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李商隱:人生所有的遇見,都是遇見你自己

作者:
先做最好的自己,才能遇見最好的別人。

李商隱曾在詩中寫道:身無彩鳳雙飛燕,心有靈犀一點通。

漫漫人生路,每個人都渴望能夠覓得一個靈魂知己,共奏一曲高山流水。

但人與人之間的緣分,可遇不可求。

飛鳥與魚不同路,能夠出現在你生命中的人,都是被你吸引來的。

你是誰,才會遇見誰。

01

欣賞你的人,因你的才華而來。

生於晚唐的李商隱,身處前輩們的耀眼光芒之下,詩文卻別開生路,自成一家。

他「五歲誦經書,七歲弄筆硯」,十六歲時以就《才論》《聖論》兩篇文章名震文壇。

唐大和三年,李商隱隨母舉家南遷到洛陽,在那裏遇到了他的伯樂——令狐楚。

令狐楚時任河南尹兼御史大夫,既是朝廷重臣,又是文壇宗主、駢文大家。

據《舊唐書》記載,李商隱上門干謁,令狐楚愛才,如獲至寶。

平日裏,只要令狐楚有閒暇,就會親自教他寫駢文,每年還給予衣食資助。

令狐楚前往天平、沛州等地鎮守,都會將李商隱帶在身邊,讓他有機會開闊眼界,增長見識。

確認李商隱是個可造之才後,令狐楚又聘他入幕為巡官,委以重用。

在李商隱心裏,令狐楚就是如師如父般溫暖的存在。

為了感謝這份知遇之恩,李商隱深情寫下《謝書》一首:

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攜筆硯奉龍韜。

自蒙半夜傳衣後,不羨王祥得佩刀。

我一直深受您的提攜,卻無力報答您,只能努力寫好文章去繼承您的事業。

李商隱是這樣想,也是這樣做的。

他沒有辜負令狐楚的栽培,很快就在駢文寫作上大有精進,能起草一些重要文件和奏疏。

在令狐府中的八年時光,他都堅持認真做事,用心學習,是令狐楚在官場上最得力的助手。

令狐楚臨終之前留下兩個遺願:

一是給皇帝上謝恩表一定要讓李商隱寫;二是墓志銘一定要讓李商隱寫。

足見其對李商隱才華的肯定。

李商隱與令狐楚的交往,看似充滿傳奇,實則是賞識者與被賞識者之間的相互成就。

正如老話常說:酒香不怕巷子深,花香自有蝶飛來。

優秀的人之間總能彼此看見,惺惺相惜。

當你擁有足夠的能力和才華時,早晚會遇到那個懂得欣賞你的人。

02

幫襯你的人,因你的人品而來。

在李商隱的朋友圈中,韓瞻不僅是知己好友,更是他患難與共的親人。

兩人同歲,並於同年考取了新科進士,從而結緣。

從相處中,韓瞻慢慢了解到李商隱的成長背景。

得知他身為家中長子,自九歲起,就因其父離世而擔起家庭重擔,過上「傭書販舂」的生活。

那些年,李商隱每天靠給人抄書和舂米為家裏賺取生活費,養活生病的母親和襁褓中的弟妹。

可年少的他不僅沒有被艱苦的生活所壓垮,反而利用抄書的機會練就了一手好書法。

一個能在困境中堅守責任的人,必定是一個值得依賴之人。

正因如此,彼時身為涇原節度使王茂元大女婿的韓瞻,才會想要牽線做媒,把自己妻子的妹妹介紹給李商隱。

成為連襟之後,韓瞻的仕途之路相對平順,李商隱卻因陷入「牛李黨爭」的漩渦而備受排擠。

開成三年,李商隱參加授官考試,結果在覆審中被人無故除名。

正人君子卻總是遭小人算計,讓韓瞻十分為李商隱抱不平。

為此,韓瞻一直在盡力幫助李商隱,默默給他支持和鼓勵。

四十歲的那年,李商隱的妻子病故,自己又患病,卻還是不得不動身前往四川做幕僚,為生計而繼續奔波。

韓瞻便主動提出,要代為撫養李商隱的兩個子女。

臨行前,韓瞻一家還特地為他舉辦了送別宴,真摯的親情,給了失意中的李商隱莫大的慰藉。

在客居蜀地的時光里,遠在長安的韓瞻一家和孩子們,也成了李商隱最深切的牽掛。

這才有了寫給韓瞻的這首《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多麼希望有朝一日還能與君一起像過去那樣秉燭長談,傾訴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為什麼李商隱與韓瞻可以做到相識二十多年,經歷無數風雨,卻從未動搖對彼此信任?

因為小事見人品,日久見人心。

沒有平白無故伸出的援手,一切都源於自己的為人。

要想收穫理解,就要先付出真誠;要想收穫情誼,就要先付出善意。

你是值得的人,才會遇見願意對你傾心相待的人。

03

攜手同行的人,因你的三觀而來。

說到李商隱,總會讓人想起與他並稱「溫李」的詩壇好友——溫庭筠。

當年溫庭筠遊學到長安,經常以門客的身份出入令狐楚府中,得以和李商隱識於微時。

有意思的是,李商隱性格內斂低調,但與溫庭筠相處起來卻灑脫自在。

兩人都是寒門子弟,都想靠才華立世。

在詩詞方面,都愛創作綺麗深情的朦朧詩句。

不僅如此,兩人在為人處世上還有很多一致的見解,碰面總有聊不完的話題。

三觀相合,頻率相同,註定了他們是可以與彼此攜手的同路人。

李商隱曾連續四年考次落第,身邊幾乎都有溫庭筠相伴相隨的身影。

民間流傳過一個故事。

有一年,李商隱和溫庭筠等幾個朋友一起進京趕考,偶遇一個叫柳枝的姑娘。

李商隱與柳姑娘一見鍾情,約好三天後來相見,結果準備赴約時,卻被溫庭筠惡作劇,故意把他的行李給拿走了。

無奈之下,李商隱只好去追溫庭筠,從而錯過與柳姑娘的相約。

李商隱之所以沒有生氣,顯然是因為他知道,朋友是出於好意,不想讓他為此而耽誤考試。

有一種默契,叫心照不宣;有一種懂得,叫流水知音。

兩個志同道合的年輕人就這樣在晚唐亂世中走到了一起,並且一結交就是一輩子。

大中六年,遠在梓州當幕僚的李商隱,聽聞他和溫庭筠共同的故友盧獻卿死亡的消息,悲痛不已。

他為此寫下《聞着明凶問哭寄飛卿》一詩,寄給溫庭筠:

昔嘆讒銷骨,今傷淚滿膺。

空餘雙玉劍,無復一壺冰。

詩中李商隱以「雙玉劍」比喻他和溫庭筠的友情,形象地詮釋出兩人心意相通之境界。

《周易》中有云:「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人這一生,和誰在一起,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有些人,只能成為你生命中的過客,真正願意走近你認可你的,唯有與你三觀一致的人。

聽過一句話:

「生命是一場遇見自己的旅程,一切外在世界都是自己生命的倒影。」

無論遇見誰,皆是遇見不同狀態下的自己。

你若為俊鳥,自有鳳凰同飛。

這一生中,唯有先做最好的自己,才能遇見最好的別人。

責任編輯: 趙麗  來源:洞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1215/1842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