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古人告誡:「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殊不知下半句才經典

「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在人際交往之中,趨利避害其實是人之常情。北宋時期的呂蒙正,為人正直寬厚,善於識人用人。但是在他未金榜題名之時,即使他缺衣少食沒東西,卻沒有親戚朋友雪中送炭,但是當他中舉之後,那些曾不願相助之人紛紛前來錦上添花巴結他。

無論是身居高位,還是無人問津,都要保持良好的心態。人各有不同,但是自身的價值卻影響了生活的狀態。生活如魚飲水,冷暖自知,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事情,才能體會其中的各種滋味。「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下半句更經典,用古人的智慧參悟人性。

幾千年的文明進程,孕育了寶貴的思想財富,讓後人受益匪淺。無論是民間的俗語,還是諸子百家的經典語錄,都有現實的意義。很多俗語將經典加以解讀,變得更加容易理解,已成為口口相傳之語。看似口語化的文字內容,卻充滿着內涵和大智慧,對人們的工作生活有一定的指導意義,體現了一些做人的道理。

「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其實從字裏行間很容易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即窮人少說話,地位卑微就不要去勸別人。換句話說,就是人微言輕,地位低,說話自然就不受重視了。古代的封建等級制度是很明確的,地位低的人固然是沒有什麼話語權的。

即使在倡導人人平等的當下,這樣的場面也依然是存在的。在宴席之中,人們往往都會爭相給有權有勢之人敬酒。雖然「酒桌文化」由來已久,人們通常會給坐在主位的人敬酒,表達一種禮貌和尊重,但是這也從側面反映出非富非貴的人很難有說話的機會。

無論是同事之間的會議,還是朋友之間的聚會,但凡富貴之人,一般都是全場的焦點人物,人們將目光放在他們身上,無名之輩似乎就是來湊數的。論資排輩的風氣依然存在,資歷、輩分、級別決定了待遇,德高望重的人通常才是和事佬,他們的話才會有人願意聽,但如果是一個沒有身份地位的人,可能勸人不成,還會別嘲笑。

有地位的人才更容易被認可,反之卑微的人說話是沒有分量的,就算是滔滔不絕、口若懸河,也是無法讓人信服的。由此可見,如果能力不足,地位不夠,還是少說話比較好,否則只會是浪費口舌,並不會引起別人的注意。

後半句更經典,是為「力微休負重,遭難莫尋親」,短短兩句話,卻點出了人生的道理。「力微休負重」意思是說一個人的力量是微小的,是很有限的,無論做什麼都要量力而行,切不要為幫助別人負重前行。在現實生活之中,要對自己有一個明確的認知,知道自己的能力,做自己能力範圍的事情。

如果因為一時的逞強不自量力,很有可能成為別人的笑柄,這也是得不償失的。所謂「遭難莫尋親」,就是在遇見麻煩事的時候,不要去尋求親人的幫助。親人本應該是與我們親近的人,但是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卻無法成為我們的第一選擇。

兄弟反目,老死不相往來的事情比比皆是,都說「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殊不知大難臨頭之際,親人的反應也多是如此。能夠共享福,卻不能同患難,這也是人生百態,難免讓人唏噓不已。很多時候找親戚幫忙,卻要受白眼和冷落,這樣無疑是一種委屈。

有時候,陌生人伸出的援手,卻能在關鍵時刻起到作用,社會中有不少的暖心之人,暖心之事,相比親人,也許陌生人的關心更能讓人在人生低谷中燃起對生活的信心。在寒酸落魄之時,也許更能看透一些真理,也能看清一些拒人千里之外的親人。「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未來的事情誰也說不清,誰也無法確定,成敗得失,都是人生的一種經歷。

有時候不必抱怨人情冷漠,換位思考一下,誰又會更高尚呢?不必計較別人的行為做法,在看過了太多的風景之後,對於淺薄的情感也不必再去計較。人生海海,山山而川,不過爾爾,總結之後就是「人貴自知,量力而行」,為人處世的態度在人生不同的階段也許有所不同,但是謹言慎行也是一種智慧。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埋搜歷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615/1762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