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德媒:中國已成為幾乎無法估算的風險

北京天安門廣場前

據德國電視一台報道,中國充滿了自信和市場力量,但中國已成為幾乎無法估算的風險。由於歐盟在許多領域對中國的依賴性很大,人們的擔憂也在增加。尤其是德國被認為是脆弱的。要求擺脫依賴的聲音在增加。

歐洲人最後一次試圖對中國的強人施加壓力的結果是失敗。那是在四月初,俄羅斯烏克蘭的破壞剛剛達到一個頂峰時,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希望與習近平達成協議。但習近平回絕了歐盟委員會主席的要求。馮德萊恩隨後只好說,「如果中國不支持歐洲的制裁,它至少不應該破壞這些制裁」,否則中國將「在歐洲聲望大跌」。習近平對此不以為然,他沒有反對普京,但建議歐洲人為了自己而減少自己對美國的依賴。

最遲從那時起,布魯塞爾很清楚,歐盟必須重新擺放與中國的關係。北京的強人不會被收服,甚至不會反對普京的侵略。這就是為什麼與中國密切的經濟關係現在被看作是一個幾乎難以估算的風險。對中國的依賴實在是太大了。

馮德萊恩五個月後在斯特拉斯堡的會議上說,「鋰和稀土將很快比石油和天然氣更重要。」但中國幾乎主導了這個領域的整個市場。世界上幾乎90%的稀土是在中國加工。

德國對外關係委員會的中國問題專家Tim Rühlig說,習近平在二十大的演講「應該讓德國和歐洲的經濟精英們深感擔憂,因為習近平已經明確表示,他不會放棄台灣,必要時將使用武力」。他「不迴避戰爭」。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中國對台灣進行任何軍事侵略,西方將會採取嚴厲的經濟制裁,至少和對俄羅斯的制裁一樣嚴厲。這將對德國造成最嚴重的打擊。歐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像德國那樣依賴與中國的貿易。Ruelig認為,並不是整個德國經濟都依賴中國,但中心部門,特別是汽車工業和化工業依賴中國。德國大公司的整個商業模式因此受到威脅。

化工巨頭巴斯夫目前正在中國投資100億歐元,這被認為是該公司歷史上幾乎前所未有的承諾。大眾汽車也繼續依靠與北京的良好關係。大眾汽車在中國銷售的新車佔總數的40%。即使新疆人權問題也無法打消大眾集團對良好業務的喜悅。

Tim Rühlig認為,德國政界當然可以採取對策,比如,不再通過國家擔保來保障德國企業在華投資。

經濟部長哈貝克最近限制了對風險的緩衝,並拒絕了一些投資擔保。綠黨籍經濟部長哈貝克和綠黨籍外交部長貝爾博克均希望對北京採取更強硬的立場。但社民黨籍總理府的語氣比較溫和,似乎仍在希望與中國合作。

綠黨籍歐盟議會議員Reinhard Bütikofer要求德國政府現在減少其依賴性。他認為,中國正在走經濟民族主義的道路,在與西方脫鈎。中國領導層認為,可以通過獨立來加強自己的權力地位。同時,他們試圖讓國際投資者依賴中國,以便在必要時能夠利用他們來對付這些國家的政府。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RFI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1020/1818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