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舌尖上的中國》有一集,是拍安徽毛坦廠中學的,這個傳說中的高考工廠,陪讀的家長們,用群租房裏簡陋的煤氣灶,給苦讀的學子燒一碗紅燒肉。紅燒肉裝在鋁飯盒裏,學生趁着學習間隙,蹲在學校的圍牆底下,大口扒飯,大口吃肉。
當年這一幕我看得淚流滿面,因為在我就讀的小鎮高中里,每個月的家長日,也會上演這樣的畫面。
小鎮做題家怎麼了呢?
小鎮做題家代表的不僅僅是那些不屈服於出身和命運的學生,還代表着他們背後殷殷期盼為他們燒一碗紅燒肉的家人,也代表着那些四五點就起來看早讀,深夜十一二點才備完課回家的普通教師們。
他們在拼了命地往上爬。
他們用盡一切可能的資源往上爬。
他們咬着牙看着父母的犧牲,就像咬着牙吞下那碗來之不易的紅燒肉。
只能背負着這沉重的一切往前走,用他們唯一知道的切實有效的方式,走一條他們唯一知道的通向未來的路,那就是做題。
沒有才藝,沒有特長,沒有形形色色的留學渠道,甚至像在我的母校,很多學生高中畢業都不知道自主招生是怎麼回事兒。
你說競賽嗎?說句實話小鎮高中的老師們水平也就那樣,或許只有非常非常有天賦的學生才有機會接觸競賽,通過競賽拿到高等學府的入場券,更多時候,他們面對競賽題,甚至連一個能問明白的人都找不到。
唯有做題,唯有高考,千軍萬馬期待的唯一一條公平的獨木橋。
然後如今,被一群我不知道該怎麼形容的人用輕蔑地語氣來一句「小鎮做題家」,否定掉全部的努力。
有人說這是我弱我有理,誰都想享受特權。
沒有,這不是。
小鎮做題家不弱,也沒有指望享受特權。
膽敢背負着全部的希望去對峙命運的人,怎麼會弱?我們想要的,只是一個公平而已。
努力和期待公平,不應該成為被嘲諷的對象。
@鴻不鳴:十年前,我們的媒體還有些讀書人的良心
能搞一搞「為何寒門再難出貴子」,關注一下留守兒童,鄉村教育,關注農村大學生。
現在《中國新聞周刊》居然嘲笑廣大的「小鎮做題家」
這種侮辱性的標籤,堂而皇之出現在如此大的媒體
執筆人居然是該媒體的部門領導
我震驚,十年光陰,我們竟然倒退到如此境地?
這樣的用詞,放在任何文明國家,怎能被容忍?
我不敢想像,從這以後
社會風氣會往多麼墮落的深淵吹去
明星考編是個人自由
我個人是毫無意見的
但是媒體不知出於什麼目的,非要把群眾和明星推到對立面去
對考編的群眾開啟嘲諷
所以改革開放半個世紀
這個國家的進步發展是靠明星在推動的是嗎?
是靠無數的大眾
是靠無數你瞧不上的小鎮做題家們
是靠億萬普普通通的眼睛和雙手
因為是普通人,因為沒有成功
所以就要被你們嘲笑是嗎?
@吳沉水:小鎮做題家這五個字大概是我玩微博這麼多年見過的最歧視、最傲慢、最自以為是、最忘本、同時也是最不知所謂,最缺乏同理心的五個字,只要別跟阿Q似的裝「我祖上也闊過」,普通家庭出身考上大學的摸摸自己良心,不管生長在哪,有一個算一個,誰不曾是或正是「小鎮做題家」?誰不是靠一卷一卷的做題,一場一場的考試來艱難困苦、坎坷曲折地拼一點安全和希望?小鎮做題家本質上就是普通人的一種奮斗方式,居然有一天被一個媒體人嘲諷成庸才還白費勁的代表,匪夷所思,匪夷所思。媒體人的職業操守,對普羅大眾的理解,維護社會良俗的責任感大概早被這位闊人剁碎了餵狗。老實說,這五個字,可比它原本想洗的事帶勁,帶勁到連事帶人都想忘也忘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