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這件事上 絕不能指望北京

慕尼黑安全會議上,中國最高外交代表王毅宣佈,中國將就烏克蘭衝突提出的自己的和平建議。雖然不少國家一再呼籲中國這樣作,但德語媒體認為,中國並非推動和平的合適人選。

杜塞爾多夫出版的《商報》發表題為"來自中國的和平計劃?"的分析文章,指出中國宣稱將公佈烏克蘭和平倡議,在解決危機中扮演主動角色,受到歐洲國家政界和專家的質疑。

文章引述一位歐盟高級外交官的話說,如果中國認真對待聯合國憲章,尊重主權、領土完整和不侵犯鄰國的原則,是可以做出具有重要意義的貢獻,但前提是和談建議"不能把侵略者和被侵略者置於同一地位"。而中國的做法讓人無法得出這樣的結論:"北京迄今對莫斯科的支持在歐洲國家政界引起了巨大的困惑。中共外交部一再公開指責北約、尤其是美國要為衝突的升級負責,並由此照搬俄羅斯的敘事。"文章寫道:

"目前尚不清楚,北京在2月24日戰爭爆發一周年之際將提出的建議具體可能包含什麼內容。王毅在慕尼黑僅僅表示,這份文件中,將重申中國黨和政府領導人習近平的'重要主張'。

觀察家們擔心,北京只是想用這份動議,在烏克蘭戰爭的盟國和全球南方國家之間製造矛盾嫌隙。'他們將要宣佈的東西,會跟他們已經說過的非常相似',歐洲外交關係協會的中國問題專家巴庫爾斯卡(Alicja Bachulska)說,中國對俄羅斯在烏克蘭發起的這場戰爭的立場沒有發生改變。她認為中國的提議中不會包含顧及烏克蘭方面利益關切的內容。'中國的目標是,吸引南半球國家的關注,把自己展示成負責任的領導力量',同時'針對歐洲社會中的一部分厭倦戰爭、希望盡一切手段結束戰爭的人,特別是歐洲的經濟界精英。'

在慕尼黑會議的外交圈中有着這樣的猜測,這項'和平計劃'有可能讓中國初看上去似乎是致力於和平的調解人,但具體問題上卻不充分考慮烏克蘭的訴求。比如中國可能在這份即將公佈的文件中要求停止武器援助,這最終只會讓俄羅斯受益。

畢竟,中國政府代表過去幾個月中一再批評對烏克蘭的武器供給是'火上澆油'。如果烏克蘭及其西方盟國不贊同這一計劃,則會被視為和平進程的阻礙者。

有關中國在解決烏克蘭衝突中的角色,西方國家政府代表一直強調,人們希望的不是中國在俄烏之間調停,而是北京勸說莫斯科結束戰爭。就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前不久,北京和莫斯科還相互承諾'友誼無上限'。而此後俄羅斯因糟糕的經濟情況陷入了對中國的依賴,因此北京對普京有着特殊的地位。

中國被懷疑不僅加強同俄羅斯的經濟合作,而且通過向後者提供軍民兩用技術產品,支持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爭。王毅在慕尼黑強調,使用核武器在北京看來是一條紅線。但他沒有直接提及俄羅斯或烏克蘭戰爭,而是說:'核戰爭不能打,也打不贏'。"

偏袒一方的中間人

《南德意志報》刊登總結慕尼黑安全會議的評論文章,指出在烏克蘭戰爭一年之後,歐洲人對和平的渴望與日俱增,但殘酷的現實卻是,普京對和談並無興趣,除非談的是如何讓烏克蘭投降。中國雖然宣佈將提出自己的和平動議,但北京的立場並不中立。文章寫道:

"沒有來自北京的幾乎不加掩飾的支持,俄羅斯還能繼續在烏克蘭的戰爭嗎?提出這個問題不是沒有理由的,但在中國與會代表王毅的出場之後,這仍然是一個純假設性的問題。在宣佈中國將提出解決他稱為'烏克蘭危機'的建議的同時,王毅又用人們熟悉的口氣,重複幾乎與俄羅斯宣稱口徑毫無二致指責,把所有責任推到美國身上。就算人們--尤其是在德國,對一個'調停人'的渴望再大,閉上眼睛,對現實視而不見也無濟於事。"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德國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221/1869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