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讀書思考 > 正文

小災難來自固執,大災難來自狂熱

小災難來自固執,大災難來自狂熱​

天堂長什麼樣,誰都沒見過,但我們大抵可以作出判斷,所謂地獄,就是絕對權力加上核彈。給人類帶來了最多、最大災難的,正是那些「高尚」的野蠻和狂熱的信仰。

羅素可以說是最早在一片熱情讚頌聲音中看透蘇俄極權真相、看清俄國「鬥爭哲學」謬誤的人;晚年又時時警醒人們戰爭的爆發、無時不在的核威脅與核訛詐。羅素雖於1970年2月2日過世,但他對蘇俄極權的判斷、對核戰爭的憂慮絲毫沒有過時。

1872年5月18日,20世紀著名的思想家伯特蘭·阿瑟·威廉·羅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出身於曼摩茲郡一個貴族家庭。1890年,羅素考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後曾兩度在該校任教。1908年當選為皇家學會會員。1950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並被授予英國嘉行勳章。羅素不僅在哲學方面有劃時代的貢獻,其思想對公共領域也有深遠的影響。

人性隱含着罪惡,世界常發生災難,但羅素仍然相信,人是值得活的。羅素的意義正在於此,他時刻提醒着人們要不斷反思,要正視自己當下的生活,矢志不渝地去尋找真正的自己,做真正的人。

小災難來自固執,大災難來自狂熱​

人性的四大欲望

羅素對人性的洞察無比深刻,如果說把思想家分為兩種類型:一種人說的東西深刻得要命,但說的方式笨得可怕;一種人不僅說的東西發人深省,而且說的方式非常精彩。康德和黑格爾屬前一種人,他們的著作深刻但沉悶;羅素則屬後一種人,他的著作深刻而優美。

羅素指出,人性有四大欲望:佔有欲、競爭欲、虛榮心和權力欲。

「佔有欲是一種無限的動機。不管你已擁有多麼多,你仍將渴望佔有更多。」人們總是不滿足於已有的事物,而去強求還不屬於自己的事物,而這是沒有盡頭的。完全的滿足是一個無法實現的夢。

競爭欲是一個更為強大的動機。人們歷史上,因彼此不和而引發內戰造成的全面毀滅,比比皆是。爭搶好勝不僅僅是為了佔有,更多的是出於一種虛榮的激情。

羅素說:「虛榮心的麻煩之一就是,餵它的東西越多,它就越膨脹,你被談論的越多,你就越希望被人談論。」怎樣誇張虛榮心在人的一生中影響都不為過,一個人一旦被虛榮佔據,那麼傲慢也會隨之而來,最終迷失了自己。

但是,最可怕的是權力欲,權力是終極的誘惑。權力欲的確是重要人物生活中最強烈的動機,他們不達無限權力是永遠無法滿足的。一個人的權力欲的宣洩,意味着更多人的被驅使,因此它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動機」。

欲望會使人墮落,但是羅素也指出,欲望是人行動的動力,若對它善加利用,人們就可以改善自己,創造新的生活。

小災難來自固執,大災難來自狂熱​

小災難來自固執 大災難來自狂熱

羅素畢生都提醒人們:人們總是幻想「醫治百病的靈丹妙藥、畢其功於一役的社會革命」,這樣的想法很不錯,但只是痴人說夢。因為事實證明,給人類帶來了最多、最大災難的,正是那些「高尚」的野蠻和狂熱的信仰。

羅素曾經親自遊歷蘇聯,因此,他在不同時期對蘇俄的看法,於我們似乎更有參考價值。

十月革命剛爆發時,羅素的態度與多數人並無二致,既興奮,又期待。他動用自己的私人關係,向英國駐彼得格勒的大使打聽蘇俄近況,卻因為隔得太遠不得要領。1920年,羅素為了儘可能地觀察當地局勢,親自去了一趟俄國,並與列寧等人長談。

親身體驗過蘇維埃之後,羅素如冰水澆頭,熱情驟滅。在俄國有一種「鬥爭哲學」,與羅素的理念格格不入。在羅素看來,俄國理論有兩大謬誤:一個是人性上的,一個是理論上的。

人性上的謬誤,是幻想通過宣揚仇恨,以鬥爭的形式促成美好結果,以天下大亂帶來天下大治ーー卻不去想,那些養成仇恨習慣的人,一旦取得勝利,就會馬不停蹄尋找新的仇恨目標。

理論上的謬誤,則在於他們堅信,經濟力量是唯一起支配作用的權力形式,如果國家成為唯一的資本家,就能馬上消除剝削和壓迫。但他們卻沒有意識到,這種做法只是造出了更加可怖的權威——所有人將生殺予奪的大權,全都交託於政府官員。

而深陷兩種謬誤的人必定會迷失自我,被狂熱的意識形態洪流所裹挾。如羅素這般看透蘇俄真相的知識分子少之又少,這更使得他倍感孤獨。

小災難來自固執,大災難來自狂熱​

生命個體的尊嚴比各種主義更重要

羅素無法容忍自己成為狂熱迷信之徒。他深知在複雜的歷史處境中,沒有人可以一勞永逸地置身於理性、真理和光明的世界,而將敵手貶為愚昧、荒謬和黑暗的另一邊。他曾說,「我絕不會為我的信仰而獻身,因為我可能是錯的。」

羅素是真誠而孤獨的,但他既不害怕也不逃避它。「不要為自己持獨特看法而感到害怕,因為我們現在接受的常識都曾是獨特看法;即使真相併不令人愉快,也一定要做到誠實,因為掩蓋真相往往要費更大力氣。 」

晚年的羅素致力於和平事業,他認為「人類時刻面臨着滅頂之災」。促使羅素作出這個可怕的預言,是無時不在的核威脅與核訛詐。

如果世界大戰再次爆發,恐怖平衡將被打破,再沒有人會遵守禁核約定,投入戰爭的每一方,都會大量製造氫彈和原子彈,而一場動用原子彈和氫彈的戰爭,絕不可能有任何贏家,我們作為地球人的一員,要麼選擇活在一起,要麼選擇共同死去。

羅素髮出滿懷憂慮的吶喊:「我渴望任何一個國家、種族或主義,都屈服於每一個生命個體的自由、價值與尊嚴之下。」

個人的壽命再長,在歷史長河中,也不過是滄海一粟,但哲人的思想,卻能超越時代而永駐。羅素於1970年2月2日過世,但他對蘇俄極權的判斷、對核戰爭的憂慮絲毫沒有過時。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哲空空 群學書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226/1871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