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 娛樂評論 > 正文

阿凡達也隱入塵煙 中國電影何去何從?

深冬未到,電影院已經跌入冰窖。

11月,Sir想每一個關心中國電影的人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寒意。

01 我們在看什麼

翻開這個月第一個星期上映的新片,映入眼帘是這樣的——

確認過海報,在懷念畢志飛了。

於是在11月4日當天,流水線青春片《我的遺憾和你有關》以500萬日票房的記錄勇奪冠軍。

同期其他新片的成績是這樣的。

其中《林深時見麓》,首日票房56元,觀眾2人。

第二周,11月11日,又一波新片定檔。

依然,讓人兩眼一黑——

稍微能讓人提起興趣的兩部《掃黑行動》和《叫我鄭先生》,表現仍然一言難盡。

截至目前,本月國產新片票房僅一億,同比去年下降十二億。

02 我們在等什麼

11月10日,終於透露了一批這個月的引進片——

《貓狗武林》《名偵探柯南:萬聖節的新娘》《忍者神龜:崛起》《殺掉那個魔術師》《沼澤深處的女孩》。

影迷中間一片歡呼。

是這些電影特別重磅嗎?

三部動畫。

兩部文藝片,一部上過流媒體,另一部是兩年前的老片。

放在往常,這些沒有一部稱得上大片,放在任何一個檔期都無法撥得頭籌。

但現在……

它們中任何一部看起來都格外眉清目秀。

是的,不管進來多少,進來的成色如何,這少又看到久違的外面的風景了。

而我們真正期待的,電影院該有的樣子是什麼?

就在院線的所謂「新片」接連刷新票房新低的時候。

在漸行漸遠的日子裏,海外的電影院上映的是——

《壯志凌雲2》16.76億美元、《蜘蛛俠3》19.2億美元、《雷神4》7.7億美元,《奇異博士》9.57億美元……

這些,都是在離開了內地市場取得的成績。

當幾個月前,迪士尼CEO「即使沒有中國,也不會妨礙我們的成功」的言論在網絡上一石激起千層浪,被指「辱華」的時候。

很多人也許沒有想到,這是迪士尼面對的現實,也是它並不難實現的KPI。

而反觀內部環境。

當越來越多人習慣了敏感的情緒,憤怒的聲討,輕易用「辱華」「滾出中國」來驅逐引進片的時候。

在現在這個引進片難見蹤影的時候。

我們究竟打敗了誰?

國產片,又最終贏得了什麼?

03 他們在做什麼

目之所及,Sir當下最期待的三部大片,或多或少都遭到了「挖墳式舉報」

《阿凡達:水之道》。

詹姆斯·卡梅隆時隔十三年再次獻出巨作。

香港、澳門、台灣已經陸續定檔,同步上映。

但內地院線仍然懸而未決,網友DIY引進海報倒是更新了好幾版……

比《阿凡達2》上映消息來得更早的,還有網友挖墳。

女主角索爾娜達11年前的一條推文被挖出,有人義憤填膺,說她一個人連累了整個《阿凡達2》。

Sir不想重複她的言論,也無需在這裏評論她的對錯。

但可以說的一點是——

2020年《阿凡達》重映、2017年《復仇者聯盟》、2016年《銀河護衛隊》,索爾娜達也都出演了。

比起她說了什麼。

更能說明問題的是——

為什麼她說的話過去沒有成為問題,而在今天成為了問題。

另外兩部。

DC《黑亞當》在全球票房斬獲3.3億美元,蟬聯多地周票房冠軍;《黑豹2》日票房已超過前作。

你越期待的大片,他們就越能找出毛病來。

《黑亞當》主演之一的布魯斯南,同樣因為類似言論,被大肆渲染為辱華。

但。

在中文網站內搜索布魯斯南,一沒封禁,二沒限流,多部代表作如007系列還安然無恙地掛在視頻網站上……

說明啥?

不少網友的審查標準,比官方可要嚴格得多。

甚至。

現在面對一部引進片,大家條件反射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政審。

比如《黑豹2》還沒風聲,網友紛紛發問:辱華了?內容抹黑了,形象刻板了,還是主演主創冒犯了?

出於好奇,Sir隨手搜索了一下「柯南辱華」。

沒想到,真有新發現——

但不是兩年前那場莫須有的「戰犯」輿論風波。

而是一種很新的東西。

你看,柯南的配音演員都去日本玩哦。

你們確定要看這種親日分子參與的電影嗎?

如果說,過去對辱華的指控還算上「一致對外」的民族主義。

那麼今天,這種辱華內卷已經升級置換成一種精神勝利法。

想想看。

如果是完全不看電影的人。

誰有那個閒工夫,就為了一部還沒引進的大片,把主創、主演、幕後的陳年往事挖個遍?

「辱華」內卷,是在越來越寂靜,越來越乾淨的環境裏。

任何一點小小的毛邊,都被無限放大成為了「民族問題」。

04 國產院線,還能相信什麼

當一部一部引進片,開始與內地院線隔離。

沒想到,國產片有一天會以這種姿態,「贏了」。

贏得了一整個檔期。

贏得了每一塊銀幕。

可是登上了贏家的講台,望四周一看——

觀眾呢?

是的,你可以干翻一部引進片,可以罵走它們呢。

但唯獨觀眾,是靠罵贏不來的。

從2020年劉亦菲在《花木蘭》首映會「得罪」人,到《永恆族》被指責迎合刻板、夾帶私貨,再到今年的多部熱門新作,《黑亞當》《蜘蛛俠》《壯志凌雲2》無緣國內。

越來越多的大片,已經習慣了在沒有中國市場的天地里打拼。

而那些仍然不願意放棄的,也顯得分外尷尬。

不僅是海外觀眾看不過,就連「被特供」的國內觀眾也不買賬——

今年暑期檔《小黃人》加入了眾多中國元素。

甚至內地院線版,還多出了一分鐘:

原版,主角風風光光,功成身退。

中國版,改成白鬍子老頭入獄20年,出來後改邪歸正。

哪怕連一部人畜無害的動畫片,都還需要為了正確而看齊得更加靠攏一些。

在這樣特殊化的情況下。

國內的影迷,如何相信「電影院是一部電影的最佳打開方式」?

當信任喪失。

受損的不僅是一部電影。

而是會將這份不信任,傳到更多的電影。

今天電影市場的難,自上而下,無一倖免。

不管是裝都不想裝的爛片扎堆,還是快要交不起租的電影院們,其實都是可以預見的必然。

早在今年五月,Sir就發現——

新片延長密鑰,老片下檔重映,將會是今年國產片新的「主旋律」。

而且大部分都是你看過,且沒必要在電影院重溫的電影。

這種情況還在繼續加碼。

現在電影院都有哪些東西看呢?

中秋檔《還是覺得你最好》,國慶檔《萬里歸途》《鋼鐵意志》《平凡英雄》,暑期檔《外太空的莫扎特》《獨行月球》,春節檔《狙擊手》《奇蹟·笨小孩》《長津湖》……

以及,去年國慶檔《一點就到家》,前年暑期檔《姜子牙》,大前年春節檔《紅海行動》……

而如果我們要看到點不一樣的。

去年引進片還是73部,今年直接減半。

2019年,國產電影市場成為全球票房冠軍——其中引進片數量佔兩成,136部,票房佔到了四成。

而今年40部引進片裡,三分之一是受眾在14歲以下的動畫片,偶爾出幾部口碑作品,也完全是可看可不看的節奏——

《花束般的戀愛》去年日本就上了,《唐頓莊園》刪減了六分鐘,《誤殺瞞天記》已經是七年前的老片,還比原版少了二十分鐘。

電影院裏引進片的「時差」和「誤差」。

或許,正式丈量着我們與世界當下的距離。

據燈塔專業版統計,今年的觀影人次,已經跌到了2014年的水平。

而在《林深時見麓》登上熱搜的同一天,還有一條冰冷的消息——

全國影院營業率不到六成,數量即將跌破7000家,倒退回今年最慘澹的五月。

不知道還在為引進片層層加碼的人,會不會明白到一個道理——

觀眾對電影的信心,不是來自一兩部片,而是一整個市場。

當看電影變成了開盲盒,大概率是可看可不看的爛片,不會有人還抱着做慈善的心態,跑去高風險的電影院受罪。

這種愈演愈烈的「正確內卷」風潮,最終禍及的,恰恰包括用辱華去黨同伐異的人。

你們不是要正確嗎?

那,最近上的這些新片,題材確實都挑不出毛病了呢。

只不過,它們也不再是電影了。

而快要堅持不下去的,永遠是那些相信「電影可以是電影」的人。

是入不敷出,承擔不起鋪租,還得養活員工的影院老闆;

是靠着微薄工資養家餬口,失業了不知道何去何從的檢票員。

是每一個剛從靜默的學校和小區中走出來,期待還能在電影院裏做一場夢的普通人。

他們沒那麼多的時間和心情參與站隊;

更不知道那麼多辱來辱去的陳年往事。

他們只是想在處處都是非必要的時代,盡力地讓生活有趣一點,講究一點。

甚至只是「正常」一點。

Sir無數次想過,結尾應該用何種方式,說出那句過時而正確的話。

把電影還給電影。

把藝術還給藝術。

但是抱歉。

Sir已經說不出來了。

在電影被立場取代,你卻還能聽到「這是電影最好的時代」的回聲的環境裏。

我們都在對同一個真相心照不宣,卻避而不談——電影,就像我們為生活裝點的「非必要」。

你不知道在哪一天,這些曾帶給你美好與感動,曾告訴你生活可以不止這樣的奇觀,會在一夜之間轟然倒塌,讓位給不能達成的目標,不會勝利的戰爭。

也許終有一天,電影院會像很多我們珍視的美好事物一樣,靜悄悄地隱入塵煙,變成一片無人穿行,不見天日的廢墟。

電影,本來就在一片黑暗中誕生。

就像賈樟柯所說,電影是一門學習能力很強的藝術。它可以向戲劇和文學取經,那就一樣可以向短視頻,向遊戲,向新的媒介學習。

與其說,我們都在盼望電影的回歸。

不如說,我們在期待一束更符合理性的光,一種更尊重人性的活法,讓人走出被無知、狹隘、恐懼籠罩的靜默之穴。

希望這一天,不會來得太晚。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Sir電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1117/1830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