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社會觀察 > 正文

人大李石教授的憤怒 反倒暴露自己真是水貨

今天,微信朋友圈的好幾位同行都在關注一件事。中國人民大學李石教授,因為自己的學術著作《<正義論>講義》獲得了一個差評而大為光火,竟然報案稱「自己被侮辱」,堅決要走法律程序,討還公道,控告給自己差評的那個人。

本來,對中國的學術早就幻滅的我,對事關學術小丑們的鬧劇,從來不感興趣,不屑於置評。但是,一看這位李石教授和我算是政治學專業的半個同行。於是,我忍不住在電腦前,坐了下來,敲打着鍵盤,想說上幾句。

讓我聽聞學術界的這個笑話,立馬便手痒痒的是,「政治學」這三個字。

在廈門打工那幾年,這三個字仿若金光燦燦的明燈,在遠處召喚着只有技校文憑的我,為「將來立志研究中國問題」這一學術理想而苦苦奮鬥。

2008年3月底,通過初試之後,在面試現場,我回答浙大政治學系幾位教授(毛丹、董曉燕、高力克、潘一禾)提問的時候,「大言不慚」地當場道明了自己內心這份炙熱的理想。

入學之後,我驚訝地發現,大多數人文社會科學各個專業的碩博研究生,都資質平平,言談乏味,毫無思想,毫無審美,毫無情懷,甚至連基本的閱讀興趣都沒有。

研究社會學的博士,對現實毫無痛感;研究政治學的博士,一點都不關心政治;研究教育學的博士,抓不住教育問題的根本……

當然,這絕對不是因為985高校博導們沒有眼光,而是讀研讀博大軍的整體水平嚴重下降了,以至於哪怕是國內一流大學,也很難招到優秀的碩士生和博士生。

然而,這些人已經越來越成為國內學術研究的後備大軍。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國內學術圈那些平庸的文科學者教授們,普遍意識不到自己是庸才,自我感覺大都好到走路都幾乎要飄起來。

自我陶醉的原因,就出在學術研究的一大特點:「術業用專攻」。換言之,就是越到博士和教授,研究領域就越窄。

在本科生階段,同一個專業所有學生修的課程大體相同,分數高低的差別,讓學生們能自覺意識到,外人也能相對容易地判斷出,誰在某些方面不如誰。所以,本科生有高傲的,也有謙卑的。

到了博士和教授階段,每個人的專業、選題和方向不一樣,失去了可以相互比較的共同尺度,卻擁有了「我是專門研究……」的萬丈光芒。

由於頭上頂着「專門研究……」的光環,光芒太過耀眼,以至於平庸的文科教授學者們,比普通人,更難發現,自己精神世界的貧瘠。

正是因為這個「專門研究」,不是本專業同一個研究領域的外人,很難對教授學者們的真實水平,做出判斷和評價。就好比你根本不懂金礦,自然無法識別礦渣,是一樣的道理。

所以,教授學者們的」學問「做得越是「專門」,外人就越是看不懂。外人越是看不懂,他們就越是容易裝×。x裝得越多,他們就越容易高看自己。

然而,在研究越來越淪為「生產」,科研越來越淪為流水線的高校圈子,只要掌握了一定的「術」,「學」哪怕再差,也能一篇一篇地發表學術論文,一本一本地出版學術專著。

這些論文,對於學術增量幾乎毫無貢獻,只適合於小圈內同行之間相互吹捧,卻賦予了平庸的教授學者們輕飄飄的幻覺和「我是專業人才」的優越感。

正是因為他們看不清自己是水貨,而且優越感實在太強,所以,面對哪怕僅僅一個差評,也會暴跳如雷,覺得自己被輕視了,被侮辱了,以至於連「訴諸法律、討回公道」的鬧劇,都敢公開上演。

因為我性格耿直,不願曲學阿世,不屑於從事拉幫結派混圈子的勾當,對學術幻滅之後,我選擇了主動邊緣化,不參與任何名利角逐。

不過,我畢竟還算是學術中人,對內業很多為外人所不知的奧秘和玄機,或多或少還是有所洞察的。

今天,我再次不惜得罪國內的各路學術同行,告訴大家一個一眼就能識破文科學術水貨的便捷利器。

眾所周知,人文社會科學—尤其是政治學—研究的源驅動力,應該是來自對人類生存終極價值和政治社會理想的真誠關懷。

人文社會科學存在的意義在於,用人文情懷和社會理想為人類發展導航,防止人類整體迷失方向。

因此,優秀的文科學者,一定是一個有思想的、心懷社會理想的人。

滿腦子功利市儈的研究者,不可能做出真的有價值的學問,因為沒有痛感的驅動,他們的思維根本就無法觸及問題的核心,只能浮皮潦草、隔靴搔癢地拼湊論著。

「思想」和「理想」這兩個詞,我們經常掛在嘴邊,可是,要準確地解釋它們的含義,卻有一定難度,辭海提供的解釋又不夠通俗易懂。

我不妨在此對這兩個詞語的概念做一個簡化,提煉其最精華的核心屬性。

我不試圖直接定義它們,我只想指出,在人類歷史上,但凡思想和理想,一定是走在現實和現狀前面的。因此,無論是思想,還是理想,都必定與現實存在一定的緊張感。

一個學者教授,只要有思想、有社會理想,那麼,從他的文本和言辭中,外人能首當其衝地感受到的,一定是與現實的張力,而不是遠遠地逃避現實,坐在雲端,高談闊論,把玩辭藻,賣弄高深。

失去了社會理想和思想的指引,所謂的「學術研究」,就會淪為封閉的職業遊戲。除了評職稱,別無他用。

這就難怪幾位著名文科教授多次說過,中國90%的文科研究,毫無現實意義和價值。

所以,我們無須看一個文科「學者」的論文和專著有多少本,論文專著題目逼格有多高,拿了多少課題,獲了多少獎項。那些東西只能忽悠外行。

一個專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人,如果沒有思想和社會理想,這個人基本上等同於一個沒有靈魂的機器。其真實水平非常值得懷疑,學術不過是他們的飯碗,而不是志趣。

在網絡上,我們經常能看到同樣曾經是人民大學政治學系的張鳴教授為弱者和正義說話。我們經常能看到清華大學政治學副教授劉瑜發表犀利見解。

作為人民大學研究羅爾斯《正義論》的所謂政治學「學者」,大家看過「著作」等身的李石教授,向公眾展現過現實關懷和正義衝動了嗎?她為弱勢群體發過聲了嗎?

區區一個差評,就咬牙切齒地控告差評者,李石的小丑鬧劇,是對自己研究的羅爾斯的侮辱,是對自己研究的羅爾斯《正義論》的侮辱,更是對正義本身的侮辱。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叫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1005/1812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