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對故宮還是非常熟悉的,畢竟作為世界上最為富麗堂皇的皇家宮殿,它一直備受人們矚目。故宮佔地面積非常大,這樣龐大的古建築群着實震撼人心。要知道,它其中有九千多間房間,那麼古人是如何讓這近萬間房間有序排列的呢?
故宮是明永樂皇帝在位時修建的皇宮,原來明朝的都城在南京,但後來永樂皇帝起兵篡位,其原來的封地在北京,所以就下令遷都,將都城放在了自己原來封地。當然,這樣做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北京是「國門」,永樂帝希望自己的子孫能像他一樣,能做到「天子守國門」。
故宮是仿照着南京皇城建造而成的,但它可比南京皇城更大,而且還加入了「天人合一」的理念,給人一種非常對稱的感覺。在後人看來,故宮非常宏偉,給人一種極有皇家恢弘氣勢的感覺。
故宮的房間可以大體分為三個部分,一部分是最中間的位置,也就是在中軸線上,剩下兩部分就是在中軸線的兩側。建在故宮最中間位置的房間不多,嚴格遵循了「前朝後市」的設計準則。前面是處理政務、舉行皇家重要慶典的三大殿,後面是三宮以及御花園。
三宮是天子以及皇后的住所,從交泰殿之後,就是後宮了,一般大臣不能進入,而后妃也不能出來。坤寧宮之後就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御花園」了,在很多影視劇中,這個地方非常美麗,是後宮人人都願意遊玩的地方。
御花園佔地面積不小,有上萬平米,裏面有很多奇花異草,可以供人賞玩,一年四季都能夠保持着生機勃勃的樣子。在故宮最中心位置的建築物都是最重要的存在,而在其兩側的建築物地位就不如在中間的建築物了。
故宮兩側的建築物不是隨意排列的,而是遵循着「左祖右社」的原則建造的,左側是供奉祖先的地方。而右側則是給皇帝辦公、適當休息的地方。大名鼎鼎的「養心殿」就是在故宮的右側,明清兩朝的皇帝會在右側的宮殿中處理政務,為江山社稷操心。
當然,故宮最為讓人好奇的還是要數東西六宮了,他們在養心殿的後面,是古時候妃子住的地方。在古時候東為尊,所以東面的宮殿比西面的宮殿地位高很多。東面的宮殿大多住的是貴妃、地位較高的妃嬪以及未成年的皇子,但也有例外,毓慶宮和齋宮是皇子的讀書場所。
後來毓慶宮和齋宮又被當做了齋戒場所,這兩個宮殿從來沒有過固定的主人。西面的宮殿地位不高,是一般妃嬪的住所,通常情況下,在西面宮殿居住的妃嬪地位都比東面宮殿居住的妃嬪地位要低,但慈禧是一個例外。
當年她還是蘭貴人的時候就是居住的儲秀宮,但在後來當上了太后之後,她沒有立刻搬走,所以在慈禧居住的時候,西面的宮殿地位更高,在裏面居住的妃嬪位份以及背景也都更高。以上就是故宮的大致佈局,雖然看着房間數量很大,但是很有規律,比較方便人們記憶。
很多人都覺得故宮都是紅牆黃瓦,看着都差不多,在裏面肯定會迷路。但實際上,它們各具特色,沒有完全相同的兩間宮殿,在故宮的前面都是非常大氣的建築風格,讓人看着就想要臣服,這也象徵着皇家威嚴不容冒犯。
在故宮的中後部分,宮殿就變得「婉約」起來,建築物緊湊不少,而且還有「九曲迴廊」的巧妙設計。這主要是為了讓皇帝以及後宮妃嬪們居住得更加舒適,讓人們可以有好心情。畢竟居住在故宮之中的人,很少有機會出去,想要排解心情只能在各個宮室間轉轉。
故宮一共有四個大門,地位最高的是午門(也是正門),平常只有皇帝能走,大臣只能在科舉之時隨皇帝走正門,其他時候大臣們只能走側門。故宮的後門原名玄武門,直到康熙繼位為了避諱才將其改名為神武門,這個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東西兩側的們分別為東華門和西華門,完全就是為了對稱,讓故宮看起來更美觀,並不實用。故宮很大,但在了解了它的大體佈局之後,就會發現它很有規律,在裏面生活的人幾乎很難迷路,這也讓人們真的要感嘆古人的智慧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