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比 > 正文

高越:雙減一年後,家長省錢了嗎

作者:

哪怕擠破頭、掏空錢包,也要上學科課,在家長們眼裏,只要能漲個十分八分,就都是值得的。金欣有些無奈地感嘆,都說女人和小孩的羊毛好薅,但最好薅的羊毛,一定是家長,尤其是雙減後的媽媽,‌‌‌‌只要你說有用,能提供好思路和方法,媽媽都願意去試一試‌‌‌‌

搶時間、搶課、搶老師

接到電話時,金欣正坐在補課班的一間空教室里,上三年級的兒子正在隔壁補習英語,這一個半小時,是她一天中唯一空閒的時間。

坐標廈門,下午5點,剛下班的金欣趕去學校接放學的兒子。她提前在公司樓下買好了三明治,讓孩子在6點補習前能抓緊時間墊墊肚子。補習班一樓的大桌子成了孩子們爭分奪秒的餐桌。

一周內,金欣和兒子有兩個工作日是這樣的行程,上的是英語和數學等學科類課程。孩子上課時,金欣要麼找個空教室等着,要麼回家吃個晚飯,還沒等歇上一會兒,就要跟老公一起出門接孩子回家。每個補課日一定是晚睡日,回家後9點,作業寫到11點,至於小學生睡眠指導時間9點,‌‌‌‌「我們真的沒法達到‌‌‌‌」。

這並不是金欣一家的‌‌‌‌「獨角戲‌‌‌‌」。雙減後,政策要求學科類培訓不得佔用休息日,機構們紛紛把上課時間從周六日挪到了周中。一時間,全民‌‌‌‌「夜校‌‌‌‌」的時代開始了。學而思、新東方等各大機構周邊路段的擁堵景象也換了時間。

在學校上一天課,放學後上培訓班,回家後還要寫作業,最苦的還是孩子。因為第二天周末能緩衝,周五晚上也就成為最搶手的‌‌‌‌「黃金時段‌‌‌‌」。一名家長說,培訓機構App換班功能一上線,家長們搶紅了眼,她最終還是沒搶到,只能報名周三班。

家長們不僅有超高的‌‌‌‌「時間管理能力‌‌‌‌」,還要想辦法攛掇起小班課和名師一對一。宋美玉有兩個女兒,老大小學六年級,老二才4歲。大女兒一過五年級,‌‌‌‌「升學壓力一下子砸在頭上‌‌‌‌」。她聽說小升初要考奧數,也準備補個課給孩子‌‌‌‌「拔拔尖‌‌‌‌」。

雙減之後,補課班隱藏到地下,‌‌‌‌「如果沒有信得過的熟人搭線,一律沒戲‌‌‌‌」。

宋美玉和老公都是內向的人,認識的人不多,突然就沒了門路,托關係打聽了好幾回,仍然一無所獲。211大學畢業的夫妻倆只能自己出馬,中午15分鐘間隙給孩子補英語聽力,晚上寫完作業,再讓老公補數學。

家長們有着共同的體會,到了此時,錢已經是次要的,只要能插班拼課,多少錢都不吝嗇。深圳家長鄒悅有個上初二的兒子,成績一直很好。暑假前,她想聯繫補課老師,沒想到不管收費是980元還是380元,老師們一律把假期課排得滿滿當當,原先一起補課的6個孩子,家長們兩兩一組,早就組團完畢,21天學費就要上萬元,不接受加人。

關鍵時刻,還是同班的一個學生家長接納她入伙。他們聯繫到學校里一個剛剛退休的老教師,做的就是培優,只收尖子生。鄒悅感嘆:‌‌‌‌「能分享詳細的課外班或老師信息,那就算是過命的交情了。‌‌‌‌」

老師在自己老伴工作的大學裏找了間空教室,囑咐他們,別結伴來,不能穿校服,有人問起就說是家長在這裏上班。在學校里,不能討論補課提到的題,也不能把講義帶去。後來,補課地點換到老師家裏,5個人坐在餐桌上,拉個大白板講課。

上小課後,花銷自然更多。鄒悅算了一下,5個人的數學課就算大課了,一節課250元,一對一的物理課700元,上個三四門,一個月就要上萬元。

一位家長也分享過自己的賬本,只能拼小課後,一周一個孩子的補習班要4000元,一個月就是小兩萬元。

哪怕擠破頭、掏空錢包,也要上學科課,在家長們眼裏,只要能漲個十分八分,就都是值得的。金欣有些無奈地感嘆,都說女人和小孩的羊毛好薅,但最好薅的羊毛,一定是家長,尤其是雙減後的媽媽,‌‌‌‌「只要你說有用,能提供好思路和方法,媽媽都願意去試一試‌‌‌‌」。

越冷門,越燒錢,越站在塔尖

小學門口,小女孩一路小跑到車前,剛上車坐穩,媽媽遞過兩塊小餅乾,就趕忙發動車子。

這個景象,金欣一周五天,每天都能看到。小女孩是兒子的同班同學,這個媽媽也是她眼裏最拼的家長。小女孩的成績數一數二,但媽媽還是擔心日後考學不夠理想,決定一手文化、一手特長。這個媽媽有着自己的打算,如果女兒文化成績不夠好,就走舞蹈特長生,也能上頂級的舞蹈學校。每天小女孩放學雷打不動上舞蹈課,練舞不能吃太飽,車上隨便吃點小零食就行了。

好幾次,金欣晚上9點帶兒子回家時,都能看到她們在樓下的麵館。媽媽餵小女兒吃飯,學舞蹈的大女兒在旁邊讀書。

雙減後,學科班卷在隱秘的角落,興趣班正大光明地席捲而來。孩子上小學後,廣州家長蔣怡的課外班花銷每年20萬元,大頭全在興趣班。即使雙減後,減至16萬元,也多是減在語數外上。

她和老公都是‌‌‌‌「小鎮做題家‌‌‌‌」,上學時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學習上,沒培養出什麼拿得出手的興趣愛好,‌‌‌‌「既找不到好老師,學費家裏也負擔不起‌‌‌‌」。現在,他們做了家長,素質教育也流行起來,他們想為孩子找一門能夠終身獲益的特長。

從女兒一歲多開始,能報的班,他們都報了。游泳體操芭蕾舞,劍擊輪滑空手道,鋼琴滑板創意畫,他們打算‌‌‌‌「遍地撒網,重點捕撈‌‌‌‌」。

 

 

蔣怡給孩子安排的輔導班時間表。圖/受訪者提供

更多的家長則把興趣特長當成‌‌‌‌「升學新路‌‌‌‌」,甚至有了一條鄙視鏈,越冷門、越燒錢,越站在金字塔尖。

大家都說,運動類中,足球、籃球、跆拳道已經不時興了,受追捧的變成了棒球、馬術、劍擊和高爾夫。棋類中,會下圍棋的代表聰明,下國際象棋的更像是高人一等。家長圈子裏早就流行過一句話,愛馬仕包、香奈兒包,都貴不過孩子的書包。杭州家長楊慧深有同感,8歲兒子的書包里放的是幾千元的馬術行頭,每周末去馬場上課,45分鐘就要400元,後續的馬術考級、參加比賽更是一兩萬的花銷。

北京,一節滑雪課,1小時300元,再加上滑雪板、滑雪服、頭盔等裝備,租一天也要200元,一個寒假至少花費1萬元。

體育加入中考之後,體育培訓班更是成了薅羊毛的香餑餑。金欣給兒子報了一個名叫‌‌‌‌「少兒體適能‌‌‌‌」的補習班,前期把各個器械摸個遍,培養孩子的體育興趣,後期直接對標小學期末考和中考項目,比如跳繩、籃球、足球和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

現在,金欣把這門課排得更多了,‌‌‌‌「平均每周要上兩次‌‌‌‌」。

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一位家長曾因為小學期末考試加入跳繩項目,給孩子報了一個2000多元的跳繩班,結果班還沒上,孩子就學會了,只能找到補習班,無奈表示能不能把錢退了。還有的補習班教練,用電動車拴着孩子練跑步,只為達到800米跑在3分30秒之內的標準。

雙減以來,體育、藝術類培訓機構新增3.3萬餘家,較前一年同期增長99%。每一個新培訓班,都直指家長們的錢包。

‌‌‌‌「親媽先行‌‌‌‌」

如今,很多家長的覺悟都上升到這個高度:要教好孩子,先要教好自己。

補習班不能旁聽,媽媽們就聚集在空閒的教室、走廊過道里,以及樓下的休息區里。孩子上大課,媽媽們上自習。她們在做練習冊、聽網課、記筆記。金欣也是其中一員,她買了考教資的網課和習題,不考證,只為了學習‌‌‌‌「如何更好地給孩子講題‌‌‌‌」。

金欣的兒子生日月份小,比班級里大一點的孩子小了8個月,刷題時,她常常給兒子刷8個月之前學習的知識點,買了市面上十多本不同的練習冊,把不會的相同題型匯總一起做,哪怕是過年回老家也不放過。

表妹看到後特別不理解,問金欣:‌‌‌‌「要不要這麼誇張?‌‌‌‌」金欣告訴她:‌‌‌‌「等你當媽媽就明白了。‌‌‌‌」

80、90後的家長們,是比拼成績的一代,現在做了家長,他們仍然在比——看誰能把孩子教得更好。金欣常常覺得自己會把責任攬得很大,‌‌‌‌「我更怕的是,是不是自己沒做到最好,把孩子耽誤了‌‌‌‌」。

金欣的擔憂主要來自於中考分流。在廈門,‌‌‌‌「只有45%的孩子能有高中上,剩下的就要被分流到職高‌‌‌‌」的傳說,如同緊箍咒一樣扎在頭上,令他們頭皮發麻。

面對這一考驗,大多數家長都難以輕鬆。鄒悅同樣也是如此,身處深圳的她,知道想上個好高中有多難。‌‌‌‌「想要考上深圳四大,不走體藝和指標生,最起碼要擊敗98.9%的考生。‌‌‌‌」

為了教好自己,媽媽們不僅考教資、考幼師,還能再過英語關,重學化學和物理。有一天,金欣的小兒子從幼兒園放學回家,告訴她,園長說有一門課,教的是如何輔導孩子,問她要不要去聽聽。金欣一聽瞭然,這門‌‌‌‌「家長課‌‌‌‌」瞄準的是現在很火的‌‌‌‌「家庭教育師‌‌‌‌」,一般培訓班的費用是四五千元。

她聽過試聽課,跟一些講座和心理學的書上講得差不多,只不過‌‌‌‌「把書上寫的做成視頻了,配上動畫和案例‌‌‌‌」。

為家長定製的課程還有很多。比如,高途開設家庭教育板塊,關注親子關係和專注力。一個智慧父母研習班,每次課時長為2小時,61課節售價為3880元。新東方也推出會員制度,充值399元一年會員後,可以聽專家講座、直播和付費課程,其中有主題是‌‌‌‌「大咖助力志願填報&孩子厭學難題‌‌‌‌」。

長春家長阿芳也相信‌‌‌‌「親媽先行‌‌‌‌」的道理。大兒子剛上初一,她剛打贏小升初的勝仗,卻不敢有絲毫懈怠,立馬備戰3年後的中考。她買了245本初中教輔書,準備在兒子之前,把所有書都翻上一遍。書的側面被她貼滿了索引便利貼,標記好知識點,兒子想翻的時候,一下子就能找到。她稱自己‌‌‌‌「就是個親媽版‌‌‌‌『搜尋引擎』‌‌‌‌」。

上小學二年級的小兒子,她也抓得緊,光是資料就從二年級囤到了初中。囤個‌‌‌‌「資料庫‌‌‌‌」並不簡單,她養成了一閒下來就逛書店教輔區的習慣,花在習題冊上的錢‌‌‌‌「少說也有兩三千元了‌‌‌‌」。

她還跟其他媽媽學習,入手打印機,自製單詞小吊卡、生字表、拼音聽寫表和學習計劃表。每天放學回家路上,她把晚上要用的資料用手機上傳好,到家直接就能用。買A4紙雖然花不了多少錢,但用得多了也是一筆花費。阿芳時不時把公司用過的單面紙帶回家,利用另一面打印。

阿芳很多次告訴兒子,多跟班級里學習好的孩子一起玩,跟人家學學,但兒子根本不聽。為了獲得更多新消息,她只能自己出馬,跟成績好的學生家長搞好關係,組小班課的時候就能‌‌‌‌「帶她一起‌‌‌‌」。

只要有人敢薅,就有家長接招

光靠學費不好薅錢,許多補課機構挖空心思想出了新招數。

有一天,金欣看到兒子結他班的家長群有新消息,打開一看,是要家長們眾籌投資,一起開個結他店,需要200多萬元,攤下來一股3萬元。

金欣一下就想明白了,前段時間,聲樂和美術班有了全市藝術類培訓的指導價格,一節課從200元變成了60元,培訓班不賺錢了,才想出這樣一個招。雖然眾籌的錢跟這些年的補課費相比不算多,但金欣還是不敢貿然投資。事實上,着急讓孩子上課的家長佔大多數,願意投資的佔了七八成,錢很快就湊齊了。

這並不稀奇,很多興趣班都變身成為研學基地,不僅靠家長們眾籌投資,還要他們找地點、托關係、搭人脈,組織孩子們去參觀遊覽。金欣明白,這是‌‌‌‌「借雞生蛋‌‌‌‌」,‌‌‌‌「家長想要孩子有班可上,就會出錢出力,想盡辦法(把研學基地)維持下去‌‌‌‌」。

這看上去不理性,實際上卻包裹着家長們的心思。他們深諳升學的門道:有時能考高分還不夠,還要有研學任務、藝術特長、交流項目和義工等種種額外標準。為了給孩子鋪更多的路,他們既要能上手求門路,又要花錢買服務。

貼近生活和大自然,也是花錢購買的服務之一。蔣怡給女兒報了一門‌‌‌‌「博物戶外課‌‌‌‌」,也是為了趕研學的熱潮。她花錢陪女兒徒步、划龍舟、舞獅,還學過製作弓箭和風箏,觀察昆蟲和植物,以及使用創可貼和碘酒。

儘管蔣怡明白這些都是‌‌‌‌「花拳繡腿‌‌‌‌」,也學不到什麼,甚至‌‌‌‌「更多是做給家長看的‌‌‌‌」,但她還是願意投入這些,讓孩子有機會出去看看,而不是坐在家中。

一些不想刻意雞娃的家長,為了讓孩子學得更輕鬆、愉悅,也要額外花錢買單。

生下小女兒之後,宋美玉辭職做了全職媽媽,把重心放在兩個孩子的教育上。這兩年,縣城裏多了很多私立幼兒園,讓宋美玉也動了心。入園前,她做了不少功課:一種是小型幼兒園,在學區房周邊,活動空間很少,也要六七千元。另一種有比較大的戶外空間,基本都要過萬元。

她最終給孩子報了最好的那一個,一個學期學費一萬三四。去參觀的那天,她印象深刻,不管走到哪個教室,小朋友們都會異口同聲地打招呼,說‌‌‌‌「妹妹好、阿姨好‌‌‌‌」,這點讓她很溫暖,也是下決定報園的最關鍵因素。

被問到花銷時,宋美玉很坦然地說:‌‌‌‌「(對小女兒),要求會更少,但教育投入一定會更多。‌‌‌‌」

上了幼兒園之後,她發現上早教班是班裏的‌‌‌‌「標配‌‌‌‌」,每年花三四萬元的學費再正常不過。她帶女兒上過英語試聽課,30分鐘,就要150元,一節課只簡單認了幾個大頭圖。這一次,宋美玉克制住自己,沒有跟風報班。她自認為英語不錯,決定自己給小女兒啟蒙。

在為人父母的壓力面前,她認為自己還是可以做一個理性的母親。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金欣、宋美玉、鄒悅、蔣怡、楊慧、阿芳為化名)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每日人物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714/1775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