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中國第一個大一統的朝代,就是秦朝了。秦始皇嬴政在公元前221年統一了六國以後,實行中央集權制廢,除分封制,建立郡縣制。並解決一大歷史性問題,制定「書同文。車同軌」的政策。秦始皇留下來的東西,無論是制度還是文字等,對於後世人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雖然秦朝只有短短的兩世,但始皇帝嬴政的眾多功績,卻是實實在在的。而有一項功績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但非常的有意義,那便是秦始皇下令修建直道。
有意思的是,即使歷經兩千多年的風雨,這條秦直道莫說塌陷,就連長几顆野草都不常見,這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這條路有什麼神奇的地方呢?
秦直道是始皇帝委派大將蒙恬修建,從咸陽軍事重地雲陽林光宮(今淳化縣涼武帝村)起,一直向北延伸至九原郡(今包頭市九原區麻池鄉),長度足達800多公里。2000多年以來,在歷朝歷代都發揮着作用。
當時秦始皇要求直道的修建提了一個要求:就是永遠不長草。就像秦始皇晚年追求長生一樣,他希望他做的事情,都要永恆,希望能夠千秋萬代地傳承下去。而這樣一個要求,對於當時的工匠來說,確實是一個非常大的難題。
因為只要是土就會長草的,除非其中混雜着有毒物質或者放射性物質。且不說當時沒有這些東西,修路就是用來走人的,有害物質的存在也是會影響到行人。工匠們想盡辦法,最後在古籍之中找到了破解之法。
工匠按照古法,將土炒熟以去除其中的水分,殺死殘留的種子。但這樣還是不夠的,熟土中種子易除,而外來之種難去。下雨颳風或者飛鳥銜來的種子,都可能讓土裏長出雜草。於是,他們又增加了一道工序,在炒熟的土中加入鹼,這樣一來土壤的性質就改變了。鹽鹼的存在會阻止種子吸收水分,在這種環境下就無法長出雜草了。
《史記》記載,秦直道的修建時間是公園前212年,具體完成的時間就沒有記載了。而後來扶蘇的事件,修建者蒙恬被處死,秦直道的修建也就換了人。
那麼秦始皇為何要花費如此人力物力來修建秦直道呢?其實,秦朝的統一雖解決了內憂,但外患一直存在,當時主要的就是北邊的匈奴。秦直道一旦建成,秦朝無論是防禦還是北伐,都能最快時間調動大量兵力。以秦始皇的性子,怕是不會讓匈奴一直在北方叫囂。
現如今,秦直道已經作為歷史古蹟保護起來,通過他人們可以了解古人的智慧,對於歷史研究者來說是非常有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