解,未來前景也難以樂觀。

其次,賀江兵說,美國有八成民意討厭中國人,更有五成的美國人將中國視為頭號敵人,美國參、眾兩院的對華政策將受到這種民意走向的主導,包括日本也有高達九成的民意討厭中國人,全球興起的抗中氛圍很難緩解。

賀江兵還說,俄烏戰事引發各界擔心中國對台灣動武,或國際制裁恐波及中國的疑慮,都讓外企擔心中國生意難做,尤其美國對華祭出的晶片禁令不僅打擊到單一中企,已升級並衝擊到整體晶片科技產業,徒增在中國經商的高度不確定性。

最後,他說,來自美國的外銷訂單去年大減四成,再加上日本於2020年通過國會預算,以超過20億美元的補貼,來帶頭鼓勵企業出走中國,包括美商蘋果的最大代工廠富士康都已在印度新增產線,這種種國際大環境的發展趨勢都不利於在華營運的外企。

賀江兵告訴美國之音:「整體來說,這個營商環境以後都會惡化,它不會好轉。我個人預測,這種趨勢5到10年內不會扭轉。」

他說,開放和全球化是對中國經濟有利的發展,但他同意部分美企的觀察, 中共當局在緊縮對外企和民企的管控下,開放的承諾已淪為口號,也無助於招商引資。

賀江兵說,在華外貿企業過去數十年發展的榮景已經不復存在,未來美中經濟脫鈎的步伐可能加快。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VO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301/1872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