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 大陸娛樂 > 正文

王菲女兒年學費百萬瑞士私校到底在教什麼

前段時間,廣大家長吃到了一枚「天價大瓜」:當時13歲的王菲女兒李嫣,上了一所瑞士貴族學校,光一年的學費,就高達90萬人民幣。

李嫣上了學校官網

瑞士私校到底在教什麼?為什麼如此天價?

一方面我們當然要不停止的探討教育公平、階級通道,另一方面,落到學校層面,教育仍是分層的。而這種分層背後根深蒂固的理由,是因為每個人的「馬洛斯需求」確實是不同的。

我們有時帶着讀者去看「頂層教育」,不是要倡導消費主義,而是看看頂層教育究竟倡導的是什麼?有沒有能引發我們反思的地方?讓我們在埋頭攀登名校之峰的同時,看看平原與大海。

今天,「爸爸真棒」想通過老朋友「瑞士教育協會」給的信息,帶大家看看傳說中世界最貴的「瑞士教育」是什麼樣的。

瑞士教育協會,成立於2006年,是由十一所瑞士最頂級的高端寄宿學校的校董,聯合發起成立並管理的。總部在日內瓦,幫助了很多來自全球各地的學子,進入他們心馳神往的瑞士頂級寄宿制學校。

貴,全世界最貴

李嫣去的瑞士貴族學校,叫做博索雷學院(College Alpin International Beau Soleil),位列「全世界最貴」寄宿私校之一,90萬(12.5萬瑞士法郎)只是學費,不包括校服、課外活動、寄宿等費用,不僅每個年級不一樣,還年年漲價。

一年只招收250個11-18歲的學生,生源來自全世界50多個國家,而且,這也是全球教育集團諾德安達旗下學校。

和其他瑞士頂級私校一樣,每一個學生的背景都相當不一般。學生中不僅有歐洲王室公主、王子,還有一手締造商業王國的各大企業家子女,以及來自各國政要、學術精英家庭的孩子。

從中國去瑞士上學的孩子,大多也來自北京上海頂尖國際學校,比如北京的鼎石學校、人大附小、德威,上海的上中國際部、上外、平和、包玉剛等。

懷着崇(八)敬(卦)的心情,我們去瞻仰了學校官網,果然與眾不同!

首頁的視頻里,學生們的生活豐富多彩,鋼琴、繪畫、科學,還有滑雪、跳傘、登山、帆船,以及在第三世界國家做公益…

還有一個更加驚人的消息:90萬一年還不是最貴,瑞士最高級私校蘿實學院,每年學費在100萬人民幣以上。

2007年,《福布斯》曾做過一個歐洲最貴寄宿學校榜,前面9所學校都是瑞士私校,英國伊頓公學排名榜尾

在阿爾卑斯上體育課

在佛羅倫薩上藝術課

瑞士位於歐洲中心,地處阿爾卑斯山山腳,整個國家都在雪峰、冰川與湖泊的包圍之中。朱自清曾在其《歐遊雜記》中寫道:

「瑞士有『歐洲的公園』之稱。起初以為有些好風景而已;到了那裏,才知道無處不是好風景。

世界最貴學校,錢都用在了哪兒呢?

學校建在阿爾卑斯山上,坐擁世界頂級滑雪場

比如蘿實學院有世界最好的私人滑雪場,有向所有學生開放的馬術中心,以及一艘38英尺長的遊艇。而在其他一些學校,課外活動里甚至有直升飛機跳傘項目。

瑞士的很多私立學校佔據地勢之優,直接建在阿爾卑斯山上,比如在開頭《福布斯》榜單中排名第三的艾格隆學校,校園建在海拔2000米的地方,還專門有一座圓穹頂的天文台,學生晚上就可以觀星,上天文課。

課餘活動:把整個世界當作課本

瑞士寄宿學校的學術課程時間下午3點結束,之後的時間幾乎都是戶外活動時間。

而說到戶外課程種類的豐富,大約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和瑞士媲美:滑雪是每所私立學校的必修課,另外還有山中拉練、冰湖中的賽艇運動、爬山、攀岩等等,不下幾十種戶外體育類活動。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戶外拉練這項活動,學生要自己背着沉重的裝備,一次走10公里,一學期最少要進行3次這樣的集體拉練,從小學到高中都要參加這樣的戶外運動。

課餘時間,地理老師都會帶領學生到學校附近的山林溪流邊,認識奇珍異草,測量溪水的pH值,分析土壤的各種成分等;攝影和建築工作坊的同學也將跟隨帶隊老師,去往巴黎、巴塞隆拿、佛羅倫薩耳濡目染流動的建築盛宴。

貴=貴族教育?

NO。

一個真正懂得瑞士頂層教育精髓的人,一定不會說是「瑞士教育=貴族教育」。

那瑞士教育的關鍵詞是什麼?

創新教育和責任感。瑞士從來都是一個資源很少的國家,但它向全世界貢獻了最聰明的頭腦。

有這樣一組數據形容瑞士作為「人才庫」的存在方式:瑞士人口八百萬,是上海人口的三分之一,卻出了25個諾貝爾獎得主。今天的瑞士,也是全球智能製造中心之一。

瑞士教育家皮亞傑有一句話流傳很廣:

「教育的目的是激發人類最大的創造潛能,而不是一味的沿襲前人的成果。」

現在瑞士私校的學生,還是來自商界精英家庭居多,比如保時捷創始人、瑞銀集團主席,孩子都在瑞士私校就讀。中國選擇瑞士私校的家庭,多數也是這樣的家庭。他們將孩子送進瑞士私校,並非想將孩子培養成屬於舊世代的貴族,而是未來企業家或科技領域領軍人物。

而培養這樣的學生,責任感是尤為重要的,學生要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並且有意願帶着自己身處的共同體向好的方向發展,而不是站在一個平台上一味尋求自我實現。

「更國際化」

讓我們從這樣一組數字看起:

美國的寄宿學校可能75%-80%是美國本土學生,20%-25%是國際生,其中即使絕大部分是中國學生,但跟總數相比,仍是少數派;

英國情況也差不多,一所學校的海外國際生比例在15%左右,中國學生佔國際生的4%。並且和美國相比,英國文化氛圍更加保守一點。

那麼瑞士呢?拿11所頂尖寄宿學校來說,她們共同遵守一條規則,就是來自同一個國家的孩子,不得超過學生總數的10%,一旦過線,來自這個國家的申請者會轉入waiting list,直到名額重新空出。

沒有任何一國學生在學校里是絕對多數,一所有幾百名學生的學校,常常覆蓋60多個生源國家。

瑞士學校希望,學生把自己獨特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根源帶到瑞士,而不是學校把學生變成小小瑞士人。但無論是去英國,還是去美國、加拿大,本國文化被同化這一點都不可避免。

學生從瑞士學校畢業,往往是流利說着3、4國語言,在世界各地都有朋友。筆者從瑞士私校畢業的朋友講述,他回憶寄宿生活,談及自己作為「本地人」如何被他國文化的影響:

我的兩位室友分別來自日本與突尼斯,而我來自阿爾卑斯山深處的一個小村莊。突尼斯同學每天要在一塊小地毯上祈禱5次,日本同學用筷子吃細長的麵條,在此之前,我只見過意大利麵。

在經歷一些生活習慣的磨合後,我和日本同學分享麵條,受邀去突尼斯過夏天。我們不斷接受彼此不同並做出妥協,這種關係的磨合,就像……夫妻一樣。到現在我們還是很好的朋友。

沒有人是校園裏的多數派,也沒有人是校園裏的少數派,這在瑞士校園形成一種獨特文化,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每個人都是學校的主人,一種共同體意識與觀念更容易建立起來,正如瑞士這個國家的國民文化。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貝可親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505/1744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