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為15萬彩禮下跪事件:你的孩子是報恩的、還是討債的,早已註定

作者:
教育孩子獨立,勝過當第一。

01

之前,在熱搜上看到一則視頻叫《我的父親》。

我原本以為是一個溫情的故事,沒想到看完以後卻如鯁在喉。

主人公小飛大學剛畢業就嚷着要結婚,按照習俗,要給女方家15.8萬彩禮。

可在此之前,小飛的母親患了乳腺癌,幾乎花光了家裏所有積蓄。

為了彩禮錢,父親外出打工,又東拼西借才湊到5萬塊錢。

因為實在湊不齊彩禮錢,兩家人在飯店談論婚事時,父親向女方家長跪了下來。

小飛說,當時看到這一幕,心裏五味雜陳,因為父親曾經一直跟他說,男兒膝下有黃金。

可如今,父親為了兒子的婚姻,放棄了尊嚴。

小飛在說這話時,言語裏沒有絲毫的愧疚。

他從沒意識到,家裏條件不好,父親又體弱多病,自己已經畢業,該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了。

他從沒反思過,像個巨嬰一樣凡事指望父親,逼着父親去四處籌彩禮是多麼不懂事。

在視頻里,他還沾沾自喜地講道,從小到大,他想要什麼父親都會滿足他。

在這種無條件的父愛中,他慢慢停止了生長。

剛上初二,他便經常半夜跑到網吧打遊戲。

上了高中以後,他以學習為由在外面租房住,實際上就沒怎麼上過課,抽煙喝酒燙頭倒是樣樣精通。

大學畢業以後,找不到工作,他也毫不在乎。

「我不管多大,在我爸那裏永遠是個小孩子。我現在就算吃不上飯,回到家都會有一口熱的。」

因為有父親一直給他托底,他知道即便不工作、不努力,照樣可以過得很好。

詩人於戈曾說,你什麼都可以給孩子,唯獨對生活的經歷,喜怒哀樂、成功挫折,你無法給孩子。

毫無原則地溺愛,不是愛,而是害。

它剝奪了孩子成人的機會,讓孩子最後變成了啃老族,甚至是白眼狼。

02

非洲有一種紅蜘蛛,剛出生就要吃東西,可是食物吃完以後,它們依然感到飢餓。

這時,它們圍在母親身邊,第一隻小蜘蛛咬開母親的身體後,其他小蜘蛛也會爭先恐後地咬上來。

它們一起,將母親的身體吸成了一具空殼。

現實生活中,有太多像小蜘蛛這樣的孩子了。

前段時間,看到「老戲骨」張洪傑的一段採訪,不勝唏噓。

節目裏,他毫不避諱地說,自己身後跟着十多匹狼。

他的子女後輩們像餓狼一樣吃他的肉,啃他的老骨頭。

張洪傑有三個孩子,兩個女兒嫁人後,生活過得緊巴巴的,張洪傑看不下去,分別給買了一套房。

女兒家裏有人生病,醫療費全是他出;女婿做生意虧了錢,坑也由他來填。

他甚至不知道自己的退休金是多少錢,每個月都是兩個女兒輪流去領。

兒子沒有工作,結婚以後,退休金就成了兒子去領。

一開始,很多人質疑他的教育方式,但張洪傑堅持:

「只要他們不偷不搶,我就養着他們,他們健康就好。」

他甚至掏錢幫家裏晚輩都買了保險,確保他們50歲後都能領到錢。

然而,他的犧牲和付出,換來的卻是:

老伴癱瘓臥病在床,沒人照顧,他無論走到哪裏拍戲都得帶着。

已經77歲高齡,依然在拼命拍戲,因為身後有一大家子在等着他養活。

作家劉墉說:「孩子不懂得珍惜,因為他已變成籠子裏的小鳥,天天等你餵。他無法獨立,覺得你是欠他的,你到時候就該餵他。」

生而不養是罪,但養而不育,育而不善又何嘗不是種孽,還是種自作孽。

為人父母最大的悲哀,就是替孩子扛下了一切,讓孩子失去了面對世界的能力。

03

教育學上有個「剪刀效應」。

孩子小時候區別都不大,但經過父母不同的教育方式,成年後差距會越來越大。

一個孩子長大後是否有出息,和早期的家教息息相關。

有人說,有些孩子來到這個世界,是來報恩的,而有些孩子,是來討債的。

報恩還是討債,決定權不在孩子,而在於父母,在於對他的養育方式。

養好了,孩子就是來報恩的,餘生享受紅利;養廢了,孩子就是你的債主、你的老闆,你要為他賺錢、還債給他。

這還不是重要的,我想每個父母都不介意永遠為孩子付出。關鍵問題在於:

你越是付出,孩子越沒有出息;你付出多少,孩子就有多慫。

有遠見的父母,都懂得培養孩子承擔責任、獨立自主的好習慣。

想起最近看到的一個新聞。

深圳三歲的小男孩,貪玩刮花了鄰居家的豪車。

父親沒有任何推辭,讓男孩拿着現金親自去給鄰居道歉賠償。

這樣有擔當,不逃避責任的父親,一定能教出一個有責任心的孩子。

孩子只有從小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長大後才能承擔起自己的人生。

作家沙拉說過,中國父母給予孩子的愛,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

沙拉在剛做母親的時候,一度認為愛孩子,就應該包辦孩子的一切。

她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金錢,都花在了三個孩子身上。

沙拉為孩子張羅一切,有一天,鄰居大姐看不下去了,她當面批評沙拉說:

「生活是有代價的,孩子需要從小擁有這樣的意識,並且為自己想要獲得的生活付出代價,想要的東西,要自己去爭取,不應該等着家長送到他們手邊。

你給予孩子愛的包辦,不但沒給孩子成長上的幫助,反而是剝奪了孩子學習管理人生的能力。」

鄰居大姐這一番「訓斥」,讓沙拉醒悟過來,她決定改變教育方式。

她在家裏制定了「有償生活制」,通過幹家務,能得到一定的獎勵。

為了多賺到錢,老大還在學校舉辦了「帶你走進中國」講解會,將自己在上海的見聞分享給大家。

二兒子14歲就在報紙上開設了專欄,介紹上海的風土人情,每月都有穩定收入。

沙拉的三個孩子從小就學會了自力更生。

然後,兩個兒子都成了企業家,女兒成為了出色的外交官。

楊絳的父親楊蔭杭說過:教育孩子獨立,勝過當第一。

一個從來沒有獨立能力的孩子,不可能在大學畢業的第一天,就突然可以脫離父母,獨自生活。

養孩子這件事,過程錯了,結果一定錯。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有些苦必須讓他去吃,有些挫折必須讓他去經歷。

如果父母非要事事代勞,那你替他走過的路,日後都可能變成他爬不出的坑。

04

李玫瑾教授說過:「孩子成人以後,家長做好後盾就可以了,不要再事事操心,事事操辦。」

杭州一位媽媽曾寫給兒子的信,爆火網絡。

26歲的兒子說身邊的朋友都買了房,想到自己今後要交女朋友,希望父母能給自己買一套房子。

沒想到,媽媽給兒子寫信拒絕了這一要求。

這位媽媽寫道:

「在我看來,26歲的你需要獨自承擔一些事情,而不是像小時候的你一樣,只要哭一下,說一聲,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我很贊成這位媽媽的做法,父母把孩子養大成人,職責早已盡到,孩子需要的東西,要通過自己去努力獲得。

父母不可能永遠陪在孩子身邊,做一輩子的保護傘,免他苦、免他累。

不如趁早將他推出家門,提前適應真實的世界。

樊登有位朋友一直鼓勵女兒自己解決問題,14歲時女孩去留學,自己收拾行李,獨自飛行了27個小時。

下了飛機才知道,當地不允許15歲以下的孩子單獨飛行,女孩被扣在機場。

她打電話給父母,並沒有尋求幫助,而是很淡定地說,讓我試試自己解決。

女孩向警察展示了一系列文件,證明自己是來讀書的,因為不了解年齡限制,買了機票就一個人飛來。

後來警察給她放行,機長也很欣賞她,邀請她到駕駛艙參觀,與機組人員合影。

心理學家西爾維亞說過,這世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目的,只有一種愛指向分離,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真正愛孩子,是給他以獨立的人格和力量,讓他能接管自己的生活。

教育專家蒙台梭利說,教育首先要引導孩子走獨立的道路,這是我們教育關鍵性的問題。

校園之外沒有溫室,長大之後沒有兒戲。

讓孩子走自己的路,是每位父母必修的功課。

而這,也是為人父母,最需要拿高分的一門課。

與各位父母共勉。

責任編輯: 趙麗  來源:洞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1202/1837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