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城市的地得:「真實」是存在的,也是有力的

作者:

看到一個網友轉述的據稱是紐約時報的報道,很有意思。我沒有去核實(因為看不到紐約時報),真實性存疑,就當是一個故事吧。

烏克蘭收復萊曼(中文報道也稱紅利曼),俄軍「撤退到更有利位置」。這時候有些當地人才從烏克蘭士兵口中得知,原來自己剛「做了一天俄羅斯人」。因為按照普京指示搞的公投,萊曼也是俄羅斯領土了。

網友轉述的紐約時報報道稱,一位大娘說:「這很有趣,這讓我想起一個笑話,『我不在,他們就娶了我』。」

這位女性很有幽默感,但這句話不僅是笑話,還非常深刻。

荒謬是顯而易見的。普京指示搞的公投,是全世界的大新聞,按照公投內容,四個地區都加入了俄羅斯,相當數量的民眾,都為自己成為俄羅斯人而自豪。

但是,就像這位大娘所說的,當地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有這回事。

這當然是可能的。因為斷電斷網的情況下,你就和世界脫離了。

前兩天看了一本書《製造消費者》,書里有很多有趣的細節。歷史學家發現,20世紀初,很多法國人都不知道普法戰爭這回事,因為農村人生活在自給自足的環境中,不像巴黎人那樣看報紙,他們的「世界」,就是自己周邊幾公里範圍。

1914年8月3日,一個農婦正和丈夫一起在田裏收割莊稼,聽到狂暴、異常的鐘聲響起,看到田野里的道路上很多人在奔跑,她以為是着火了,鄰居告訴她,這是戰爭,她和丈夫都驚呆了——這是第一次世界大戰。

在烏克蘭發生的事情,其實也有相似的一面:對廣大烏克蘭農村人而言,這場戰爭意味着什麼呢?

這位大娘引用的笑話,「我不在,他們就娶了我」,其實很樸素反映出普通烏克蘭人對俄羅斯和這場戰爭的看法——俄羅斯搞的那一套,和本地人沒有什麼關係。

幾天前,普京在莫斯科和幾個人像模像樣的搞了一個四地入俄儀式,現在看來是多麼荒唐。這個場景其實也說明了為什麼俄羅斯在這場戰爭中為何如此被動,因為普京得到的信息,總是與「真實」相差甚遠。

留意今年以來普京的講話,你會發現,他還沉浸在宏大敘事中。俄羅斯民族是如此偉大,烏克蘭人一定會歡迎大軍的到來;而隨着戰爭的進展,你會發現普京與現實越來越脫節。

很有可能,他並不真的知道烏克蘭戰場正在發生什麼,因為他看到的都是各種匯報——一個宣傳和匯報文本構成的世界,由「進展」「勝利」「很快」這些詞所構成。。

相比之下,澤連斯基則生活在真實之中。收復失地,他會第一時間出現在那裏。他站在布恰的「萬人坑」旁邊,注視着人間慘劇。作為對照,我們也可以讀他在今年的各種演講,你會感受到一種真正的力量,因為他的語言,紮根於真實和痛苦之中。

戰前的烏克蘭,可能是一塊模糊的土地:或許還有很多人活在「蘇聯」的意識形態中,認為自己和俄羅斯是一個國家,而在戰爭中,一個「統一的烏克蘭」則變得清晰起來,因為真實,也因為戰爭帶來的痛苦和死亡。

有好幾次,看到烏克蘭農村人跪在地上,迎接犧牲子弟的靈車。這種悲傷的場面,其實也是一個民族「真正形成」的寓言。現代民族國家作為「想像的共同體」,其實並不是靠古老的敘事,而靠「共同的」苦難和經歷。

其實,儘管謊言和假新聞很多,中文社交媒體上的俄烏戰爭傳播仍然非常有參考價值。2月和3月,支持俄羅斯的民眾要佔絕大多數,甚至有不少女孩在視頻中宣稱見到普京會當場排卵,而進入9月,愛普京的中國女人已經大為減少。

這不能怪女粉絲始亂終棄,而是怪普京本人無法提供真實的敘事,他那個長桌子,不僅隔離了紹伊古,也製造了他和真實的距離。這個動不動就宣稱要使用核武器的人,可能是全世界最膽小的——他也註定會成為這場戰爭損失最大的人。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城市的地得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1005/1811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