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CTOR RETAMAL/AGENCE FRANCE-PRESSE— GETTY IMAGES
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兩位領導人經歷了截然不同的一年。
在2022年初,喬·拜登被廣泛描繪為一個失敗的總統。他的立法議程似乎陷入停滯,而經濟問題似乎令他在中期選舉中肯定會遭受毀滅性的損失。然而與此相反,《減少通貨膨脹法案》——主要是一項改變遊戲規則的氣候法案——得以頒佈;曾被大肆宣傳的「紅色浪潮」只是一股漣漪;儘管許多經濟學家仍在預測經濟衰退,但失業率仍然很低,通脹也在消退。
相比之下,今年年初,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還在吹噓他對新冠的勝利。事實上,有一段時間,人們經常聽到這樣的斷言:中國在疫情管理方面的明顯成功,預示着它將成為世界上的領導力量。然而,現在,習近平突然結束了他標誌性的「清零」政策,所有跡象都表明,住院和死亡人數將大幅增加,這將使衛生保健的壓力達到極限;中國經濟似乎將在未來兩三年內面臨重大問題;中國經濟增長的長期預測也被下調。
中國的未來似乎不再是過去的樣子了。為什麼?
中國以嚴厲的封鎖來限制冠狀病毒的傳播,本來是為了證明一個不需要徵詢公眾意見,只需要做該做的事情的政權的優越性。然而,在這一點上,習近平拒絕做繼續前進的準備,他沒有採用最有效的疫苗,也沒有把疫苗送到最脆弱的公民的手中,這凸顯了專制政府的弱點,在這種情況下,沒有人能夠告訴領導人他做錯了什麼。
除了即將到來的慘敗前景,中國長期存在的宏觀經濟問題似乎正在達到一個臨界點。
多年來,儘管中國經濟有着驚人的增長歷史,但很明顯,中國經濟嚴重失衡。經濟增長帶來的好處很少能惠及家庭,導致消費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很低。極高的投資率填補了這一缺口,但所有跡象都表明,投資回報率正在嚴重下降,企業越來越不願在新項目上投資。
儘管如此,中國還是成功地保持了充分就業——但主要是通過推動巨大的房地產泡沫。中國的房地產行業膨脹得令人難以置信:根據一項估計,它占GDP的29%,房地產投資佔GDP的比例是美國2000年泡沫最嚴重時期的兩倍。
這種狀況是不可持續的。經濟學家經常引用斯坦定律:「如果一件事不能永遠持續下去,它就會停止。」中國的泡沫究竟將如何結束還不清楚——可能是急劇放緩,也可能是一段「低質量」增長時期,同時掩蓋問題的真實程度,但這不會是好事。
然而,真正令我震驚的是分析師們在下調他們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長期預期。
這裏有兩點需要注意。
首先,沒有人擅長預測長期增長;正如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家羅伯特·索洛的一句名言,試圖解釋國家增長率差異的嘗試往往以「業餘社會學的狂熱」告終。
其次,在衡量國家經濟規模時,你需要區分GDP的美元價值和以「購買力平價」衡量的產出,後者在低收入經濟體中通常更高,因為那裏的生活成本往往相對較低。
在後者方面,估計表明中國在2016年左右超過了美國。但在地緣政治影響方面,美元衡量標準可以說更為重要。那麼,中國什麼時候會領先呢?
最近,高盛將這一日期推遲到2035年。高盛此前預計,中國將在本世紀20年代中期成為世界第一。日本經濟研究中心此前預測,中國將在2028年、2033年成為世界領導者,現在則表示,這至少在幾十年內不會發生。一些分析人士認為,這種情況永遠不會發生。
這種新出現的悲觀情緒從何而來?部分原因在於人口結構。自2015年以來,中國的勞動年齡人口實際上一直在下降。如果中國能夠保持生產率的快速增長,中國經濟仍然可以快速增長。但中國的政策失誤似乎強化了中國正在進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看法。「中等收入陷阱」是一種被廣泛認可(儘管有爭議)的現象,即一些較貧窮的國家能夠快速追趕,但只能達到一定程度,並在收入水平遠低於最發達經濟體的水平時停滯不前。
這些都不應被認為是在貶低中國在過去40年裏生活水平令人難以置信的提高,也不應被認為是在否認中國已經成為一個經濟超級大國。但如果你期待中國在經濟上佔據主導地位,你可能要等很長一段時間。正如我所說,中國的未來已經今非昔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