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比 > 正文

關不羽:「誰罵山大,我罵誰」的背後:年輕人,早被吹倒了

作者:

又到五四青年節,B站推出的主題視頻是《不被大風吹倒》。規格很高,是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老師手寫並朗誦的。

莫言不是一個高調的人,本來就出鏡不多,得了諾獎後似乎更少了。這次B站能請到他,也算煞費苦心了。但是,節目並不出彩。"一個人可以被生活打敗,但是不能被它打倒",充其量算是老生常談的"底線勵志"。

但這不能怪莫言,他又能說什麼呢?他沒有"離岸",也不做離岸的生意,平實地說些無害的場面話,也算良心了。

總之,《不被大風吹倒》是溫情的,也是應景的,僅限於此。更迫切的問題是,已經被吹倒了,該怎麼辦?

01

在任何一個正常的時代,真被生活打倒的人是很少的。人生八九不如意,但是日子總能過得去。想當將軍的好士兵最後當了一個好排長,並不是被生活打倒了。正常的時代,人生的路是很寬的,大部分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

真能打倒人的,不是生活,而是人。比如說,圍觀"馬某"的年輕看客們,就很想打倒"馬某"。結果是個大烏龍,讓他們很失望,打倒之心不死,下次繼續。這幾年這樣的事看多了,還是看不懂他們的惡意滿盈是怎麼來的。

一面享受着商業上的便利,一面又詛咒做生意的人。就像很多B站青年,睡醒了做"核平XX"的白日夢,臨睡前追個番劇、做二次元的春夢。在白日夢和春夢之間快速切換,毫不違和。

這不是被生活打倒,而是打倒了自己的生活——盡在做夢,只能活得渾渾噩噩的,能活出什麼樣?

你不認真對待自己的生活,生活憑什麼過得好呢?

這樣的人不管老少,都是被自己打倒了。老的也就罷了,他們早就習慣了倒地不起,少的就這麼提前老了,是很可惜的。

毛病出在青年,病根卻在長輩。

02

最近上海"全域靜止",很多年輕人倒霉了。外賣沒了,快遞也停了,家裏沒有存貨,有也做不來,確實很難。一些長輩們神氣活現地說:"年輕人還是不行啊,沒有吃過苦"云云,很得意的樣子。

這種"吃苦優越感"憑什麼?我們希望時代發展,就是希望日子過得越來越幸福,就是為了讓後輩不再受前人受過的苦啊。可是,我們的長輩們似乎不是這麼想的。

他們對自家子弟是溫情的,"就希望你們過得比我好"的樸素感情是強烈的。可是,面對青年這個群體時,他們卻是"你們也要吃苦"的另一套說辭。

坦率地說,我們的長輩們既是最倒霉的一代人,也是最失敗的一代人。該長身體的時候缺吃少喝,該讀書的時候無書可讀。他們受了很多苦,卻是白白受的。既沒有換來生活的改善,也沒有換來社會的進步。

他們沒有生活在一個好時代,是他們的不幸。因為自己的不幸而自我感動,卻是一種病態的心理。還要把這種不幸當作什麼寶貴遺產傳承下去,那就是病態之上的病態了。

那些在樓里挨餓的年輕人,他們如長輩們所願吃苦了。可是,他們的吃苦又有什麼意義呢?

可是,他們也像長輩們一樣自我感動了。

03

山東大學"一陽疏散",引發了爭議。有山大學子很鏗鏘地宣佈"誰罵山大,我罵誰",還有自比西南聯大的自豪感。滑稽,而可悲。

"一萬多師生疏散"確實很不容易,西南聯大的不容易是抵禦外侮,山大的"不容易"是為什麼?奧密克戎對年輕人幾乎沒有什麼殺傷力,請高危的老人家們迴避一下也就行了。更何況,疏散出山大,就不隔離了嗎?疏散出山大,就不反覆檢測了嗎?"疏散"無非是讓濟南的數據好看一點,可防疫是防病毒,防數據有什麼意義?

批評山大"一陽疏散"的,無非是不想師生們無端被折騰的好意罷了。何至於"誰罵山大,我罵誰",和西南聯大更是不沾邊的,自己嚇唬自己、自己折騰自己,還整出自我感動的高潮了。

這不禁讓人擔心,我們的青年繼承了長輩們的精神遺產,也會繼承長輩們失敗的人生吧。他們確實在創造屬於他們的時代,卻不是一個好時代。一個打倒別人的時代,也是打倒自己生活的時代。長輩們很熟悉那樣的時代,但是他們真的想回去嗎?

嘲笑青年們"沒有吃過苦"的老人們,自己也在吃苦。很多老人的基礎病治療被耽誤了,這是真實的威脅。有着強大的忍耐力,降低了他們的痛苦感。但這真的好嗎?這值得作為遺產世代傳承嗎?

香港作家倪匡寫過一個短篇,說一對事業有成的博士夫婦製造了一個完美繼承自己"優秀基因"的孩子,這個孩子把父母都殺死了。

這個故事很有警示意義,我們自以為的"優秀品質"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優秀,甚至可以是危險、惡劣而不自知。尤其是從一個失敗的時代走出來的長輩們,受了很多無意義的苦,要多一點自知之明。不要化身為時代的沙塵暴,吹倒了一大片。

比起青年們,很多長輩們更應該看看《不被大風吹倒》,學學莫言樸素的溫情。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獨角鯨工作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505/1744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