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看書和不看書的人,區別到底有多大?
在網絡上,總能看到一些文章、視頻,叫大家業餘時間多看點書。
但好像沒人告訴我們,為什麼要看書?
看書與不看書到底有什麼區別?
令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電影《綠皮書》裏的一個鏡頭。
白人司機讀書較少,沒什麼文化,給妻子寫信,字體潦草不說,還錯字迭出,邏輯混亂,說流水賬都算誇獎了。
而黑人鋼琴家文化水平高,幫助白人司機寫信,措辭嚴密,意境優美,白人妻子看了感動不已。
你看,這就是看書與不看書一個很明顯的區別:表達能力的優劣。
經常看書的人,表達能力更強,能夠把話說到別人心坎上,自然也更容易贏得他人的好感。
但是,看書與不看書的區別,絕不僅僅表現在這一點上。
經常看書的人,有更強大的自制力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我們身邊好玩有趣的東西實在太多了。
在現實生活中,你可能過得並不如意,但是在小說的世界裏,你可以盡情發泄自己的不滿,你想要的都能實現。
這些好玩有趣的事情都有一個特點:短平快。
你想要的東西,很快就能實現,只要用手指上下左右滑動,就能帶給你各種新奇的體驗,簡直是「低投入,高回報」啊。
相比之下,看書就「遜色」得多。
首先,你要把注意力從手機那裏拉回來,找個安靜的地方,沉下心來閱讀。
然後,讀書帶來的反饋還有較長的延遲,不會馬上帶來變化,通常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才能看到明顯的改變。
最後,還有巨大的不確定性。
你付出了時間精力看書,卻不見得有起色。
努力了卻看不到回報,這是最打擊人的。
說到底,這都是由大腦決定的。
在「低投入,高回報」和「高投入,低回報」之間,大腦會下意識的會偏向於及時享樂。
所以,我們能看到,很多人沉迷於手機,無法自拔。
正因為如此,那些能夠靜下心來看書的人,更顯得難能可貴。
他們會克制自己及時享樂的欲望,選擇那些反饋很慢,但是長期有益的事情,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延遲滿足。
心理學上那個著名的「棉花糖實驗」早已說明了這一點,延遲滿足感強的人,為了長期的目標而放棄短期享樂的欲望。
因此,他們更容易在社會上脫穎而出。
經常看書的人思維更透徹
能夠看到事情的本質
不看書的人,大部分信息只能從新聞網站、自媒體平台獲取,這類信息的密度很低,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很少。
長期被餵養這些信息,思維會變得簡單,觀點片面,對某件事的認識浮於表象,看不到真正的原因。
比如說,「我公司老闆太摳門了,所以工資才這麼低」。
他們看不到自身的問題,把收入低的原因歸咎於外界,認為是社會競爭大、老闆摳門,因此自己生活過得不好。
事實上,他們去其他公司,工資還是很低。
再比如,現在網絡上一些奇怪的觀點:
討論某個演員的演技,有人說:
「你說他演技不好,你行你上啊。」
「你說他演技不好,你行你上啊。」
這類神邏輯在網絡上實在太多了,不看書的人,思維就是這麼簡單,根本發現不了其中的漏洞。
而經常看書的人,思維深邃,很容易看到一件事的本質。
對於很多神邏輯,都可以運用「三段論」發現其中的破綻。
「三段論」包含一個隱藏的大前提,一個附屬於大前提的小前提,以及由此引申出來的結論。
這類有明顯邏輯漏洞的觀點,並不難發現,事實上,網絡上比這複雜的觀點多得是。
而不看書的人,思考能力有限,很難看穿一件事,所以他們很容易被人誤導,被人忽悠。
在一秒鐘內看到本質的人,和花半輩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質的人,自然是不一樣的命運。
現在,我相信你會更深刻的理解這句話。
經常看書的人,更覺得自己無知
心理學上有個達克效應,是指那些沒什麼真本事的人,總是沉浸在自我營造的虛幻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水平。
有些人非常自信,覺得自己很厲害,什麼都懂。
實際上,他們沒什麼本事。
我們知道,他不過是在愚昧之峰,過度自信罷了。
相反,那些經常看書的人,雖然認知水平更高,掌握了更多的知識和技能,但每前進一步,都要經歷一番挫折和打擊。
因此,反而覺得自己能力一般,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只有到了「開悟之坡」,自信心才會回來,但是,能達到這個層次的人,非常少。
所以,那些真正讀書多,有本事的人,都是非常低調的。
關於達克效應,我想起了一個印象很深的例子:
有一次,同事們在一起討論電商,說現在做電商,競爭太大了,賺不到錢。
有個朋友語不驚人死不休,他說,這個領域非常簡單的。
貨源網上一大把,你只要挑選合適的,然後砸錢推廣就行。
資金少的話就少砸一點,頂多就是賺的少。
開始大家以為他真的靠電商賺到錢了,後來一問才知道,他根本沒做過。
別人說他的說法不靠譜,就跟人家急,還爭得面紅耳赤。
總之,他覺得自己只有說的才對,其他人都是錯的。
我相信你身邊也有一些類似的人,明明不懂,卻總覺得自己很厲害,喜歡到處炫耀。
因為不能正確評估自己,他們對自己產生了「迷之自信」,這種故步自封的心態,會讓他越來越膨脹。
明明是60分的水平,卻給自己打90分。
所以,他們不會接受別人的觀點,也沒有想過要更新自己的思維。
在「眾人皆醉我獨醒」的狀態中無法自拔!
羅素說:
「這個世界的麻煩就是傻瓜非常自信,而智者總是充滿憂慮」。
「這個世界的麻煩就是傻瓜非常自信,而智者總是充滿憂慮」。
要打破現狀,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就要多看書,意識到自己的無知,這樣才會不斷提升自己的認知水平。
而不看書的人,則在「愚昧之峰」左右顯擺。
▽
表面看,看書只是一個愛好,它和爬山、游泳、聽歌、打籃球差不多,都是一個愛好。
但是,在看書過程中,你能夠與不同的牛人交流,與不同的觀點產生碰撞的火花,從而帶來認知上的升級。
看一本書,並不能帶來明顯的變化,但是,當100本,200本,500本的閱讀量累積起來,就產生了質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