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清華天才富豪慘敗:資產被查封,100億灰飛煙滅

「柔宇科技是我做投資以來,真正錯失的一個項目。每次看到它的好消息,我都心如刀絞。他們都是世界最頂級的科學家,我當時有什麼理由不去投呢?」

著名天使投資人、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懊悔。

但今天看來,他的錯失何嘗不是一種幸運。

繼去年欠薪、停產等危機以來,柔宇近日迎來了更慘的關鍵詞:查封。

據《新浪科技》報道,9月6日,在眾多供應商的申請下,柔宇科技名下價值3714萬元的財產被法院查封和凍結。截至目前,柔宇科技已被強制執行還款累計超1億元。

昔日明星獨角獸企業,淪落到如此地步,讓人不勝唏噓!

遙想當年,柔宇以一張薄如蟬翼的柔性電子顯示屏一鳴驚人,獲得眾多資本全力追捧。

據《投資界》報道,自2012年成立以來,柔宇一共獲得9輪總計61.97億元的股權融資,和36.53億元的債權融資,估值一度高達522億元。

作為創始人的清華天才劉自鴻也一度意氣風發,身價高達145億元,是80後白手創業企業家的典型代表。

不過時過境遷,由於戰略搖擺、造血不足、融資不利和持續虧損,這家曾經的明星企業正深陷泥潭,昔日融資的近百億資金也幾乎灰飛煙滅。

面對如此困境,現在的劉自鴻也許正如他在朋友圈轉過關於埃隆•馬斯克的文章那樣:嚼着玻璃,凝視深淵,時常在半夜流淚醒來。

一天才少年

1983年,劉自鴻出生在江西撫州市南城縣的一個普通家庭。從小,劉自鴻的學習成績就一直十分優秀,是典型的「別人家的孩子」。

但他又不是那種完全中規中矩的三好學生,也曾在初中為打桌球而逃課,在高中一度沉迷於武俠小說。

不過學霸總歸還是學霸,在嬉笑玩鬧中也能悟出很多人生哲理,劉自鴻在打桌球的過程中就收穫頗多。

他認為很多人只考慮眼前的易得性,喜歡先去打進袋口球,從而失去了連續進球的機會。而劉自鴻則喜歡往後佈局,爭取一杆清場。

這套「袋口球」哲學,既是劉自鴻的一種延遲滿足,也是他對目標的一種堅定,將在日後一直影響着他的人生決策。

高中畢業那年,劉自鴻就第一次面臨這樣重大的決策。

因為接連斬獲全國數理化奧賽物理一等獎和化學一等獎,劉自鴻獲得了清華大學化學系的保送資格。不過劉自鴻並不滿意,他更想學習的專業是物理。

在那個年紀,面對一個唾手可得的中國最牛大學的保送名額,一般學生無法拒絕。但劉自鴻卻毅然放棄,選擇和大家一起參加高考。

背後既是劉自鴻對目標的堅定,也是對自己實力的自信。

這種自信沒有變成自負。2000年,17歲的劉自鴻以江西撫州市理科狀元的身份,如願以償地考入了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

劉自鴻的傳奇在清華讀書期間繼續上演。

南方冬天很冷,所以劉自鴻小時候經常用電熱毯在冬天睡覺。但他一直對電熱毯的一個缺陷耿耿於懷,那就是無法對溫度進行自動控制。

於是,劉自鴻在本科期間一直思考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最終,他在大四時發明了一套「人體生物智能傳感及應用系統」。這個系統可以檢測人體毛孔擴張程度,當人體升溫、毛孔擴張時,停止加熱;當人體降溫、毛孔收縮時,就開始加熱。

憑藉這套系統,劉自鴻拿下了一個創新大賽的特等獎。而且不到一個月,系統的專利還被一位企業家出資300萬元買走,劉自鴻因此收穫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二一鳴驚人

在清華讀完本碩後,2006年的劉自鴻又面臨人生一個重大的抉擇——他同時拿到了劍橋大學和史丹福大學的博士錄取通知書。

劉自鴻陷入了幸福的煩惱,他不知道自己應該去哪所大學更加合適。即使問了很多老師和同學,也沒有一個人能夠真正將他說服。

於是,他便把自己的困惑發到水木清華的BBS論壇,終於得到了一個令他信服的答案。

答案是一封長達5000字的匿名信。寫信的人先在英國讀書,後來轉戰美國,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劉自鴻:

「如果你想繼續做研究,成為一名科學家,我建議你選擇劍橋,這是一所擁有800多年歷史的名校,湧現出許多知名的科學家;但如果你未來想做科技創新方面的創業,那我建議你毫不猶豫地選擇史丹福大學.............」

劉自鴻覺得很有道理,結合自己對未來的規劃,便選擇了美國史丹福大學。

世界確實奇妙。一個陌生人的建議,不但改變劉自鴻的人生軌跡,也促進了一個細分行業的發展。

在確定博士期間的研究課題時,劉自鴻再次展現了自己的不走尋常路。看完史丹福大學所有教授的研究方向後,劉自鴻興趣索然,他想開發一個更有意義的課題。

關於「柔性顯示」的想法,就是在那時突然出現在劉自鴻的腦海。在劉自鴻看來:

「人類的信息輸入方式,有70%是依靠視覺,為什麼所有的顯示器都是方方正正?我能不能做一個像紙一樣薄的顯示器,還可以任意捲曲和摺疊?」

當劉自鴻把這個想法告訴自己的導師時,後者很是驚訝,但更是無奈。

驚訝的是,在此之前,沒有一個學生會自己去提出一個新的研究方向,而且還是一個中國學生;無奈的是,他也無法給予劉自鴻什麼指導。

但劉自鴻沒有放棄,在他的說服下,導師幫他找到一筆資金,開始了柔性電子顯示半導體材料的研究。

牛人終歸還是牛人。在一片無人開拓的荒蕪之地,劉自鴻僅用3年就完成了博士學業,成為史丹福大學歷史上為數不多的此項紀錄創造者。

在劉自鴻的人生規劃中,創業改變世界是他的宿命。因此博士畢業後,在IBM紐約研發中心歷練3年的他,便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

2012年,劉自鴻拉着兩位來自清華大學和美國史丹福大學的校友余曉軍與魏鵬,在天使投資人楊向陽的幫助下,在深圳正式成立柔宇科技。

「當時我們的夢想是希望柔性電子屏無處不在,遍佈宇宙,所以才把公司的名字定為柔宇。」劉自鴻後來回憶道。

柔宇創立之初也獲得了風險資本的青睞。據深創投相關投資人透露,初見劉自鴻時,這個創業者沒有做好的樣品,也沒有搭好的團隊,只有他本人以及他發表的幾篇學術論文和博士畢業論文。

在做了全面的技術調研後,深創投決定投資柔宇數百萬元人民幣,此後在2013年、2015年又接連投了兩輪。

IDG資本、松禾資本、Alpha Wealth Finance等投資方也是如此,在劉自鴻描繪的科幻世界中,紛紛斥資注入柔宇。

其實著名天使投資人、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比以上投資方都有更早的投資機會。

2012年初,劉自鴻回到斯坦福演講時偶遇徐小平,並向後者闡述自己的創業項目。徐小平雖然很感興趣,但一聽3000萬美金的估值,覺得太貴,最後就沒有投資。

後來柔宇的估值一路飆升時,徐小平經常在公開場合表達對錯過柔宇的懊悔:

「柔宇科技是我做投資以來,一個真正錯失的項目。每次看到它的好消息,我都心如刀絞。他們都是世界最頂級的科學家,我當時有什麼理由不去投呢!」

拿到融資後,經過兩年的韜光養晦,2014年8月,柔宇通過視頻正式發佈了世界第一款厚度僅為0.01毫米的新型柔性電子顯示屏的顯示模組。

視頻中,隨着人手輕輕拂過,屏幕也隨之擺動。這塊神奇的「「蟬翼屏」一經推出,便引起不小轟動,年輕的柔宇和劉自鴻也因此一鳴驚人。

「視頻發佈當天,就有國外企業出價3億美元想要收購柔宇。如果當時我簽了,這是一筆可以讓我每天都能去馬爾代夫曬太陽的交易。」

劉自鴻後來接受《商業周刊》採訪時提到。

不過顯然,劉自鴻想要「掰彎世界」的創業初心讓他抵制住了誘惑,「袋口球哲學」也再次起了作用。

三高光時刻

隨着蟬翼屏的推出,柔宇開始迎來各路資本的爭相追逐。

截至2020年5月,柔宇一共完成9輪共計61.97億元的股權融資,背後投資方包括深創投、IDG資本、基石資本、中信資本、源政投資、前海母基金、尚乘集團、越秀產業基金、盈科資本等。

最高峰時,柔宇估值一度達到522億元,是當時成長最快的科技獨角獸企業之一。

在資本的支持下,2018年中旬,柔宇宣佈量產類六代的全柔性顯示屏。同年10月,柔宇又搶在三星之前,正式發售了全球首款可摺疊柔性屏手機「柔派」。

柔宇對自己的手機十分自信。次年2月,在巴塞隆拿舉辦的世界通訊大會上,三星與華為都把摺疊屏手機放在一個玻璃罩里,像保護一件藝術品,而柔宇卻能讓受邀前來的媒體記者任意把玩。

也是從那年開始,在深圳寶安機場出口的必經之路,立起了一棵高5米、掛滿500餘片柔性屏的「大樹」。

這個裝置叫做柔樹,屏幕來自柔宇,從機場抵達深圳的人都能看到它。它就像是深圳這座創新之城的名片一樣,讓人眼前一亮。

柔宇科技的估值暴漲和備受關注,也讓創始人劉自鴻水漲船高。

他不但在2020年以145億元的身價,位列《2020胡潤80後白手起家富豪榜》第15位,還成為青年企業家的代表,開始接受各路領導的考察,頻繁亮相各種活動。

最高光的時刻應該是在2018年。

那年5月,劉自鴻作為科創企業代表,受邀參加在人民大會堂舉辦的「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科協成立60周年座談會」。

面對主要領導,劉自鴻慷慨激昂地講訴柔宇的發展和願景,他仿佛看到柔性屏的世界正在包圍着他。

四飽受質疑

在柔宇估值一路高漲的同時,質疑也同樣圍繞着柔宇。

在大家看來,與超高融資額對應的應該是不菲的成績。然而無論是摺疊屏手機的銷量,還是合作的下游廠商客戶數,柔宇的進展都是差強人意。

即使是已經官宣的合作夥伴空客和LV,外界都沒有見過除了展示樣品之外的量產產品。

究其根本的原因,可以追溯到柔宇過於超前的技術路線。

過去幾年,包括三星、京東方在內的傳統顯示屏廠商主導的柔性屏技術路線是LTPS路線,使用的背板材料是低溫多晶矽。

但柔宇卻與眾不同,走的是自主研發、獨一無二的超低溫非矽製程集成技術路線(ULT-NSSP),使用的是非晶矽材料。

劉自鴻經常在公開演講中強調,柔宇的技術路線在成本、良率、顯示性能和可靠性上均領先於三星路線,但往往以商業機密為由拒絕透露技術細節。

為了驗證自己的技術路線具備前瞻性和競爭力,柔宇必須找到合適的應用場景,並大規模量產。

不過由於顯示屏是個重資產和長周期的行業,柔宇起初其實並不想自建工廠,而是想驗證好核心技術和產業化路線後,將解決方案打包給有資源和生產經驗的傳統面板廠商。

但面板廠商卻希望,柔宇先提供技術和產品路線圖,在生產線上跑通後再簽合同。劉自鴻擔心泄露技術機密,沒有同意,最終才決定自建產線。

用他的話來說:「一些選擇是被逼出來的。」

但在一些面板行業人士看來,是否自建產線並不是一個值得糾結的問題。主流做法就是自己包攬設計和生產,基本上不存在代工的可行性。

於是2015年底,柔宇開始在深圳龍崗區坪地建設「全球首條類6代(5.5代)全柔性顯示屏生產線」。按照規劃,一期產線每年能生產280萬片屏幕。二期投產後,年產能將增至約880萬片。

不過由於缺乏經驗,柔宇產線的建設效率較低。從立項到一期正式投產,柔宇整整用了2年半的時間,而同行維信諾只用了1年8個月。

另外,柔宇的資金利用效率也稍遜一籌。深天馬和維信諾的5.5代柔性屏產線的投資都在45億元左右,而柔宇一期工程則花了60億元。

更加糟糕的是,2017年10月,京東方成都第6代柔性OLED產線宣佈量產,比柔宇5.5代產線的投產還早了半年之多。

這是柔宇融資路上的一個轉折點。隨着競爭對手更加先進的產線開始量產,柔宇在資本市場拿錢變得愈加困難。

五戰略搖擺

產線建設雖然耗費不少,但終歸是建了起來。隨着規模化的量產,柔宇不但現金流能夠越發健康,技術疊代也能隨之加快。

不過遺憾的是,這條5.5代產線自建成之後,就從未滿載滿產過。背後原因,是柔宇在商業化路線上的戰略搖擺。

一直以來,柔宇有兩條商業化途徑。

一條是To B,做柔性屏供應商。這也是大多數面板廠商的共同選擇,下遊客戶包括消費電子、汽車等。其中,最有價值的便是能大規模採購標準化產品的手機廠商。

另一條是To C,直接做柔性屏電子產品,如自己做摺疊屏手機。這條路上,目前只有柔宇一家。

柔宇曾經嘗試過給手機公司提供屏幕,但柔宇屏幕的技術特性,使它難以滿足一些手機廠商的要求。

據《晚點 LatePost》報道,柔宇非矽技術路線的一個短板是電子遷移率較低。為了保證電流通過的效率,電晶體就要做得更粗。

這無疑會導致兩個問題:一是屏幕的黑邊較寬;二是屏幕的顆粒感更強。顯然,客戶的消費體驗會大受影響。

據一位國產手機廠商人士透露,他們曾和柔宇開過技術溝通會,後者不太追求工藝上的提升,而是更多強調自己的柔性屏可以放在很多設備上,所以最後沒有達成合作。

令人感嘆的是,柔宇沒有繼續改善產品缺陷以專注服務手機客戶,而是從2017年開始選擇了另外一條商業化路徑——研發自有品牌的摺疊屏手機。

這無疑是一次巨大的冒險。因為在當時的國內手機市場,三星、蘋果、華為、小米、OPPO和vivo組成的頭部陣營,佔據了近8成的份額,others的份額正持續跌落乃至消失。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邱處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1017/1817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