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來了,ChatGPT開始在金融圈搶活

ChatGPT如此火爆,OpenAI自己也沒想到。

根據《紐約時報》最新披露,原本下一代GPT-4在OpenAI內部幾乎準備就緒,只待發佈。

去年11月中旬,高層突然宣佈新任務:兩周後發佈免費聊天機械人應用,代號「Chat with GPT3.5」

一群技術人員臨時掉頭,但他們中甚至有人懷疑這是否真的有意義。

底層技術方面,他們原本天天接觸最先進的GPT4,已經麻木了,GPT3.5對他們來說已是兩年前的舊玩意。

產品形態方面,同行Meta發佈的聊天機械人無人問津,另一個科學文本生成模型Galactica還因不準確3天就被噴到下架。

知情人士透露,OpenAI高層的思路本來也很簡單的:

去年爆火的AI繪畫就是始於OpenAI發佈的DALL·E,但因版權、倫理等顧慮選擇了內測邀請制,最後被免費、開源的Stable Diffusion搶走了絕大部分風頭。

聊天機械人上,他們擔心發生類似的情況被其他公司搶先。另外用舊模型迅速推出一款產品可以幫他們收集反饋,以改進新模型。

僅用13天,ChatGPT正式誕生。

接下來的事情,出乎所有人意料。

5天用戶破百萬,2個月活躍用戶破億,ChatGPT成為史上增速最快的消費級應用。

學生用它寫作業,打工人用來寫周報,程式設計師用來寫代碼……

不過ChatGPT的意義,似乎不只限於消費級應用這麼簡單。

商家、品牌方試用後也覺得「真香」,如美國房產中介用它來生成房源文案,原本一小時的工作量縮短到5秒。

兩個月席捲全球,OpenAI自己都怕了

熱度來得太快就像龍捲風,OpenAI自己都怕了

OpenAI總裁Greg Brockman曾在推特慶祝用戶突破200萬,作為CEO的Sam Altman則認為這樣宣傳並不明智,並叫他刪除。

Altman擔心過度炒作可能引發監管反彈,或導致用戶對未來版本期望過高。

儘管Altman想壓下熱度,外界仍在持續沸騰。

微軟追加投資,谷歌如臨大敵,各種相關不相關的AI公司股價暴漲。

比爾·蓋茨在接受福布斯採訪時盛讚道:ChatGPT的意義不亞於PC和互聯網誕生。

從這個角度看,ChatGPT與真正的獨特之處,在於改變了人與機器交互的模式。

遵循上下文回答後續問題、承認錯誤、質疑不正確的前提並拒絕不適當的請求,是ChatGPT發佈時最初的三個宣傳點。

ChatGPT遠稱不上完美,數學計算不準確,經常一本正經胡說八道,21年之後的新知識一概不知。

但人們還是願意去嘗試,與之互動,每天生成數十億字文本。

OpenAI產品副總裁Peter Welinder最近透露,3年前他們剛開始測試GPT-3的API接口時,幾乎找不到願意嘗試的人。

作為Demo開放的GPT-3 Playground影響力也僅限於技術圈內部。

財富雜誌把ChatGPT比作iPod和iPhone:在蘋果發佈iPod之前就有MP3播放器,但並沒有引發數碼音樂革命;在iPhone之前也有其他智能手機,但沒有形成應用生態。

小冰公司CEO李笛曾在量子位舉辦的MEET2023智能未來大會上分享他的見解:

ChatGPT改善了AI的行為,即使生成的內容不夠準確,人們也會覺得有意思。

對話是比關鍵詞搜索更自然的交互模式,讓AI不再冷冰冰,在做到高並發(同時響應多個用戶)的同時,做到了高轉化率(滿足用戶新的需求),才成為劃時代產品。

如今,圍繞ChatGPT及其所代表的AIGC(AI內容生成)展開的生態和競爭可分為四大層次。

第一層是AIGC模型、服務本身。

谷歌自家的LaMDA在內部抓緊測試,還投資了從OpenAI分裂出去的公司Anthropic,雙管齊下以抗衡微軟。

中國方面,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研究院(IDEA)認知計算與自然語言研究中心擁有國內最大的開源模型體系-封神榜,已開源的98個模型正在全力支持中國AIGC發展,探索研發適配各個領域的個性化模型。

中心負責人張家興博士曾表示「在當下及未來的AI發展中,一個模型就可以是創造產品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甚至一個模型就可以催生一個產業,比如最近大火的Stable Diffusion(Diffusion Model),就是促進AIGC產業迅速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可以說底層模型不斷地製造和進步就是推動整個AI產業進步的一個重要因素。」

而百度也將於3月推出自己的生成式搜索產品。關於這點百度曾向量子位透露:最終產品會與ChatGPT有很大不同,即雖是多輪交互,但並非單純的多輪對話。

第二層是將AIGC能力集成到現有產品。

微軟宣佈旗下所有產品全線整合ChatGPT,視頻會議工具Teams已上線能自動生成會議記錄並預測下一步任務。

谷歌也即將於2月8日召開最新發佈會,外界推測很可能與AI產品相關。

第三層是使用AIGC能力開發全新的產品類型。

DoNotPay使用ChatGPT做AI律師,幫人處理罰款和賬單。

谷歌工程師出走成立的Character.ai,可以讓聊天機械人模仿歷史人物、現實名人或虛擬人物與用戶對話。

國內這個模式也湧現出一批新秀,如Glow一度登上熱搜。

最後一層,則是直接或間接使用AI生成的內容。

初創公司ProfilePicture.AI使用ChatGPT與GitHub Copilot生成了產品的主要代碼。

甚至國內動作快的企業都開始嘗鮮了,會找技術圈的合作夥伴來共同探索。

如招商銀行信用卡剛剛發佈的一篇使用ChatGPT生成的品牌稿件,就是與氪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朱明傑博士等合作,完成了國內金融行業首篇利用AIGC技術生成的宣傳稿。

朱明傑博士表示,去年年底ChatGPT的出現讓他備受震撼,哪怕是作為早年OpenAI創始的見證者,如今看到AI真的學會了人類的知識,依然覺得超越想像。

2017年,當時OpenAI成立還沒多久,我們去矽谷做訪問交流,他們認為能符合馬斯克第一性原理的人工智能方向,是訓練出一個能把人類知識都學會的AI,以解決人類面臨的知識挑戰的問題。

還有什麼不能實現的呢?這個時候,像招行信用卡這樣敢於率先邁出一步去探索去擁抱未來的企業,相信都能得到先機。

AIGC新時代,還有多遠?

僅靠現在的ChatGPT技術,還不足以支撐以上模式長期發展。

除了內容生成不夠準確外,許多嘗鮮者還發現「模型無法定製化」是ChatGPT現階段應用的一大痛點。

一些垂直行業的應用,目前還是使用舊的GPT-3(儘管現在宣傳上都願意模糊二者的區別)。

如初創公司DoNotPay做機械人律師,讓AI幫人處理罰款和賬單問題。要想讓AI了解法律專用知識,必須在通用語言模型的基礎上做二次開發。

據量子位了解到的情況,國內走得靠前的企業很多都有嘗試ChatGPT的意願,但苦於對技術不夠了解。

而招行信用卡這次算是第一次嘗試,產出過程可以總結為:

將人類的訴求,通過適當的自然語言描述輸入給ChatGPT。

通過進一步的提示和對結果的反饋來激發模型的聯想能力,最終完成稿件的撰寫。

例如團隊先是讓ChatGPT「闡釋基因與親情的關係,引用《自私的基因》的觀點」:

從第一步的結果來看,ChatGPT的回答是包含《自私的基因》這本書中的背景知識;但從語言描述上來看是屬於較為平鋪直敘的那種。因此團隊進一步地對它提出了要求:

寫得深入一些要有思辨性。

不難看出,ChatGPT是在第一輪問答的基礎上,根據新的要求加以精進。此時的ChatGPT已經得出兩個較為鮮明的觀點,一是「生命是基因的載體」,二是「親情是一份利他的愛」。

更進一步的,團隊繼續提出要求:

這裏可以寫得具體一點,舉個例子更好。仔細思考一下,通過生命這個載體,親情是如何超越基因的生物性而存在的,要寫得優雅又文采。

至此,便已經生成了招商銀行最終宣傳稿中的核心觀點內容。

不過團隊成員也提醒說,在「調教」ChatGPT的過程中,我們自身一定要提前想好的最終答案的觀點輪廓,而後再去對它做引導,否則就有可能會在生成過程中被某些結果帶偏思路。

除此之外,由於大模型本身所具備的隨機性,若是對第一次得到的答案不是很滿意,我們可以嘗試重複提問,直至得到滿意的回答為止。

可以看出,AI生成的文案算不上行業頂尖,但也能達到中等水準,未來最基礎的一些工作可能真的就被AI替代了。

並且AI寫文章的強項在於跨學科跨領域,超越單個人的創作能力,不過也不必過分擔心,對於創意要求高一些的工作,熟練掌握AI後則會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至少目前還需要人類通過寫提示詞給AI下達任務,精通此道的人會獲得新的機遇。

如在網絡分享ChatGPT使用心得的Riley Goodside就被Scale AI聘為全球首位提示詞工程師,年薪200萬。

企業同樣如此,除了科技巨頭谷歌微軟為此激烈競爭,AI創業公司抓住風口以外,其他行業也應該像招行信用卡這樣積極擁抱變化,才能掌握先機。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量子位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207/1864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