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40歲前多鍛煉,50歲後少鍛煉,60歲不鍛煉,有沒有科學道理

一直以來,老張都有晨練的習慣。6點半起床,出門鍛煉1個小時,然後順路買菜回家,是他每天必做的事情。也因此,老張的身體狀態一直都不錯。

某天老張晨練完回家,遇到了鄰居老李。老張:「最近怎麼都沒見你來打拳啊?」

老李聽後皺了皺眉:「年紀大了還是要養着,我都60多了,身體扛不住啊,前一段聽說超過60歲不能老鍛煉,損耗太大,我就沒去打拳了。」

老張聽了這話,有些不樂意:「咱倆歲數差不多,你看我天天鍛煉一點事兒都沒有,別聽他們胡說,多鍛煉還是有好處的。」

當代社會不斷發展,人們對自身健康的重視程度也在提升,為了維護健康,人們嘗試了多種方法,其中運動鍛煉,就是最簡單、最直接的一種方式。那麼對於中老年人群,什麼樣的運動方式更有利於養護健康呢?運動過程中又該注意些什麼呢?

一、「60歲後不鍛煉」更好嗎?

針對運動鍛煉有這樣一種說法,「40歲前多鍛煉,50歲後少鍛煉,60歲後不鍛煉。」對於這種說法,有些人表示認同。因為40歲前身體狀態良好,增加運動鍛煉可以提高身體素質,為將來維護健康打好基礎。而50歲之後身體開始走下坡路,重要的器官和關節衰老痕跡加深,為了避免過度消耗加快衰老,所以要合理控制運動。

而對於60歲以上人群,身體素質已經大不如前。即便該類人群想運動,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狀態,再加上運動鍛煉可能會加速機體老化,增加日常消耗,所以要儘可能減少運動鍛煉的次數。從這個角度上來看,不同的年齡段人群,適當調整運動鍛煉的模式,確實更符合機體老化的規律,但這並不代表,所有人都需要遵循這一規則。

在普遍認知中,人們往往更認可「運動鍛煉不分年齡段」這種說法。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身體素質只會在不斷進行合理鍛煉的過程中增強,包括對於一些中老年人當中常見的慢性病的預防,也需要結合運動進行改善。而這些普遍現象足以說明,持續保持運動鍛煉的習慣,其實更有利於養護健康。

相關研究也發現,機體衰老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病理性、生理性的退行性變化,某種程度上是可以通過運動進行改善的,尤其是對於中老年人,是可以提高生活質量、延長壽命的。因此,只要是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堅持鍛煉必然對身體健康有好處,即便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也可以通過堅持鍛煉的方式養護健康。

所以說,「60歲後不鍛煉」的說法並不靠譜,醫學上也沒有普遍信息支持。當然了,針對一些超過60歲的行動不便者,確實不建議進行大量的運動。一個人應不應該鍛煉,需要什麼樣的鍛煉,還需根據個人條件決定,而鍛煉的方式,與具體的年齡是沒有關係的。那麼對於中老年人來說,持續性的運動習慣,對機體有哪些好處呢?

二、中老年人多運動,好處真不少!

1、控制體重

中老年人身體各項機能減退,代謝速度相對較慢,正常攝入的營養物質,相比普通成年人來說,需要更長時間才能完成代謝,也因此,中老年人攝入油脂、糖分之後,發胖的可能性會更高一些。脂肪過度堆積,最直接影響到的就是體重,而肥胖又會引發相關的慢性病,對中老年人的健康非常不利。

控制體重的關鍵在於,讓攝入和消耗保持平衡。適當鍛煉增加消耗,可以減少體內堆積的脂肪,人體脂肪含量在長期的運動當中不斷減少,最終就會反映在體重減輕上。

2、強化肌肉

長期缺乏運動容易造成肌肉萎縮的問題,人體內肌肉含量下降,肌肉力量不足,骨骼方面的安全感就會大幅降低,包括日常活動當中,也會遇到許多不便。像提、搬、抬等行為,都需要相關組織肌肉發揮作用,肌肉力量不足,將直接影響這些行為的順利進行,甚至會因為骨骼缺乏肌肉保護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非常不利於健康。人體裏的肌肉是越用越發達的一種組織,長期堅持運動鍛煉,可以幫助肌肉組織保持一定的強度,至少在保護骨骼方面不會掉鏈子。肌肉力量更強,骨骼受到的保護更全面,人們在進行各種活動時,機體受損的可能性也會降低。

3、改善呼吸

呼吸關係到人體內的氣體交換,以及臟器的氧氣供給。呼吸系統正常運作,對於人體內循環,機體供氧都具有促進作用,反之呼吸功能減退,則不利於氣體交換,臟器方面也容易呈現出缺氧狀態,繼而對健康造成不利。而長期缺乏運動鍛煉,恰恰是造成呼吸功能減退的重要因素。

如果長期缺乏運動導致肺活量不足,人體不僅會出現呼吸急促的問題,身體上的不良反應也會增加。比如循環跟不上造成乳酸堆積引發的肌肉酸痛感,就是比較常見的問題。

運動過程中,身體為了配合運動狀態下機體需要的節奏,會加快心跳促進血液循環,為了滿足機體對氧氣的需求,肺部就得同步加快氣體交換的頻率。剛開始肺部負荷驟然增加,多少會有些不適,但隨着運動次數增加,長期堅持下去,肺活量就會獲得提升,即便不是在運動當中,呼吸頻率也會更有節奏,使機體供氧更加充足。

4、強化心臟

心肌力量強弱關係到心臟泵血,乃至全身血液循環,心肌力量薄弱,泵血能力不足,那麼全身循環的速度就會放慢。這不僅不利於氧氣輸送,對於營養物質的供給也會造成阻礙。要知道,身體機能的正常運作與養料輸送有着重要聯繫,心臟泵血能力減退,循環速度降低,養分供應不足,身體各項機能就無法正常運作。

心跳過速其實可看作泵血能力不足的一種表現,心肌力量較弱時,泵血力量減退,等量血液需要的泵血次數就會增加,人體感受方面就會呈現出心跳過速。而適當進行運動鍛煉,可以強化心肌力量,降低每分鐘心臟搏動的次數,同時增加泵血量。這麼一來,單位泵血量增加,等量血液需要的泵血次數就減少了,更有利於全身供血。

5、促進消化

消化功能的運作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比如情緒、進食規律以及每日運動量等。不愛運動的人常常會被便秘困擾,一個星期只排一次大便,不僅如此,排便過程還非常艱難,一蹲就是半小時,而且十分不順暢。這其實就是胃腸道系統運作緩慢的主要表現,長期下去還容易導致肛裂、便血,或者是痔瘡。

適當進行運動,某種程度上可以刺激消化系統運作,幫助胃酸、膽汁分泌,全身供血充足,肝臟、胰腺等臟器也能正常發揮作用,促進消化代謝。經過長時間的運動調整,人體消化能力會有所恢復,進食後食物當中的營養物質被充分利用,就可以快速經過腸道排出體外,排便頻率有所提高,便秘問題則獲得改善。

6、強化骨骼

臨床觀察發現,人體內的骨骼普遍會隨着年齡增長而發生退行性的生理變化,也就是骨質流失。如果骨質大量流失,骨骼強度降低,那麼日常活動當中發生碰撞,骨骼就很容易受到損傷。部分中老年人身體碰一下就骨折,基本都是因為這個因素導致的。另外,骨質流失往往是不可逆的,唯有放慢骨質流失的速度,才能預防骨骼過早變得脆弱。

骨骼退化的速度,其實可以通過運動進行干預。骨骼強度弱主要與鈣質吸收有關,鈣質攝入充足,吸收率較高,骨骼得到的養護就更多,退化速度也會減緩。適當進行戶外運動,不僅可以刺激骨骼,防止骨質流失,陽光照射下還能促進維生素D的合成,幫助鈣質吸收作用於骨骼。骨骼得到養護,自然不容易較早老化。

7、調節情緒

情緒波動,是人體狀態變化的關鍵要素。情緒發生波動,往往會帶動心跳,心跳加快則促進血液循環,如果供血方式不符合身體需求,那麼機體就會出現相應的不適感。比如一些人感到緊張、焦慮時,容易出現胃部不適,或者想上廁所,這其實就是情緒波動所導致的。

適當運動可以刺激大腦皮層,對神經系統進行調節,幫助緊張的神經恢復平穩。與此同時,對於相對疲憊的神經,運動還具有使其興奮的作用,讓腦部神經持續保持在「不上不下」的平衡狀態。另外,白天適當進行運動,增加體力消耗,對於夜間的睡眠,也具有促進作用。

8、減少皺紋

生活中我們不難觀察到,那些經常進行運動鍛煉的老年人,即便頂着一頭白髮,整體的氣色以及精神狀態,也絲毫不像這個年齡段的人。尤其是臉上的皺紋,對比那些不愛運動的人來說會少很多。皮膚方面的衰老應該是最容易被觀察到的,按照普遍規律,30歲之後機體各方面功能減退,皮膚彈性變弱、代謝能力變差,皺紋就會形成並加深。

但如果長期保持運動習慣,情況就會有所改善。前面我們提到過,運動可以促進循環,當全身循環速度加快,皮膚通過循環獲得更多養分,細胞變得更加充盈,某種程度上是可以淡化細紋的,包括一些容易形成皺紋的區域,形成皺紋的時間也會被推遲。進入中老年階段後,肌膚狀態始終保持良好,對比不愛運動的人來說,自然更顯年輕。

三、中老年人運動,這些問題要注意

1、長期堅持

想通過運動達到養護健康的效果,必須長期堅持,至少要保證每周進行一定次數的運動。對於身體條件相對較差的老年人來說,每周進行3次以上的運動是比較合適的節奏,比如隔天進行一次鍛煉,這樣既可以達到一定的運動效果,又不會因為間隔時間過長,影響到運動功能。

2、固定時間

對於有運動習慣的人來說,將運動時間固定下來是個非常有利於健康的做法。要知道,人體運作會遵循一定的規律,當運動固定在一天當中的某一時段時,那麼此階段當中,人體就會逐漸形成相應的運作模式。長期保持這樣一種生活節奏,不僅可以對生活進行規劃,同時又提高了個人的自律性,對於健康也有一定的養護作用。

3、循序漸進

許多人認為,強度較低的運動項目不具備鍛煉效果,但實際上,由低到高的運動強度變化,是每一個堅持運動的人,必須遵循的規律。生活中有些人,個人運動能力不足,參與過高強度鍛煉後,造成了機體受損,尤其是老年人,機體受損程度會更高。因此,無論是哪個年齡段的人群,運動都應該從低強度到高強度慢慢過渡,讓機體逐步適應。

4、檢查身體

對於老年人來說,運動之前先了解自身的身體狀況是非常重要的,身體條件不佳,卻參與強度較強的運動項目,顯然不符合身體需求,同時容易造成機體損傷。因此,建議老年人多關注自身狀況,尤其是骨骼、肌肉、心肺功能等,如果存在異常,需諮詢醫生後再決定以何種強度進行鍛煉。根據情況調整運動強度,運動效果會更好。

總結:

「40歲前多運動,50歲後少運動,60歲後不運動」這種說法,看似符合機體衰老的規律,但實際上,並不適用於所有人。針對老年人來說,長期保持運動習慣,某種程度上更有利於養護健康,同時可以預防相關疾病。而運動方式上,則要遵循定期定量、循序漸進、長期堅持的原則,同時要多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這樣運動才能發揮作用。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健康界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515/1748727.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