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經濟前景的利空陰霾: 清零、監管、挺俄

資料照:北京金融區附近的一處建築工地。(2021年10月11日)

中國堅持動態清零,包括在上海等20多個城市實施嚴格封控,對經濟造成的衝擊已逐漸浮現。多家國際投行近期下調中國今年的經濟成長(GDP)估值,中國傳媒財新公司所調查的4月份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也跌至兩年新低。在此前提下,中國監管部門傳出未來可望鬆綁對科技巨頭的整頓,以提振經濟和國內消費。不過,觀察人士表示,中國經濟恐已出現大滑坡,除了清零和監管等利空因素外,北京親俄的地緣政治立場,都將持續拖累中國的經濟前景,北京今年要達標5.5%的GDP目標,恐非易事。

中國第一季的GDP年增4.8%,雖高於預期,但仍低於北京全年所設定的5.5%目標。進入第二季,中國不僅各地突發新冠疫情,且自三月下旬以來,受限於中共高層的清零防疫思維,上海等20多個城市進入全面或部分封城。對此,分析人士普遍認為,中國政治掛帥的防疫模式大幅犧牲的是經濟和商業活動。

上海街頭一個電子屏上顯示中國國民生產總值數據。(2021年10月18日)

但為提振景氣,據香港南華早報4月29日報道,中國網信辦可望於五一連假後召集包含騰訊、阿里巴巴及抖音母公司字節跳動等科技巨頭進行會談。報道稱,中國考慮終結過去一年多來對部分科技公司的重拳監管,以刺激消費並拉抬日益趨緩的經濟成長。

不過,華爾街日報4月29日也引述消息人士指出,北京雖基於疫情重創經濟而有意暫停對科技產業的監管打壓,但為確保這些民企與政府的總體政策一致,北京打算要求部分科技巨擘提供1%的股權給國家,以利政府在民企的決策上握有直接權力。

對此,觀察人士說,這顯示中共對民企的監管力道不可能鬆綁太多。

北京擬強制入股學者:監管力道不減

中華經濟研究院大陸所所長劉孟俊

位於台北的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所長劉孟俊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中國這一年來對民營企業過度打壓,已重創經濟,因此勢必調整,但未來若真的強制入股科技巨頭,代表的是監管力道不減,只是換個形式。

劉孟俊說:「中國在實行共同富裕,尤其是針對這些互聯網巨頭加以監管,無形當中對經濟產生重大的影響,也進一步讓外資對中國市場疑慮。去年第三季,中國已經降低對房(地產)企業的監管,現在降低對於數位科技巨頭監管,有一脈相承趨勢,試圖讓它的經濟來進一步活化。但是如果用1%股權進到它(科技公司)的核心決策圈,變成內部監管的話,代表監管模式改變,所以還是有監管的力道。」

位於台北的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教授蔡明芳則說,就算中共停止對科技巨頭的打壓,也難重返經濟高速增長的時代。

台灣台北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教授蔡明芳(照片提供:蔡明芳)

蔡明芳告訴美國之音:「阿里巴巴、騰訊這些廠商都大幅地在裁員,現在(中共)又說要停止(打壓),對中國的經濟不會有任何影響,傷害一定持續存在。簡單來講,中國經濟最好的情況已經過去了。」

財新PMI逾2年新低中國經濟現「五大危機」

專家看衰中國的經濟前景,並非空穴來風,因為多項經濟指標已透露出,中國的經濟和商業活動正危機四伏。

中國財新傳媒和研究公司Markit上周四(5月5日)公佈最新的經濟數據顯示,財新中國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四月跌至36.2,比三月大降5.8個百分點;另外,四月綜合PMI也從三月的43.9降至37.2,下跌6.7個百分點,兩項指數均創2020年3月以來的新低。

對此,位於台北的總體經濟學家吳嘉隆以書面回復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財新所調查的兩大PMI指數均降至近年新低,且雙雙跌破代表景氣中性的50枯榮線,這代表中國經濟已遭「重創」。他總結,中國經濟受到就業、出口、民間投資、房地產和債務違約「五大危機」的綜合打擊,未來恐持續蕭條。

吳嘉隆說:「出口衰退會拉下就業、所得與消費能力,於是影響到房地產。另外,產業監管與共同富裕也雪上加霜,會傷害民間投資的意願與能力,最後爆發成債務違約的危機。這些領域的衰退會持續,並且陷入惡性循環。目前看來,中國經濟很難反轉。現在局勢越來越明朗,就是動態清零與封城確實嚴重打擊到製造、運輸、物流與消費的活動。」

經濟學家:清零重創三級產業不利共同富裕

即便商業活動受創,中國各省市仍持續清零和封控。例如,河南省鄭州市於5月4日至10日進入全城封控,而首都北京則有超過60個地鐵站被關閉,形同半封城,至於金融重鎮的上海也仍有部分地區持續第六周的封鎖。

對此,台灣經濟學者劉孟俊表示,若中國長期維持清零政策,房地產、金融和科技等第三級產業將受到首波的重創,零售及消費服務也會接着出現利空影響,就連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開始推行的「共同富裕」運動,也可能遭受推遲。

劉孟俊說:「(清零)對三級產業的發展可能造成很大的傷害,但是它(中共)試圖讓第一級產業和第二級產業保持比較好的水準,中國還是繼續維繫它世界工廠的地位。共同富裕挑戰還蠻大的,因為疫情的管控會使得所得分配更加不均,兩極分化更加嚴重,也會對經濟轉型產生一個不利的影響。」

中國的第一級產業指的是農、牧、林、漁業,而第二級產業則是工業,包含採礦業、製造業、電力、燃氣與水的生產和供應,以及建築業等。

位於美國的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市場學副教授

美國南卡大學艾肯商學院講座教授謝田

則預測,若疫情惡化,導致北京、上海、廣州及深圳四個一線城市都遭到封控,必然拖垮中國經濟。但他說,即便經濟崩盤,中共也不會輕易鬆綁管制,相反地,還可能重回毛澤東時代計劃經濟的老路。

謝田告訴美國之音:「如果北、上、廣、深都封城幾個月,中國經濟GDP肯定會下降好幾個百分點,這是非常嚴重的打擊。但是中共不能有損它的政治地位,所以它一定清零到底。現在中共推出了很多類似『供銷社』、『統購統銷』,就在應對封城可能帶來的經濟影響,因為它要壓制人民,政府控制所有的貨物、商品來源和渠道,達到它的政治目的。」

中國去年7月開始試點「供銷社」,這是中共1949年建政初期的產物,代表物資匱乏時期,由中央在省市層級實施「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的經濟模式。

「統購統銷」指的是中國於1950-1980年代推行的一種控制糧食、棉花等農產品資源的政策,中共在農村徵購農產品資源,在城市定量配給。外界普遍認為,中共透過這個政策嚴重地剝削中國農民。

鑑於中國的防疫政策重創經濟,英商巴克萊銀行、國際信評機構惠譽及野村(Nomura)等國際投資銀行多已下調中國今年GDP估值,其中,野村甚至下修至3.9%,遠低於中國設定的5.5%目標。

中共續挺俄經濟恐遭美「軸心法」制裁

除了清零封控和民企監管的利空因素,觀察人士說,中國力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地緣政治態勢恐也不利其經濟發展。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美國參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5月4日審議「評估習近平干預與妨礙法案」(Assessing Xi's Interference and Subversion Act),英文簡稱為AXIS Act,也就是「軸心法」。美國眾議院四月底已通過此法,待參議院通過,並由美國總統拜登簽署後,將正式生效。

「軸心法」要求美國國務院於法律生效後的30天內、以及未來每隔90天,向國會提交報告,說明中俄兩國的合作進度以及中國是否協助俄羅斯規避國際制裁等。

拜登政府已多次表示,中國若對俄羅斯提供實質支持,將同步對中國祭出二級制裁。

台北的總體經濟學家吳嘉隆(照片提供:吳嘉隆)

對此,台灣經濟學家吳嘉隆說,「軸心法」恐提供拜登政府法源基礎,加大對北京的經濟圍堵。

吳嘉隆說:「美國對中國有三大議題要處理: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違約、南海島礁的軍事化、武漢(新冠)病毒的源頭調查、責任追究與索賠。啟動』軸心法』對美國來講,可以一石三鳥,把其他議題要進行的制裁順便帶進來,對中國經濟會帶來嚴重衝擊,因為中國將無法從美國取得技術來源,來維持中國企業的競爭力。」

中國重維穩 GDP難達標

香港經濟歷史學者趙善軒

現居住於英國的香港經濟歷史學者趙善軒也說,中共對權力的鞏固高於一切,即便經濟重創,仍可能繼續清零、管控民企和挺俄。

趙善軒告訴美國之音:「習近平明明看到經濟下行,他(2018年)還是要發起中美貿易戰,現在要挺俄羅斯,還有動態清零,所以(中國是)政治穩定是大於經濟發展。對習近平來說,不可能不影響經濟,但是影響經濟也要維持統治權威。」

多位專家都認為,中國今年的經濟前景黯淡,官方要達標5.5%的GDP,非常困難。除封城、挺俄等內部利空因素外,外部也面臨全球通脹等不利走勢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VO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510/1746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