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人與人之間最舒服的關係:期待低、少索取、有距離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人的一切煩惱,皆源於人際關係。」

人際交往中,再好的朋友,也時有矛盾與摩擦;再親密的戀人,也常有失望與爭吵。

遇到的人多了,經歷的事多了,方才發現:

與人相處,唯有掌握好分寸,關係才能長長久久。

人與人之間最舒服的關係,莫過於:期待低、少索取、有距離。

期待低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

滿心歡喜地和朋友分享日常,大半天沒有等來回復,卻看見他在朋友圈給別人點讚。

替請假的同事加了一晚上班,以為他會感激零涕,結果對方只關心你代他完成的工作有沒有做好。

生病了,希望能得到男友的細心照料,然而,他只傳來一條不痛不癢的安慰短訊。

很多時候,我們的失望和煩惱,都源於對別人期望太高。

電視劇《親愛的自己》中,主人公李思雨是一名非常有上進心的銷售。

她所在的公司,朋友王子茹是公司股東,男友陳一鳴是投資副總。

有一次,公司通過投票決定銷售總監的人選。

以李思雨的能力,完全可以勝任這個崗位,於是她積極地向王子茹爭取。

王子茹之前一直很認可她的能力,李思雨堅信自己能得到朋友的選票。

然而,投票結果出來,李思雨落選了。

事後,她了解到,自己僅因為一票之差落選,而這一票恰恰就是王子茹的。

李思雨很難過,於是跑去質問王子茹。

結果從她那裏得知,是陳一鳴覺得她不合適,他只希望李思雨當一名家庭主婦。

朋友和男友的雙重打擊,讓她徹底崩潰,隨後,她與陳一鳴提出了分手。

不禁想起之前看過的一句話:「你在別人心中的實際位置,永遠比你認為你在別人心中的位置低很多。」

話雖然扎心,但事實的確如此。

不是所有真心以待,都能得到同等的回應;不是所有全力付出,都能得到理解與感恩。

其實,傷害到我們的不是別人,而是我們內心的這份期許。

有時候,減少對他人的期待,能更好地經營一段關係。

期待太高,稍微有一點不順意,就讓你充滿失望與偏見;期待降低,哪怕只是一件小事,也能成為生活中的小驚喜。

與人相處,保持一顆平常心。

當我們放下那份不切實際的期待,才能在每一段關係里,親疏隨緣,坦蕩隨心。

少索取

在知乎上看過一個故事。

小謝在公司經常和一位同事一起吃飯,他們相處融洽,漸漸成為了朋友。

一次偶然的機會,同事發現小謝文筆不錯,便請他幫自己的兒子寫一篇作文。

同事第一次開口求助,小謝也不好意思拒絕,足足耗費了兩個晚上才完成。

萬萬沒想到,這只是個開始。

大概是覺得小謝好說話,同事變本加厲地找他幫忙:今天寫一篇作文、明天寫份報告書、後天再做個PPT……

就這樣,小謝寶貴的業餘時間,都花在了幫他辦事上,這讓他十分無奈。

他也曾委婉地拒絕了兩次,同事卻生氣地說:「不過是舉手之勞而已,你怎麼這么小氣?」

同事的索取無度,讓小謝身心疲憊,他果斷選擇了遠離。

後來,直到小謝離職,兩人再也沒有說過話。

人一旦索要得多了,便會逐漸忘記別人的恩惠,視之為理所當然。

久而久之,感情不斷消耗,關係愈發疏遠。

做事將心比心,有來有往,才能換來真摯的情誼。

作家謝可慧講過一個故事。

一位公司老闆拜託朋友做一個市場調研,朋友做好發給他以後,他立即轉賬付錢。

朋友拒絕道:「我們這麼多年的朋友了,幫個忙而已。」

老闆卻笑着說:「正因為是十多年的朋友,才應該把錢和友情分開,有付出有回饋,相處才能更踏實。」

的確,無論和誰交往,越是關係好,越要明算賬。

一個人若是想把便宜佔盡,往往只會失去更多。

生活中,面對一味索取的人,幫忙一兩次,是情分。

但時間久了,再熱情的心,也會被冷卻;再好的緣分,也會被耗盡。

有人說:「我贈你三月春光,你予我四月桃花,世間真情能長存莫不因此。」

人際交往中,有舍有得是一種智慧,有來有往是一種分寸。

心懷感恩,關係才能更牢固;事事回應,相處才能更舒服。

有距離

李叔同的手書中有句話說:「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象而求,咫尺千里。」

任何一段關係里,離得太近,會有矛盾;干涉太多,會有芥蒂。

有時候,從親密無間到不再往來,就是因為相處時,少了該有的分寸,缺了必要的節制。

青山二郎和小林秀雄,是日本昭和時代的「文壇雙星」。

他們在酒館相識,兩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成了很好的朋友。

然而,日漸熟知後,青山在朋友面前慢慢變得無所顧忌。

他經常在眾人面前,揭小林的短,說小林每次喝完酒都會發酒瘋。

小林覺得很不舒服,便提醒青山,希望他不要讓自己當眾出醜。

青山卻不以為然,說道:「朋友嘛,開玩笑而已。」

有一天,他們一起參加畫展。小林正向圍觀的遊客解說一幅畫作。

青山突然打斷了他,說道:「喂,小林,你說的比寫出來的要有趣、生動多了,寫文章卻沒這麼好。」

小林忍無可忍,畫展結束後,就和青山斷絕了來往。

《韓非子》有云:「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惡。」

若是仗着關係好,就口無遮攔,隨意貶低對方,只會將對方越推越遠。

彼此欣賞,相互尊重,相處才能和諧融洽,緣分長久。

生活中,有些人愛開不合時宜的玩笑,交淺言深地打聽別人的私隱;而有些人卻懂得說話時刻守住分寸,關係再好也不隨意越界。

不合適的話,學會止於唇齒;越了界的想法,懂得埋在心裏。

真正的知己,無需時刻聯繫,不用日日相見,也能深入彼此之心。

君子之交,總是熟不逾矩,親而不狎,方能與其和而不同,美美與共。

陳繼儒在《小窗幽記》中寫道:「使人有乍交之歡,不若使人無久處之厭。」

以前總以為,與人交往,靠得越近,感情越好。

時間久了才發現,原來親疏有度,相看不厭,才是人與人之間最好的關係。

降低期待,將希望寄託於自己,才能不再失望;減少索取,懂得常感恩與給予,才能久處不累;保持距離,給彼此留有進退餘地,才能遊刃有餘。

生命來來往往,願你始終有同頻的人相伴,邂逅更美的人生風景。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讀者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615/1762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