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道一聲「人民辛苦了」,新年獻詞怎會成新年獻醜

作者:

一年只有一個元旦,只有一篇新年獻詞。又到「迎新之聲」齊發的時刻。

溫暖和陽光、詩和遠方、希望和豪情——情懷過剩的氛圍,勢必會搶佔未來一兩天各新聞媒體的重要位置。

新年獻詞這一特殊文體,串聯過去一年的社會事件,喚起公眾對過往事件的記憶,並為過去一年建構基本的回憶符號。

「陽光打在你的臉上,溫暖留在我們的心裏」,「讓無力者有力、讓悲觀者前行」,「每一粒熬過冬天的種子,都有一個關於春天的夢想」……

仿佛再也難以看到,這樣建構公眾對社會環境集體記憶的媒介文本了。

新年獻詞成為一種速朽文體,變成一種更加精緻也更讓人感覺膩味的雞湯,幾乎不再具有傳世的可能性。

越來越多的新年獻詞輕佻虛張,甚至淪為「新年獻醜」。

不必怪罪於新媒體時代「去中心化」傳播。近些年,諸多所謂的新年獻詞者,貌若深有寄許,實則是鄭重呻吟,終歸無涉於現實。

讀懂民心,體現民心,方能引發廣泛共鳴。而當新年獻詞這種強勢推出的儀式化表演,與民心隔着一層窗紗,徒增普通民眾在大時代面前的無力感。

那些熱情洋溢的獻詞文本,年復一年地將一些宏大詞彙當作關鍵詞,恰恰反證了當今社會最稀缺的東西是什麼。

大疫三年,眾生皆苦,跌跌撞撞熬到2022年的末尾。時下,人民正在經受苦難,這是當下中國最真實的樣態。平視而非俯視這種苦難,決計不是一件什麼難事。

即將集中登場的新年獻詞,對於民眾的生命議題、生計議題、生存議題和生活議題,仍舊會是精英主義的局外旁觀和代言姿態。

在宏大敘事背景下,作為真正受難者的個體,其家庭因為疫病所經歷的悲歡離合,個人所承受的難以想像的生理痛楚感和精神無力感,難免會被塗抹、覆蓋或消弭。

誠如當年一篇新年獻詞的標題所言,《一句真話能比整個世界的分量還重》。

此時,倘若有新聞媒體真誠地道一聲:「我們的人民,確實受苦了」,新年獻詞何至於成新年獻醜。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老蕭雜說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104/1850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