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巴黎貝甜事件:我雪中送炭,你「秋後算賬」?

巴黎貝甜是有生產資質的,關閉工廠也是配合防疫政策,並不是他們故意關停。實際上他們在暫住地未經許可「擅自」生產僅僅持續了4天,生產的目的是為了滿足周圍居民的果腹之需。他們沒有主觀違反食品安全法的惡意。關鍵是,並沒有市民主動去舉報巴黎貝甜無證生產,真不懂監管部門作出懲罰決定目的是什麼,完全與法律的「揚善懲惡」背道而馳。

今天要說的事看了標題你估計也猜到了。沒錯,就是巴黎貝甜被罰58萬這個新聞。

我最初看到這個新聞只是瞄了一下標題,沒有細看,第一反應是咱們的監管部門又在用鐵拳敲打不守規矩的洋鬼子。然後想到評論區肯定又是一大片「罰得好」的惡臭言論,就懶得去看了。

後來發現情況有些不一樣:洶湧的民意竟然全是聲援巴黎貝甜的聲音。

稍微捋一下:

上海疫情爆發,今年3月底巴黎貝甜配合封控政策關閉了工廠,讓無法返回住處的工人前往培訓中心過渡住宿,並烤制麵包自食自用。4月下旬封控形勢嚴峻,周邊居民食物需求急切,巴黎貝甜向居民平價出售在培訓中心製作的麵包。因為麵包是在培訓中心做的,屬無證生產,四個月後巴黎貝甜被上海市場監管處罰,沒收5.85萬所得、並處以10倍罰款,共罰58.5萬。

四天時間就掙了5.85萬,還是在疫情期間,巴黎貝甜確實「夠黑」,而且沒有生產經營許可證,屬於三無產品。幸好被我們明察秋毫的監管部門四個月後「及時」發現「隱患」,並重拳出擊。

可是你也要知道,這個「隱患」在當時可是幫了政府的大忙,填飽了很多人的肚子。

今年四、五月份,上海居民經歷了什麼大家應還記得吧。那段時間微博上每天有多少求助信,有多少人大半個月沒東西吃,有多少人在平台上徹夜搶菜而不得,還歷歷在目。最可憐的是那些不會網購的老年人,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有的甚至處在餓死的邊緣。

另一邊,太多的居委會和保供單位根本不做人事,提供高價且過期的食物,狂賺國難錢。

面對眾生皆苦,巴黎貝甜(因工廠被封控)在沒有生產許可證的培訓中心生產麵包,以平價乃至低於市場價賣給嗷嗷待哺的市民,這簡直是雪中送炭的雷鋒行為。

誰想,四個月後遭遇「秋後算賬」。一時間「眾生皆苦,巴黎貝甜」火爆網絡。

巴黎貝甜激活了上海人對於那兩個月的飢餓記憶,它讓上海人突然發現,他們當時之所以還有麵包可以吃,並不是誰的恩賜,而是巴黎貝甜這樣的企業冒着巨大的風險為他們加班加點做出來的。

上海的網友發起了買空巴黎貝甜的行動。

什麼叫民意?什麼叫人心向背?這就是。

所謂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這種樸素的德道觀,上海人沒有忘記。

與其說人們在用購買來支持一家企業,不如說用購買來溫暖彼此。所有人都知道,在大時代里個人的渺小和孤獨,只有加強這種情感連接只有彼此取暖才能渡過難關。

大家還有一件事也沒有忘記:那些配送豬奶頭變質肉和高價蔬菜包的企業查得怎麼樣了?

對壞人太好,對好人太壞,結果就是壞人會越來越多。

巴黎貝甜被處罰開影響最壞之處不僅在於破壞了我們樸素的道德觀——好人有好報,更在於敗壞民間自我救助的秩序。「為眾人抱薪者,被罰58萬」,確實是對現實一個巨大的諷刺。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需要突破法律的緊急情況,比如緊急送醫過程中的闖紅燈行為。如此處罰只會抑制社會的善行,鼓勵人們自私、自保,對社會道德是一種巨大的傷害。

好在在這個事件中我們看到了民間社會的良知守護與信任。我相信那些配送過期食物的保送單位肯定有證。老百姓不傻的,知道有證的未必吃了安全,鄰居那裏買粽子哪怕沒證,也能放心吃。

這種人與人的信任是一個社會非常寶貴的財富,在面對危機的時候,有這種信任存在,一個社區就能自我組織起來不會亂。

退一步說,那些吃了巴黎貝甜麵包的上海人,有出現身體不適的嗎?看官方通報和上海人的反應,好像沒有。

巴黎貝甜是有生產資質的,關閉工廠也是配合防疫政策,並不是他們故意關停。實際上他們在暫住地未經許可「擅自」生產僅僅持續了4天,生產的目的是為了滿足周圍居民的果腹之需。他們沒有主觀違反食品安全法的惡意。

關鍵是,並沒有市民主動去舉報巴黎貝甜無證生產,真不懂監管部門作出懲罰決定目的是什麼,完全與法律的「揚善懲惡」背道而馳。

難道是為了「罰款式創收」?

其實,當巴黎貝甜的工廠生產遇到困難的時候,相關部門本也可以選擇雪中送炭,協助它加急辦理生產許可證變更,不能只有監管,沒有服務。

疫情期間,企業生產經營遇到了困難,市民的食品供應保障遇到了困難,怎麼就不能主動伸個手拉一把,幫助企業合法生產來保障民生呢?

但是,令人失望的是他們非但沒這麼做,最後還選擇了「秋後算賬」。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非虛構故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905/1798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