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以及印度總理莫迪在日本東京出席「印太經濟框架」(IPEF)啟動儀式。(2022年5月23日)
美國總統拜登5月23日在訪問日本期間正式啟動備受關注的「印太經濟框架」(IPEF)。包括美國在內的共13個印太地區國家成為創始成員國,其中包括七個東盟成員國,其規模佔全球經濟總量的40%。分析人士認為,作為拜登政府印太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IPEF在現階段的戰略意義大於實際意義,標誌美國對亞太地區的堅定承諾,但框架的關鍵部分存在短板,有待在未來推進過程中進一步完善並加以解決。
拜登總統在啟動「印太經濟框架」的講話中說,「今天在座的國家和今後將加入框架的國家將要為一個面向所有人—我們所有人民—的經濟願景而努力,這個願景就是:一個自由和開放、互聯和繁榮、安全和有韌力的印太地區,並且我們的經濟—這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是有可持續性和包容性的。」
「印太經濟框架」的正式名稱為「印太經濟繁榮框架」(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 forProsperity)。這是美國2017年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後,拜登政府為重建與亞太國家更緊密經貿關係的最新努力。IPEF包括四大支柱,分別是:貿易,供應鏈,清潔能源、去碳化和基礎設施,以及稅收和反腐敗。
芮恩施:多國參與本身就是成就
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國際商務研究主任威廉·芮恩施(WilliamReinsch)對美國之音表示,除美國之外有12個國家參與,包括東盟十國當中的七個成員國,這本身就是一個不錯的成就。
他說:「因為此前很多人預計參加的國家數量會少得多,所以我認為,現在有這麼多國家參與,至少在現階段,是一個重要的成就。」
《金融時報》此前援引六名知情人士的話報道,拜登政府為了贏得更多國家的支持,同意將「印太經濟框架」啟動聲明上的措辭「調柔」(waterdown)。報道說,《金融時報》獲得一份初期草稿上的措辭是各國將「啟動談判」。但星期一(5月23日)發出的正式聯合聲明上的說法是,「我們正在啟動建立印太經濟繁榮框架的進程。」
拜登政府官員表示,IPEF標誌着美國打算以一種超越傳統貿易協議的方式與盟友和合作夥伴展開接觸與合作。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說:「IPEF是一個面向21世紀的經濟佈局,旨在應對21世紀的經濟挑戰,從制定數字經濟的規則,到確保安全和有彈性的供應鏈,到幫助進行清潔能源基礎設施和清潔能源轉型所需的各種重大投資,再到提高透明度、公平稅收和反腐敗的標準。」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Tai)也表示,IPEF提供了一個新的模式,能夠更有效地解決印太地區各國所面臨的挑戰。她說:「我們和我們在該地區的合作夥伴一致認為,未來幾十年的大部分時間將取決於政府如何很好地利用創新,特別是清潔能源和數字及高科技領域正在進行的轉型,同時加固我們的經濟,使其免受脆弱的供應鏈、腐敗和避稅天堂等一系列問題帶來的威脅。」
孫韻:吸引力不足,發展中國家興趣缺缺
但批評人士指出,由於「印太經濟框架」不是傳統上的貿易協定,不包括降低關稅和降低市場准入門檻,因此它對印太地區發展中國家的吸引力不足。史汀生中心高級研究員、中國項目主任孫韻對美國之音表示,很多東盟國家此前並未對IPEF表現出濃厚興趣,正是因為框架不涉及對美國市場的准入。
「從發展中國家的角度來說,他們會覺得你這個既不涉及給我們在(貿易)量上的增加,但是只涉及到給我們設立更高的規則和指標,那這個(IPEF)對我們又有什麼好處呢?」她說。
但從拜登政府的角度來說,在美國目前的政治環境下,推動任何形式的自由貿易協定都是極其困難的,特別是今年11月美國國會將面臨中期選舉。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表示,IPEF展現出拜登政府採取的一種非常務實的態度,TPP的案例讓本屆政府吸取了教訓。
她說:「我認為,那裏有一個非常、非常慘烈的教訓,即TPP正如對它所預期的那樣,最終是相當脆弱的,美國無法實現。這在很大程度上對我們規劃印太經濟框架有很大指導意義,即貿易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不是唯一的組成部分。因此,我們正在為我們在該地區的合作夥伴帶來更強大和全面的方法。」
肖特:IPEF標誌着美國重返亞太承諾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Economics)高級研究員傑弗里·肖特(JeffreySchott)對美國之音表示,重要的是IPEF標誌着拜登政府對重返亞太的承諾。
他說:「他們(亞太國家)感到鼓舞的是,美國想要做些事情,而且他們認識到,拜登政府在國內政治方面不具備在2022年在該地區推進任何全面或實質性貿易議程的條件。」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5月24日就美國啟動「印太經濟框架」發表評論時稱,「相關倡議。。。應保持開放包容、而不是歧視排他;應促進經濟合作與團結,而不是損害和分裂現有機制。」
中國並未被納入IPEF。而美國負責東亞與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康達(DanielKritenbrink)今年2月已明確表示,美國「無意」在其即將推出的印太經濟框架中與中國打交道。
中國參與了有東盟十國參與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該協定已於今年1月1日正式生效。RCEP15個成員國中的11個此次成為IPEF的創始成員國。去年9月,中國也正式提交了加入CPTP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的申請。
專家認為,儘管IPEF對保持美國在印太地區的經濟影響力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為各國提供中國模式以外的另一個選項,但未來能否真正起到抗衡中國的作用仍有待觀察。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肖特說:「我們在印太地區的所有夥伴都與中國有着大量的貿易與投資關係。由於《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的實施,這些關係正在加深。他們與中國的廣泛投資和貿易關係是其彈性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分。」
拜登政府希望IPEF的成員能夠在未來兩周決定他們打算參加四大支柱中的哪一項或幾項,然後在12到18個月內就每項支柱敲定具體協議,也可能先就某一項支柱達成協議。一般認為,明年11月是最終敲定IPEF各項協議的非正式截止日期,屆時美國將主辦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會議。
曾在2001年至2016年擔任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Commission)成員的芮恩施說:「目前還不清楚哪些國家將參與哪些支柱,這將產生很大的差異。。。因此很多情況仍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