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波士頓機器狗能幹家務了 機械人住進家還遠嗎?

也許是波士頓動力公司的機器狗長得太奇怪,與生物意義上的狗完全不同,外界總有質疑:這東西究竟能幹什麼?現在波士頓動力為其裝上了一條機械臂,它立馬變成了能幹家務的機器狗,撿垃圾、收拾衣服、跳繩、種花......似乎無所不能。

大名鼎鼎的波士頓動力公司機器狗

這不算什麼,作為一隻成熟的狗,波士頓動力機器狗已經在崗多年,甚至還進過工廠「打工」。去年機器狗進入西澳大利亞的一座水力發電廠工作,該廠地處荒郊野外,幾乎沒人願意來這工作。所以機器狗過上了枯燥的打工狗生活,每天按時上班打卡、拍照、測溫,並四處巡邏,有時還要獨自深入存在放射性的危險區域,堪稱全世界最孤獨的員工。

在波士頓動力旗下,除了機器狗,Atlas機械人也值得關注。不過,Atlas機械人目前主要還是待在實驗室接受測試,離商用還有很遠的一段距離,而波士頓動力的機器狗正在走向商用。

正是這「一人一狗」,使得波士頓動力公司在機械人領域名聲大噪。

世界太複雜,機械人把握不住?

目前,機械人在工業領域更加常見,很多工廠已經用機械人代替人工。只不過,現在的機械人並沒有科幻大片中描述的那樣恐怖。所謂的自主意識、思想遠沒有在機械人中間誕生,它們只是在按程序辦事。

面對複雜的現實世界,機械人並不像人類一樣「圓滑」。當前,整個機械人產業都處在技術積累的階段,離真正的技術爆發還有一段距離。現階段的機械人只能說是「智能」,並沒有智慧。

馬斯克說,現在的機械人不具備應對真實世界複雜場景的智慧,只能按照明確指令行事。但他也認為,如果人工智能發展得過快,機械人可能會越來越危險。

特斯拉擎天柱人形機械人

馬斯克說的話和所作所為一般都不成正比。特斯拉已宣佈,將在「人工智能日」上公佈擎天柱(Optimus)項目的原型機,2023年有望正式量產這款人形機械人。實際上,特斯拉的人形機械人就是其智能駕駛的載體,未來和特斯拉電動車本質上沒有什麼區別。

只不過,作為人類工具更為有力的延伸,它能做到的事更多。在馬斯克的早期暢想中,他只希望擎天柱能留在工廠打工,或者代替工人從事一些危險的工作。現在,馬斯克的想法變了,人形機械人不光要會工作,也要能做家務、做飯、修剪草坪和照顧老人,甚至成為人類的伴侶。

還不如養條狗?

如果不談科研,只論現實場景下的具體應用,國內的機械人公司要走得更遠。國產機器狗的路線和波士頓動力有些區別,前者更重視場景應用,後者則在科研方面下足了功夫,這讓國產機器狗更具價格優勢。

宇樹科技機器狗

即便如此,國產機器狗的價格還是在萬元以上,普通家庭很難動心。宇樹科技創始合伙人陳立曾開玩笑說,「我個人一直認為,機器狗應該像豬肉一樣,論斤賣。」

不過,普通家庭欠缺一個購買機器狗的理由,這東西到底能幹什麼?只能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嗎?這不單單是價格的問題。這從側面反映出,機器狗發展到今天,仍然沒有一個剛需的應用場景。

買機器狗就像買車一樣,後續的維護成本總是讓人後知後覺,機器狗身上的零部件並不便宜,多出來的維修成本讓人望而卻步。有業內人士透露,現在四足機械人的整體成本在幾萬甚至幾十萬元,或者更高。消費者對機器狗的價格一貫敏感,這麼高的成本普通家庭恐怕沒有興趣負擔。

可見,機械人產業的發展仍然需要時間。在這個過程中,機械人的能力將與消費者的硬性需求形成匹配,其成本也將不斷被壓縮。

我們該如何與機械人相處?

終有一天,機械人將真正走進人們的家庭和生活,承擔起家務勞作,人類會不會視其為家庭的一員?帶着慶幸或者遺憾,這一切還沒有發生,但又越來越近。機械人本質上就是一種人工智能,必將給產業帶來顛覆性的改變。無論是四足仿生機械人還是人形機械人,當它們裝上人工智能的內核出現在人類面前,可能會給人們既有的倫理認知帶來一些挑戰。

在人機共存的時代,我們該如何與機械人相處?是互相尊重的平等關係還是絕對服從的關係?如果是絕對服從的關係,這就意味着人類可以自由操縱機械人,但這又陷入了一種矛盾。當機械人形成了自主意識(即便是算法導向的),人類將意志強加給機械人其實已經觸及倫理道德的問題。

關於這點,日本研究人員得出的結論很有新意。他們稱,人類操控自主機械人的時候,機械人也正在利用人性反過來「操縱」人類,因為人會受到機械人所表達的「態度」的影響。這種關係有點類似於人與寵物的關係。有研究表明,人與動物相處,在潛意識裏總以為自己有控制權,但我們可能並沒有那麼了解動物,你手中的牽狗繩在動物眼裏可能是它的「風箏線」。

人類馴服貓和狗用了上萬年時間,學會與機械人相處本質上是人對技術的馴化。未來,人們不可避免要和機械人生活在同一屋檐下,那時機械人的能力可能超出人的認知,這跟人與寵物的關係完全對調了過來,所以充滿了挑戰性。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鳳凰科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1004/1811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