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民意 > 正文

《老友記》吐槽

作者:
人說地獄笑話地獄笑話,總要有個範疇不是,我怎麼覺得我國有些觀眾活得其實挺慘的,所在之處皆為地獄啊,渾身都是傷口,碰都不碰得,笑之前腦子裏要過三百遍網絡道德經,你說同情他們怎麼會受過這麼多傷吧,但關鍵這些傷口也不是他們自己親歷的,就上網看了些故事,聽了些話術,學了些人造標籤詞,就莫名其妙恨上了那些自己也不知道具體是什麼,但就是好像沒有白得發光的東西。

《老友記》雖然在阿b被刪得面目全非,翻譯爛成一團,不過看彈幕總覺得這刪得還不夠呢?網友們的道德雷點真的多到我覺得享受喜劇就是犯罪。小三小四的滿屏飛就算了吧,就連瑞秋因為嫉妒,故意誤導菲比給朱迪剪錯誤髮型的笑點,也不能enjoy了,自己enjoy不到也就罷了,還要發彈幕教育‌‌「換你是朱迪你笑得出來嗎‌‌」,也不知道我為什麼非要代入朱迪……我代入剪刀行不行……不知道他們看到C和J為了泡妞把孩子差點弄丟還瞞着大家的情節會不會火山爆發,最好是爆發,不然算他們厭女,道德不完美。

如果有人要槓我‌‌「喜劇一定要有人受到傷害,一定要讓角色展現醜陋的一面才寫得出來嗎,XXX不就很溫暖很正面嗎?‌‌」,嗯一定要,你報警吧。

人說地獄笑話地獄笑話,總要有個範疇不是,我怎麼覺得我國有些觀眾活得其實挺慘的,所在之處皆為地獄啊,渾身都是傷口,碰都不碰得,笑之前腦子裏要過三百遍網絡道德經,你說同情他們怎麼會受過這麼多傷吧,但關鍵這些傷口也不是他們自己親歷的,就上網看了些故事,聽了些話術,學了些人造標籤詞,就莫名其妙恨上了那些自己也不知道具體是什麼,但就是好像沒有白得發光的東西。

蠻遺憾的吧,《老友記》上線一個彈幕網站,其實對老觀眾的意義是很大的,期待着和滿屏的同好重溫當年全寢室一起圍着看片的美好感受,結果發現沒這回事兒,以後所有影視作品能不能都有個映前警告。

就是吐槽,沒有想改變什麼的意思,看戲心態。

@汪有:看首頁熱議電影。

怎麼說呢。

我今年服務了一個房地產項目,裏面有大購物中心。

做業態規劃諮詢時,已經不建議他們做電影院了。

就這個環境,外面很多新片也不引進。

內部很多片子,因為演員一旦出事,片子也會下,導致沒啥好的片源。

拍個電影跟開盲盒似的。

投資拍電影的資本也越來越少。

終於不用批評資本了。

資本不拍了。

沒有片子就沒人進電影院。

以及動不動限制人流,空一個坐一個那種,電影院這個行當很難穩定經營。

而電影院又是很‌‌「重‌‌」的業態,除了投資‌‌「重‌‌」,經營靈活性也‌‌「重‌‌」,很難根據經濟風向轉變。

你開水煮魚店,發現業績不好,還能改成火鍋。

電影院建築結構都是不太一樣的,很難改成書店。

那麼最近有什麼新型業態比較好呢?

我隔壁部門的同事跟我介紹:

真人體驗式劇本殺不錯。

大灣區某市電視台,開了個沉浸體驗的,可以在裏面玩一兩天。

裏面的NPC,演得都像模像樣,給你非常身臨其境的體驗。

為什麼電視台才能開起這種業態呢?這不奇怪嘛?

答案也很簡單:

只有他們,才能找到那麼多找不着出演機會的小藝人。

都是專業學表演的,演起來NPC還不簡單。

實現了產業轉型。

蔣龍張弛的《最後一課》,越來越多成為現實。

(但,說實話,劇本殺這個行業,也沒咋樣就是了)

這是中國演藝從業者的韌性。

聽起來其實也有點心酸。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特雷西胡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1115/1829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