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們都知道,爭吵最初只是因為話不投機,又或者意見不同雙方言辭激烈所致,成年人如此,孩子與家長亦相同。
如下場景大家一定不陌生,當孩子正在看動畫片的時候,家長卻要求孩子關了電視去睡覺,這個時候孩子可能會央求家長讓他再看一會兒,因為時間還不算太晚。但是為了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為了給孩子一個充足的睡眠,家長心裏肯定是不願意的,所以爭執就由此而開始了!
「媽媽,我把這一集看見就睡了!再讓我看一集吧!」媽媽:「不行,必須關電視睡覺了!」孩子:「媽媽,你憑什麼不讓我看?」媽媽:「我是你媽,所以我有權管你!」於是媽媽直接把電視關了。孩子:「媽媽,你好煩,我就看一會兒電視,你都不讓,氣死我了!」孩子氣乎乎地進了房間,重重地關上了門。
不止是在看電視,在做作業的時候,家長與孩子的衝突更突出,有時候家長一氣之下就會一巴掌打過去,孩子哭了,媽媽心裏也難受,不過這樣一打,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在寫的作業就工整了許多。但是,下一次再發生同樣的事時,媽媽要用更粗暴的手法才能讓孩子有所變化了,教育專家認為,這種方法教育孩子是非常不可取的,而且會產生惡性循環。
其實很多家長都不願意與孩子發生這樣的衝突,但是每次遇到了就會控制不住情緒。教育專家認為,之所以孩子與家長會發生這樣的衝突,是因為家長給孩子釋放的信號出了問題。家長不能控制情緒,帶動着孩子情緒失控。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越來越難溝通,其實家長朋友們都沒有意識到,大家都把說教當成了溝通,這樣的結果就會讓孩子與家長陷入爭辯從而引發戰爭。如果要改變這種情形,家長應該先控制自己的情緒。當面對孩子的問題時,控制情緒不發火,管住嘴不嘮叨!
心理專家認為成年人有六種接收信息的渠道:視覺,嗅覺,聽覺,觸覺,味覺,淚感受性知覺。但是孩子的心智還處於發育階段,接收信息的渠道不如成年人多,如果過多地在孩子面前發泄情緒,會導致孩子出現情緒過載。也就是說父母的溝通方式不恰當,會導致孩子的情緒失控。長此以往,就會削弱孩子控制情緒的能力。所以當家長與孩子出現意見不同的時候,家長要做的不是發火,用家長的身份去威脅孩子讓他屈服,而是要做到幫助孩子引導孩子正確地面對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父母的情緒控制能力,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自控能力。
眾所周知,一個自控能力強的人,在將來的社會生活中,更容易把握機會,更容易得到別人的幫助,更有可能成就自我。所以,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更好的發展,在你還可以影響到孩子的時候,一定要記住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當然控制情緒非常不容易,但是只要我們刻意的練習,堅持一段時間以後,你的改變會讓你收穫不一樣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