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新中產愛上買黃金

作者:

‌‌‌‌「購入一份踏實的安全感比什麼都重要。‌‌‌‌

正值新春佳節,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黃金珠寶消費旺季。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黃金與尊貴密不可分,逢年過節為自己購置黃金首飾似乎已成為一種儀式。

在多數人的固有印象中,購買黃金的大多為中老年人。2013年,‌‌‌‌「中國大媽‌‌‌‌」們大肆購入百噸黃金的消息,至今仍記憶猶新。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金飾總是與俗艷緊密聯繫在一起,對於追求簡約、時尚、個性化的年輕人來說,購入象徵着永恆的鑽石,似乎更能彰顯自己的價值取向。

如今,‌‌‌‌「愛鑽石輕黃金‌‌‌‌」的現象已經成為過去時,當代年輕人對黃金的購買需求並不比中老年人低。

據樂信旗下分期樂購買商城公佈的消費數據來看,2023年春節期間,以黃金飾品為主的生肖珠寶飾品成交同比增長424%,其中90後佔據一半消費,00後的消費佔比也幾乎與80後持平。

對比之下,年輕人購買鑽石的需求卻逐漸下降。戴比爾斯發佈的《2022鑽石行業洞察報告》稱:‌‌‌‌「由於新冠疫情,中國進一步減緩了成品鑽石交易。與2021年上半年的強勁基數相比,2022年上半年印度毛坯鑽石淨進口同比下降31%。與2019年上半年相比,毛坯鑽石淨進口下降14%。‌‌‌‌」

從鑽石流行潮到黃金購買熱,在這一轉變過程中,年輕人到底經歷了什麼?

脫下‌‌‌‌「以稀為貴‌‌‌‌」的外衣

‌‌‌‌「I Do‌‌‌‌」,一句婚禮誓詞中的常用語,早已被賦予了浪漫的意義。這種浪漫的約定表達了人們對婚姻的期許,而戒指就是這種期許的經典代表。

線下曾有700多家門店的鑽戒品牌‌‌‌‌「I Do‌‌‌‌」,其母公司恆信璽利近日宣告破產重組。

據周大生2022年半年報顯示,其鑽石鑲嵌產品銷售收入同比下降47.94%。而周大福財報顯示,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6個月,公司的珠寶鑲嵌、鉑金及K金首飾產品營收同比下降11.1%,可見,整個國內的珠寶鑽石行業營收出現了整體下滑的趨勢。

這首先與中國珠寶行業零售店鋪過剩有關,以品牌店為例,周大福、周大生、周六福、周生生等品牌的店鋪加起來共有47252家,按照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公佈的8.7萬家全國渠道計算,現在的規模品牌渠道佔比達到54.3%。

可見各大品牌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整體市場已趨於飽和,除了一些根基深厚的傳統品牌外,新品牌很難賺錢。

同時,受疫情影響,人們對於珠寶鑽石產品的消費需求急劇降低。鑽石本身就是偏向實體零售的行業,疫情對線下商業的衝擊,直接造成了珠寶消費的下降。

除此之外,價格低廉,質地卻比天然鑽石還好的人造鑽石正逐漸取代天然鑽石的地位。當脫去‌‌‌‌「物以稀為貴‌‌‌‌」的外衣後,只售賣鑽石的I Do自然受到了強烈衝擊。

當然這一切,主要源於鑽石行業沒有把握好消費者的需求變化。鑽石消費明顯下降的周大福和周大生,其同期黃金首飾及產品的營業額漲幅分別為12.7%和693.44%,可見消費者在鑽石需求下降的同時,對黃金的需求卻明顯上升,其背後的消費需求變化可見一斑。

新中產:買‌‌‌‌「愛‌‌‌‌」不如買‌‌‌‌「保值‌‌‌‌

近日,安徽一女子拿着十幾年前購買的兩枚鑽戒去賣。這兩枚戒指分別購買於16年前與10年前,價格分別為4000元和14000元。雖然她知道鑽石貶值很厲害,但十年前總價18000元的兩枚戒指,再加上通貨膨脹,怎麼也能賣到萬元左右。然而,店家估值後給了她180元,貶值99%。

店家表示,這兩枚戒指的鑽石質量並不好,因為戒托是黃金材質,所以給出的180元基本就是戒托的價格。

無獨有偶,山東德州一名女子也曾拿出自己的結婚鑽戒去售賣,這枚20000元購入的周大福戒指,鑑定證書全部保留的情況下,店家開價不到3000元,這3000元也主要是衝着18k金的戒托給的。

這十幾年間,鑽石瘋狂貶值,而黃金仍在堅守自我。有網友換算,如果10年前花費1.8萬元買入黃金,今天可以賣到2.88萬元;然而如果10年前花費1.8萬元買入的是鑽石,今天也就只能賣180元,售價差距160倍。

之所以會出現如此懸殊的價差,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現在的鑽石遠沒有以前稀有,尤其是人工鑽石的技術愈發成熟,它與天然鑽石有一樣的成分和外觀,硬度甚至可以更高,價格卻只有天然鑽石的三分之一。

其次,鑽石的價格更多地取決於它的附加價值,事實上,人們買的是鑽石的含義,而非鑽石本身。‌‌‌‌「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的廣告語曾迷惑了無數對新婚抱有期待的年輕人,仿佛一顆小小的碳元素晶體就能將當下保存至永恆。

從這個角度來看,二手鑽石自然失去了這個重大意義,人們會覺得買二手鑽石‌‌‌‌「不吉利‌‌‌‌」,尤其對於那些帶着對未來美好憧憬的新人來說,二手鑽石顯然不是最佳選擇,這也是鑽石貶值的一個直接原因。

第三,我國結婚率正逐年下滑,每年新增結婚登記人數持續下降。據統計,2013年有1347萬對新人登記結婚,到了2021年,只剩763萬對,創下36年來新低。2022年前三季度全國僅有544.5萬對新人辦理結婚登記,相比2021年同期下滑7.5%。

顯然,對於新中產階層年輕人來說,婚姻的吸引力早已不那麼大了。隨着個人經濟水平的提高,年輕人對生活伴侶的需求則愈發降低,虛無縹緲的愛遠不如保值的黃金能帶給自己安全感。

據周大生2022年半年報顯示,加盟業務中鑽石鑲嵌產品銷售收入同比下降47.94%。與此同時,黃金產品銷售收入同比增長693.44%。

《鑽石觀察》創始人朱光宇曾說:‌‌‌‌「中國人的‌‌‌‌『黃金』思維很重,特別看重奢侈品的金融屬性,賣掉它還期望能夠掙錢,這能保本。‌‌‌‌」尤其在後疫情時代,購入一份踏實的安全感比什麼都重要。

綜合上述分析不難看出,買‌‌‌‌「愛‌‌‌‌」不如買‌‌‌‌「保值‌‌‌‌」,鑽石在這一次中確確實實地輸給了黃金。

Z世代:收藏黃金+珠寶直播

據《2021中國黃金珠寶消費調查白皮書》來看,中國的黃金珠寶消費主力正逐漸年輕化。

目前,金店主要消費人群年齡集中在25~50歲之間,其中35~50歲群體的消費比例最高,為82.16%;25~35歲次之,比例為75.59%。可見,對於1995~2009年出生的Z世代來說,他們即將成為珠寶市場的消費主力軍。

Z時代更注重性價比,購買黃金能夠保值成為了他們珠寶消費的主要動因。然而他們對於金飾的消費和新中產階級還有所不同,除了對於黃金的價值需求外,出眾的設計感、網紅潮流概念也是Z世代的主要參考標準。

在年輕人聚集地小紅書App上,關於黃金的筆記有313萬多篇,除了金飾購買經驗外,穿搭搭配、品牌文化、理財建議等也囊括其中,足見年輕人們對黃金的關注。

除了追求可保值的黃金飾品外,Z世代對於日常佩戴珠寶飾品的選擇卻呈現出‌‌‌‌「消費降級‌‌‌‌」趨勢。隨着網絡直播的興起,‌‌‌‌「直播買串‌‌‌‌‌‌‌‌「直播買首飾‌‌‌‌」已經成為年輕人日常的娛樂消遣之一。

無論是淘系、抖系平台,還是正努力佈局直播帶貨的小紅書,任何時間都能看到有人直播賣首飾。粉絲們在直播間‌‌‌‌「點菜‌‌‌‌」,要求店家試戴戒指、手串,如果有合適的就備註號碼直接拍下,有的人一晚上就能買幾十串。

當然這些珠寶本身價格就十分低廉,均價在20~30元之間的月光石、草莓晶手串、非洲歐珀戒指成為了年輕人的新寵。

‌‌‌‌「每天晚上都看,一個月看20多天能買50多串。‌‌‌‌」1999年出生的加貝告訴新零售商業評論,自從去年年底愛上看手串直播以來,加貝一共買了近100串,她將其中的一部分手串送給了朋友,更多的則是自己收藏了起來。

‌‌‌‌「其實不怎麼戴,乍一看它們的差別也不大,但就是每種寶石、每個顏色都想擁有。沒事會拿出來看看,就算戴出去每天也不會戴一樣的。‌‌‌‌」

比起購買昂貴的鑽石或者大牌珠寶首飾並長期佩戴,便宜的珠寶更能滿足年輕人善變的新鮮感,不僅可以每日更換,更能根據服裝顏色搭配。

不少商家也發現了這一趨勢,在曾以中老年群體為主要消費者的文玩手串領域,商家為了滿足不斷湧入的年輕人的需求,美化了菩提子、核桃仁這些商品的搜索關鍵詞,更名為‌‌‌‌「微醺野莓‌‌‌‌」‌‌‌‌「栗子奶茶‌‌‌‌」‌‌‌‌「青芒果凍‌‌‌‌」,讓人完全想像不到是大爺們盤在手上的手串的名字。

珠寶對於Z世代年輕人來說,已經失去了彰顯自我財富價值的吸引力,裝飾價值重於社交符號。

營銷鑽石的珍稀性、打造品牌故事似乎也無法打動他們,I Do‌‌‌‌「一生我願意‌‌‌‌」的口號不再具有吸引力,新穎、小眾的設計和能夠保值的材質才是他們的價值取向。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新零售商業評論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202/1862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