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平塘「藏字石」所在景區被開發為國家地質公園。(作者提供)
幾年前,我去貴州旅行和寫生。這次因為全程自由行,於是就把藏字石納入了旅行計劃。貴州的山水雖然美如畫,但距離屬於「望山跑死馬」,從凱里坐車到平塘,再從平塘坐車到掌布鄉要花近10個小時的時間。
平塘縣汽車站售票處(作者提供)
平塘縣汽車站發車時刻表,右上⾓為平塘縣到掌布鄉的發車時間。(作者提供)
可能因為長時間在高速運轉的城市裏生活,⼀路坐車都覺得很新奇。尤其當看到當地居民蓋房的時候,依舊用着最原始的方法,感到很驚訝。比如用馬馱砂石,吊腳樓的木料依然用肩扛,種的地還是用水牛犁等等。坐車中也看到希望小學的孩子們中午就放學了,因為路途遙遠,車上座位又不夠,孩子們就讓朋友坐在自己的腿上,這樣三個人疊着坐在⼀起。
貴州平塘藏字石風景區(作者提供)
到掌布鄉下車後便看到具有標誌性的景觀,景觀上清晰地寫着地標「貴州平塘」。這個景區應該是建於2006年。
貴州平塘藏字石門票、景區入口及石路。(作者提供)
用身份證購票後,從景區入口一路走去檢票口還有⼀段距離。這裏的自然色彩非常的靚麗,連水都是甜的。當進入到檢票口時,可以看到「太陽門」的對聯上從右到左清晰寫着「字藏兩億年海枯石爛造化驚天勝跡」,「珠露三十串地孕山生育成蓋世奇觀」。對聯非常形象和真實地描述了掌布鄉的山石地貌和藏字石存在的漫長歲月。
貴州平塘藏字石風景區太陽門(作者提供)
掌布鄉的山石非常奇特,山體看着貌似是鏤空的,到處都有大大小小不同的洞。從檢票口去藏字石唯一的一條路上,左邊是鏤空的山石,右邊是涓涓的流水。水中可以看到形態各異的落石。
貴州平塘藏字石風景區(作者提供)
終於,我來到了路的盡頭,也是最終目的地——藏字石!
貴州藏字石聞名天下,中共把這塊石頭稱為「救星石」,忽略最後一個「亡」字。(作者提供)
據景區解說詞介紹,藏字石(Hidden Words Rock)位於峽谷中部的崖壁上,一巨石從懸崖上墜下,此石重約170噸,兩半裂開的石頭平均寬3.2米,高2.6米。字長24厘米,寬17厘米。「中國共產黨亡」六個字大小一致,間隔相當,呈一字排開。
這裏竟然是紅色教育基地。明明是紅色旅遊景區,解說詞卻用了中、英、日、韓四種語言書寫。
貴州平塘藏字石解說詞(作者提供)
從照片可見,門票把最後一個字給蓋住了一半,在關於藏字石的尺寸及內容介紹上,也可以看到掩蓋了「亡」字。
貴州平塘藏字石,「中國共產黨亡」幾個大字清晰可見。(作者提供)
在苦於拍不清石頭的時候,有人建議我拍展板,果然很清晰!「中國共產黨亡」幾個大字非常清楚!
貴州平塘藏字石,「中國共產黨亡」幾個大字清晰可見。(作者提供)
石壁上嵌有一塊中科院院士甲申年的題詞,分別為「世界地質奇觀曠代天賜珍寶——劉寶珺,2003年12月」,「揚世界地質奇觀展華夏⼭川風采——李廷棟,2003年12⽉7⽇」。
貴州藏字石風景區院士題詞照片。(作者提供)
藏字石被綠色玻璃罩着,同時有三道鎖將石頭鎖在綠色玻璃和鐵網中。石頭附近是警亭,每次值班是兩名警察,每天大概換兩次班。
藏字石被綠色玻璃罩着(作者提供)
當我覺得石頭上的字沒有想像中大的時候,警察說:「再⼩也是奇蹟啊!」當我詢問為什麼石頭會被鎖起來時,他回答說,鎖之前會有人來寫標語,也有⼈搞破壞,為了防止這些事情再發生就用這麼多工具給它封起來了。
鬱鬱蔥蔥樹木後面的石頭便是裂了兩半的藏字石。(作者提供)
看完藏字石後,景區的路就算走到盡頭了,如果再往景區深處去,便只能走新搭建的吊橋或木橋,離開景區也只能原路返回。也不知道深處要開發到什麼時候,只是覺得這個景區的路修得真不容易,因為要用馬來馱砂石。還有就是這個神奇的石頭真的藏得好深啊!
鬱鬱蔥蔥樹木後面的石頭便是裂了兩半的藏字石。(作者提供)
景區快關門時,看到落日餘暉中有鳳尾雲相送。感恩讓我有機會見證並記錄這個曠世奇石!
景區落日餘暉中的鳳尾雲。(作者提供)
出來後在景區門口忽然發現,原來我還錯過了這棵古楓樹,不過因為天黑了,碑上文字已經拍不出清楚照片。碑名為「古楓碑記」,裏面有這樣幾句話非常有意思。「……景區擬建前夜,無風無雨,古楓自斷身裂,鄉民游眾無不嘆惜。噫!腰壯四圍如斯者,何以之散?何以散之?然,有來人言,今浪馬河峽谷石破天驚,天書現世,景區建立,斯樹阻道於前,必壽折之,此更新之吉也。又,來探奇者眾,圍樹踏觀,驚指古楓樹腰折處呼,此廝已蛀蟲遍佈,腐敗至極,倘不夭折,不合邏輯,惜之奈何?惋之奈何?再,遇群賢畢至,皆作是論:不論你樹有多⾼,根有多壯,腰有多壯,資有多老,身落腐敗,必晚節不保。教訓!教訓!吁!凡物必有可觀。看!它腰折處又發芽也。悲呼?喜呼?……」
藏字石景區門口古楓樹,已腐敗身裂。(作者提供)
藏字石景區門口古楓樹,已腐敗身裂。(作者提供)
平塘縣掌布鄉,一個藏於深山的美麗靜僻之地,真切地告訴人什麼叫做「山不在⾼,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願將來有緣再見!
掌布鄉風景。(作者提供)
掌布鄉風景。(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