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丁習慣在下午三點望向窗外。
這是滬深兩市收盤時間,在緊盯數塊屏幕幾小時後,他習慣在此時透過窗戶遠眺東南方的成都望江樓公園。
但8月23日這一天,厚厚的遮陽簾被放下來,將外面的景色全部擋住,同事還特意在遮陽簾與窗框的縫隙處堆疊了幾本與證券類書籍,企圖阻止任何想要闖進來的陽光。
辦公室里的收納文件的塑料箱被騰挪出來,裝進去幾個直徑約1米的工業冰塊,此時冰塊外部最潔淨的部分已經化掉一半,露出帶有絮狀雜質的內核,這些好不容易外購來的冰塊,在這個空調停掉的下午給了他希望:如同那些期待莊稼豐收的農民、或者在車站等待戀人歸來的情侶——小丁認為它馬上就能散發出涼意,並且一直這麼期待着。
這是2022年8月成都最普通的下午,也是最燥熱的下午,受持續高溫與降水量偏少影響,嚴重依賴於水力發電的四川省遭遇了罕見"電荒",繼工業企業限電停工保民生後,陸續有商業寫字樓、商場和臨街店鋪接到通知,要求暫不開放空調,並減少室內照明用電。
小丁發現,原來天氣最熱的時候,是沒有蟬鳴的,他感覺外面安靜極了;室內的冰塊融化後,一些碎塊跌落到收納盒底部,這細微碰撞聲讓小丁想到北極冰川,仿佛震耳欲聾。
從持續降雨到持續高溫
四川,似乎一直是不缺水的地區。
民間有傳說因多條大江大河匯聚而得名,其中主要水系包括金沙江、雅礱江、岷江、嘉陵江,它們從西自東依次排開,由於四川地處中國大陸地勢三大階梯中的第一級青藏高原和第三級長江中下游平原的過渡地帶,高差懸殊,使得這些江水在滋潤一方良田後,又成為水電站的最佳選址地。
作為蕭敬騰的擁躉,小丁也時常和其他朋友抱怨說"雨神"在成都安家後,成都降雨量明顯增多。
但6月26日之後,成都氣溫開始明顯抬升,且一些反常的信號開始逐漸出現。
來自成都市氣象台的數據顯示,在近五年內,成都最早發佈高溫預警的時間是2020年的5月3日,最晚是2019年的8月11日。
2021年的首次高溫預警,發生在7月28日,成都氣象台發佈高溫藍色預警。而2022年的6月28日,成都氣象台就發佈了今年首個高溫預警,且為更高一級的橙色預警——儘管2022年從7月16日才入伏,但成都的高溫預警卻比2021年提前了一個月。
此後的6月29日、30日,成都市氣象台繼續發佈高溫橙色預警;進入7月,繼7月3日發佈高溫藍色預警後,4日升級為高溫橙色預警,預警一直持續到7月11日才宣告結束。
7月15日,成都市氣象台再次發佈高溫橙色預警信號,7月28日發佈高溫橙色預警信號,這一次一直持續到7月最後一天。8月初,成都又連續發佈幾次高溫預警,其中2022年8月7日發佈的高溫橙色預警信號,最終在8月11日13時40分升級為今年首個高溫紅色預警信號。截至8月24日,成都市已經持續高溫紅色預警14天,局地最高氣溫突破歷史極值,達到43.4℃。
高溫之下生活百態
但高溫之下,生活依然要繼續。
位於成華區杉板橋街口店鋪,總能跟隨時節變化來調整產品。比如冬天賣羊肉湯,夏天批發雪糕。現在這個時節,店鋪老闆售賣的是最涼爽的產品,卻要在酷熱的環境裏工作。由於限制商業用電,店鋪內的空調不能使用,於是裝有雪糕的數個大冰櫃變成了熱量製造機。
老闆時常趁着顧客拉開冰櫃的一瞬間湊到跟前,小朋友看到琳琅滿目的雪糕發出"哇"的一聲,他跟着"吁"的一聲出口長氣,仿佛要把體內的熱氣都趕出來。
更憂心的是,四川的雪糕工廠幾乎都停工,"所有的雪糕幾乎都要從省外調貨,平均一件約30支的雪糕漲價5元",老闆說。這本是薄利多銷的生意,在限電前,老闆通常會買滿100元多送幾支廉價雪糕,現在卻連多送一個保溫的冰袋也要三思。
還沒到中午,山東煎餅鋪的老闆脖子上的毛巾已經濕透,全身每個毛孔似乎都在流汗。在這個南方城市,人們習慣於早餐吃豆漿油條或肥腸粉,但煎餅鋪老闆卻靠着自己的手藝站位腳跟,幾平米的煎餅鋪在四川大學旁邊開了十幾年,顧客絡繹不絕。他說在成都這麼多年,今年是最熱的一次,又說老伴以前夏天都很少出汗,但今年也受不了了,旁邊老伴默默點頭,同樣汗如雨下。又問他這麼熱為什麼不歇歇,他說今年這個持續高溫確實讓自己感覺干不動了,等老二大學畢業後自己就不幹了,回老家養身體去。
8月24日中午,成都市內的一座大型商場負一樓仍聚集了大量的用餐人群。電動扶梯只開了上行部分,下行則依靠步行。一位餐館老闆不遺餘力的向過往食客推銷自家的雞湯,"現燉雞湯,夏天喝更好"。她臉上的汗水逐漸流淌下來,卻告訴顧客:"現在是最涼快的時段,商場會在中午和晚間用餐高峰開空調,最熱的時候是我們打烊清洗餐具和備餐時間"。
出租車司機似乎是這個夏天最惹人羨慕的工作。"我從早上出車就開起空調,一直到凌晨2點收車才關閉,回家後又立即把空調打開",他指着儀錶盤上數字說,"外面40度了,還是車裏面涼快"。司機甚至還穿了一件長袖襯衣,他解釋稱手臂長期被冷風吹已經有些小毛病。但夏日炎炎,路上行人稀少,到了晚上更是生意冷淡,他為交完規費後還能賺多少擔憂,也為在哪裏給出租車充電而發愁。
有了風,雨也應該在路上
成都是全國機動車保有量第二高的城市,新能源汽車在近幾年的佔比在不斷提升,截至2022年上半年,成都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31.1萬輛。
然後在缺電的時候,更需要合理的規劃電力用途,四川政策如果用一句話總結便是:全力保障居民用電。
小丁在今年三月買了一輛國產的新能源汽車,他在提車前還發佈一條朋友圈,說"排了這麼久的隊,終於等到你"。
成都街頭的充電站頗多,商場負一樓也是個好去處,只需一頓便飯的時間,人和車便都"飽了"。現在不同,小丁跑了好多家充電站,發現排隊充電的車幾乎繞着充電站外圍的街道排了一圈,或者充電站門口貼上"暫停營業"的標識。
一位充電站老闆拿出一張寫滿當日充電站經營情況的表格,上面寫滿了受影響的充電站名單。如 XX充電站全時段關閉三分之二充電終端,預計影響600台新能源汽車;XX充電站7:00-23:59關閉30台,預計影響800台新能源汽車……
"12點後確實會來電,但充電樁幾乎全滿",他說,每天都在為電不夠用而發愁。但車主們逐漸總結出經驗:半夜充電一定要去辦公樓密集的充電站,而避開居民區附近的充電站,"辦公樓多的地區半夜用電量少,能用的充電樁多,而居民區則恰恰相反"。
近幾年成都推進公園城市建設,很多小區附近的社區公園內都增添了籃球場,每當夜幕降臨,以籃球場為核心,這裏便是最熱鬧的社交場所,燈光映襯下,聚集了大量打籃球、跑步、遛狗的市民。但在限電背景下,籃球場四周燈光被關閉,酷暑的熱浪也驅散了人群,但8月22日的時候,還是有球友按捺不足寂寞,將電瓶車的大燈打開,借着燈光練習投籃。
而成都尚能提供空調服務的茶樓,成為召開辦公會議的好地方。一連幾天,位於成都高新區盛和路上的某個茶樓總是聚集了好幾撥開會的人。成都高新區集中了大量的互聯網初創企業,大家秉着着"哪裏涼快去哪裏呆着"的原則,跟新房開盤搶號一樣去預訂次日的茶樓包間位置,為某個產品定位的而激烈討論的聲音,取代了麻將聲,成為茶樓最有文化底蘊的時間。
(成都高新區某茶樓,一群開會的人)
入夜,成都這座西部經濟與商業能級排名頭部的城市,不再燈火輝煌。所有可以關閉戶外燈光已熄滅,城市街頭不再喧鬧。有人甚至在成都市郊用手機拍到了銀河。
8月25日,已經持續14日的高溫紅色預警信號終於"降級",成都市氣象台發佈高溫橙色預警信號,24小時內最高氣溫由此前的37℃以上變為35℃以上。
有市民發現,成都開始起風了。那麼有了風,雨也應該在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