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重磅】沉默克:川普與美國的最後一戰

終極修訂版序言(2022年8月10日):美國問題是世界問題的核心和根源。美國是全世界的風向標。破解美國問題是最難的,但破解了美國問題後,全世界所有政治現象便都不成其為問題。本文就是專為破解美國問題而寫。

這些難民是怎樣報答熱情歡迎他們的歐洲呢?

他們在收容所里實施伊斯蘭教法,襲擊基督教徒、庫爾德人和雅茲迪人難民,男女混居收容所里的女難民都會遭受男難民性侵或被迫賣淫,比如德國巴伐利亞州一間難民營,被社工們稱「這是慕尼黑最大的妓院」。他們還強姦女清潔工和女義工,跑到街上去性侵穿裙子的女人,更有甚者,他們幫助ISIS歐洲發動恐怖襲擊。

查理周刊槍擊案,恐怖分子屠殺無辜百姓

2015年丹麥發生多起難民強姦本地女孩事件後,政府為難民開設「穿裙子不代表淫蕩」課程。

2015年12月31日跨年夜,德國科隆等13個城市發生男難民大規糢性侵德國女性事件。

2016年1月,一名13歲俄裔少女在柏林被男難民當街擄走輪姦,事後警方聲稱該少女是「自願性交」。同月,瑞典一個自稱「15歲」的男難民在收容中心用刀刺死一名女職員。

2017年1月,三個留絡腮鬍子的穆斯林難民闖進一名瑞典女子家裏,將其輪姦後在Facebook上進行直播,而瑞典警方輕描淡寫地表示,這不是性侵,只是一起「室內虐待」案。

瑞典光在2015年就接收了19萬難民,當時是歐洲之冠,結果瑞典國內的強姦案發案率多年來一直也蟬聯歐洲之冠。

2016年12月,一名17歲阿富汗難民姦殺了一名19歲德國少女,死者是歐盟高官的女兒,經常到難民中心當義工。

2015年11月,法國巴黎發生導致130人喪生的連環恐怖襲擊,七名攜帶自動步槍、身綁炸彈的兇徒中至少兩人是登記在冊的敘利亞難民。

2016年3月,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發生連環恐襲案,共造成32名受害者死亡、至少340人受傷,恐襲核心策劃者就是一名為IS效命的敘利亞難民。

2016年7月,德國三天內發生了三宗難民襲擊事件,一名效忠IS的27歲敘利亞難民在巴伐利亞州音樂會當人彈,炸傷12人。

2016年12月,一名穆斯林難民駕駛卡車沖向柏林聖誕集市,12人死亡48人受傷……

德國最大的產業是社會救助產業,從業人員200萬,每年總產值為1100~1400億歐元,德國政府稅收的五分一流向了救助產業。正是這個龐大癌瘤般的產業的利益驅使下,德國政府宣佈無限制接收難民。——李子暘,《陽光下的潰爛:揭秘德國第一大產業》

左翼這盤棋下得太大,連自己都無法收拾殘局。對於社會受到難民和伊斯蘭價值觀的無情衝擊,他們只有一個撒手鐧,就是以「政治正確」的名義讓人民閉嘴。於是有無數被強姦的女人不願意報警,因為擔心「難民的名聲受到影向」。左翼政府還拐彎抹角地用「文化差異」為難民罪犯們開脫。

然而這個鍋太大,不是這麼容易甩掉。起碼從現象上,歐洲難民危機很像是ISIS與伊斯蘭教阿訇們合謀推動的。

2015年2月,伊斯蘭國警告西方國家不要向它們在利比亞的據點發動攻擊,否則他們會放出夾雜恐怖分子在內的50萬「難民」進入歐洲。2016年11月每日郵報報道,德國的穆斯林難民正在企圖把德國變成一個伊斯蘭國家,方法是大量生育增加人口,用子宮佔領德國,以使穆斯林人口終有一天超越非穆斯林人口,到時就可以接管德國並消滅德國的基督教徒。類似的話也出在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口中,他要求在德國和歐洲的土耳其僑民多生孩子,「生三個孩子不夠,要生就生五個。」

正如美國右翼以ISIS的崛起為契機強勁回潮一樣,歐洲右翼亦以難民潮為契機,獲得了二戰後最迅猛的發展。

3

二十世紀是歐美右翼的悲慘世紀。其實,右翼的噩夢從17世紀就開始了。我們這裏說的右翼,源頭是中世紀的教會和英法革命時代的保王黨。反對天主教會的英國清教徒移民美利堅,大發展了三百年後,受到現代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挑戰,也加入保守派行列。這一脈傳承,一般稱為「保守主義」。美國的民主黨原是保守派,但到了20世紀四五十年代與原來激進的共和黨乾坤大挪移,互換了角色。

英國的保守黨全稱就叫「保守與統一」,俗稱「托利黨」,就是英國王政復辟時期的托利黨、保王派。很多人以為只有法國發生過革命,英國不喜歡革命,從來都是保守主義者。這種看法大謬不然。17世紀克倫威爾領導的宗教戰爭就是一場大革命,最終砍掉了國王查理一世的頭、全面清洗國內保王派。

查理二世王政復辟之後,英國革命派分裂為輝格黨和托利黨,前者要求繼續革命,驅逐信仰天主教的詹姆斯二世(查理二世的弟弟),後者要求尊重王權、尊重法治。結果又是革命的輝格黨勝利了,執政長達一百多年。馬克思在《英國的選舉——托利黨和輝格黨》一文語氣刻薄地嘲罵保守派托利黨是「反革命」,其傾向可知。

輝格黨的影向遠銷美洲大陸,與歐洲1848年無神論革命的思潮合流,在美國誕生了共和黨,與馬克思的第一國際攜手,掀起「美國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發動南北戰爭,推翻了代表保守派的「南方三十萬奴隸主的罪惡統治」,顛覆了華盛頓、傑斐遜以降的貴族精英+憲政/有限民主糢式,開啟了一種融進步主義、社會主義、以福利收買選票的「全民民主主義」於一體的激進政治糢式。日後「享譽」中國的「鬥爭哲學」、「發動貧農(黑奴)鬧革命」等等創舉,早在南北戰爭當中就已經預演過了。

有個名詞叫「輝格式歷史」,即輝格派歷史學家們「站在新教徒與輝格黨的立場上寫作,讚揚使他們成功的革命」,強調進步原則貫穿過往,以編造出一個歌頌當下的修正敘事。「輝格式歷史」,就是馬克思史學、現代化史學的祖宗。不過,革命的祖宗輝格黨最終過氣了,被「無產階級」和社會主義淹沒在「進步」的洪流中,由工黨所取代。反而俗稱托利黨、被攻擊和邊緣化了一二百年的英國保守黨延續至今,生命不息。

電影《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與《一個國家的誕生》比一切左派歷史著作更真實地記錄了美國南北戰爭。

林肯在1848年革命黨人和第一國際的影向下,發動了南北戰爭,卻不敵南方驍勇尚武的騎士精神,屢遭敗績,於是派遣謝爾曼率軍進入南方多個州燒殺搶掠,發動超限戰,破壞南方的經濟基礎。謝爾曼因此贏得「屠夫」之名。

南方主僕和諧、騎士與棉花園的文明經此一役被破壞殆盡,田園牧歌式的生活隨風飄逝,一去不返。片名Gone with the Wind,正是對老南方文明被北方摧毀、隨風飄逝的準確刻畫。

女主角郝思嘉(費雯麗飾)與黑人保姆「Mammy」關係如同家屬。保姆經常對郝思嘉毫不客氣地喝斥管教,視同己出,證明南方的主奴關係十分和諧,甚至比《紅樓夢》裏的主奴關係更緊密得多,與後來被北方抹黑描寫的情狀完全不一樣。

戰時所有南方白人青壯年都赴上陣打仗,後方的400萬黑奴並沒有藉機叛亂造反,莊園經濟仍然照常運作。

《亂世佳人》裏謝爾曼率軍火燒亞特蘭大的劇照。謝爾曼軍隊所過之處,片瓦無存,造成了一條數百英里的破壞帶,令人髮指。

「我就是要讓整個喬治亞州都鬼哭狼嚎!我就是要讓整個喬治亞變成地獄!我就是要讓所有喬治亞人——不管男女老少,不管窮人富人,都感受到刻骨銘心的痛苦!我的軍團將毀滅喬治亞州而後快!」(林肯愛將謝爾曼語錄)

「昨天,我們路過斯塔布斯先生的種植園。房屋、軋棉機、壓榨機、稻草垛和馬廄等等,凡是可以燃燒的東西,都閃出了火焰……而且,我們的部隊所到之處,一切犬科動物都被殺光了。」(《隨謝爾曼遠征——亨利·希契科克的信件及日記》,1927年版)

2017年8月,田納西州老牌的奧芬大劇院(Orpheum Theatre)因為「政治正確」被迫停止了34年來每年重映《亂世佳人》這部經典電影的傳統。

美國網友在社交網站留言道:「黑人們熱愛這部電影,知道為什麼嗎?因為黑人並不愚蠢。」

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發生了「改革運動」和「進步運動」,改變了共和黨和民主黨的政治走向。共和黨經過進步黨分裂後變得相對保守,本來代表了右翼保守派的民主黨則在排除了南部民主黨對總統提名的干預後迅速左轉(南部民主黨是維護民主黨整體保守傾向的基本盤,北方民主黨因所在地區的工商業發達,被自由主義、社會主義影向甚深)。羅斯福執政時期與斯大林做朋友、與蘇聯結成同盟,正是這種左轉的體現。從此美蘇建立了雅爾塔體系,白左與紅左瓜分世界。

在民主黨左轉時,發現了黑人這個票倉,北方民主黨人要求改變保守主義價值綱領,爭取黑人選票;但南方民主黨人堅決反對,堅持固有的傳統。上述矛盾在1948年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爆發,總統候選人杜魯門站在北方民主黨人一邊,促成了大分裂,南方民主黨人集體脫黨,剩下的北方民主黨人就往白左之路一路狂奔不回頭了。

1964年貝利·高華德被推舉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他創立保守主義聯盟,提出了保守主義綱領,推動共和黨接受保守派價值觀。儘管在選戰中不敵民主黨的林登·約翰遜,但保守價值觀從此被共和黨全面接受並成為核心綱領。原來受馬克思影向的革命派共和黨由此一變而為保守主義政黨,並一直延續至今。高華德以反對聯邦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自由微信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812/1788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