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中國文化 > 正文

楊文利:我所知道的北大「學二代」

楊文利:我所知道的北大「學二代」

我初進北大的時候,八十年代已近尾聲,「北大中文四老」之一的林庚先生剛剛榮休不久,不再給本科生授課。自恨餘生也晚,無緣親聆教誨,誠憾事也。得有機會一瞻林先生的丰采,是聽他的講座。大約講的是唐詩,題目已不復記憶。年近八旬的林先生着一襲絲綢長衫,瀟灑如少年,飄逸如仙子。後來才知道,林先生乃是世家子弟。父親林宰平,光緒舉人,早年負笈東瀛,習法政,然興趣廣博,自國學、哲學、佛學、法政至詩詞、書畫,無不淹貫,一度任北洋政府司法部長,後為清華研究院導師。林庚八歲入塾,精習詩書,在心中播下了詩歌的種子。中學畢業考入清華物理系,後又轉入國文系,辦雜誌,寫新詩,擅名一時,與季羨林、吳組緗、李長之並稱「清華四劍客」。林庚的學識和風雅,匪一朝一夕而可得,家學門風,淵源有自。

中文系教授吳小如受業於林庚門下,與林宰平先生為忘年交,對林氏父子執弟子禮甚恭。惜乎我讀中文系時,他已調至中古史研究中心。雖然沒有上過他的課,但講座卻聽了不少,題目涉及唐詩、明清小說、京劇、書法。其才情之高,學問之博,識力之深,令我印象深刻。其父吳玉如,書法冠絕一時,詩文亦為世所稱。吳小如少承父親指授,熟讀詩書,於書法、京劇嗜之尤篤。其博雅如此,實由家學薰陶所致也。

林庚的另一位弟子袁行霈亦出身世族。曾祖父袁績懋,道光進士,翰林編修,博通經史。曾祖母左錫璇,是詩人、湖南巡撫左輔之孫女,善詩畫。曾外祖父曾詠,道光進士,仕至吉安知府。曾外祖母左錫嘉,左錫璇之妹,性好吟詠,兼擅繪事。祖父袁學昌,光緒舉人,官至湖南提法使。祖母曾懿,精於醫,工詩善畫。二伯父袁勵准,光緒進士,溥儀之師,能詩文,工於書法,中南海南門「新華門」牌匾為其所書。四伯父袁勵衡,中國銀行業之父,交通銀行首任行長。堂姐袁曉園是中國第一位女外交官、「袁氏拼音方案」創立者,篤嗜書畫。堂姐袁行恕是言情作家瓊瑤之母。堂姐袁靜是作家,以《新兒女英雄傳》馳譽文壇。堂哥袁行雲任職於社科院歷史所,尤能鑑賞書畫,其夫人查良敏是金庸堂姐。袁行霈幼承庭訓,薰習詩書,遂篤志於古典文學研究。大一必修課「文學作品賞析」,袁老師講授古代文學部分。其時年逾知命,而英姿俊邁,風神超逸,極風流儒雅之致。古人謂「腹有詩書氣自華」,信然。

錢理群時任中文系副教授,是最受學生歡迎的老師之一。他生於學門,乃杭州錢氏之後。外祖父項藻馨,清末維新派人物,致力於辦報紙,興新學,曾任浙江高等學堂監督,相當於今之浙大校長。父親錢天鶴,清華學校卒業,獲康奈爾大學農學碩士,受聘於金陵大學農林科,後一度任國民政府農林部常務次長之職。長兄錢寧,畢業於中央大學土木系,在加利福尼亞大學念博士,從愛因斯坦之子、小愛因斯坦教授研究泥沙運動,任教清華大學水利系。

楊文利:我所知道的北大「學二代」

錢理群

楊鑄老師在我畢業後調入中文系。其父楊晦就讀於北大哲學系,和陳翔鶴、馮至等人創辦《沉鍾》周刊,成立「沉鍾社」,擔任北大中文系主任歷十餘年。其兄楊鐮在社科院文學所研究元代文學。楊鑄繼嗣父業,專研文藝理論。

我入北大時,吳鷗還是一位年輕助教。聽古典文獻專業同學介紹,她出身書香門第,世其家學。祖父吳梅是曲學大師,集著、度、演、藏於一身,與王國維齊名。蔡元培掌教北大之前,偶於書肆買得曲學專著《顧曲麈談》,略一翻閱,嘆其鑽研之久,工力之深。嗣後北大音樂研究會成立,自任會長,遂延聘在上海民立中學執教的吳梅為崑曲組導師,兼任國文系教授。

中文系教授陳貽焮的祖父是績學之士,好讀書,喜為詩。堂舅祖劉永濟潛心中國文學史,兼工詩律。表叔、岳父李冰師事吳梅,治詞學甚精。周祖謨教授的岳父余嘉錫博極群書,舉凡歷史、文獻、目錄之學,無不淹通,曾任輔仁大學文學院院長、中研院院士,妻舅余遜是北大歷史系教授。

我上北大時,外語學院尚未組建,西語系、東語系、俄語系皆自立,不相統屬。西語系教授俞大縝生於衣冠之家。紹興俞氏乃近代中國第一家族,名儒碩彥,代不乏人。祖父俞文葆,咸豐舉人,官湖南新寧、東安知縣。外祖父曾紀鴻,曾國藩次子,以算術獨步。外祖母郭筠,兩淮鹽運使郭霈霖之女,雅擅詩文。父親俞明頤,為湖南學政。母親曾廣珊,知書能詩。伯父俞明震,光緒進士,歷任甘肅提學使、南京江南水師學堂校長,是魯迅之受業師,藏書頗負盛名。姑母俞明詩,幼嫻吟詠,兼善鼓琴,嫁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子陳三立,生子陳寅恪。俞大縝自金陵女子大學畢業後,與妹妹俞大絪一道赴牛津大學,攻習英國文學。學成返國,先後任教中央大學外文系、北大西語系。其餘兄弟姐妹九人,皆積學成名。大哥俞大維,哈佛博士,愛因斯坦高足, 中華民國政府首任「國防部長」,其子俞揚和娶蔣經國之女蔣孝章為妻。三哥俞大紱,依阿華州立大學博士,中科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校長。弟弟俞大綱,畢業於燕京大學,在台灣大學中文系任教,是一位戲曲專家。四妹俞大絪,畢業於滬江大學,先後入牛津大學、巴黎大學、哈佛大學深造,與俞大縝同任北大西語系教授,「文革」期間含冤自殺。妹夫曾昭掄,曾國藩二弟曾國潢之曾孫,麻省理工學院博士,是著名化學家、中科院院士,曾任北大化學系主任。五妹俞大彩,燕京大學西語系、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妹夫傅斯年是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專家,畢業於北大國文系,先後擔任過北大代理校長、台大校長。

西語系教授趙蘿蕤系出名門。父親趙紫宸早年留美,是基督教神學家,在燕京大學宗教學院任院長。趙蘿蕤之名是父親所取,典出李白《古風其四十四》:「綠蘿紛葳蕤,繚繞松柏枝。」趙蘿蕤幼稟異資,七歲入蘇州景海女子師範學校,始學英語、鋼琴,課餘在父親指導下誦習詩書。十六歲考進燕京大學,最初在國文系,後轉入西語系。畢業後,復入清華外國文學研究所。因才藝俱優,遂成錢鍾書「夢中情人」,《圍城》中唐曉芙即以她為原型。錢穆先生在《師友雜憶》中提及其西南聯大同事、「新月派」代表詩人兼古文字學家陳夢家:「其夫人乃燕大有名校花,追逐有人,而獨賞夢家長衫落拓有中國文學家氣味,遂賦歸與。」文革期間,陳夢家不堪紅衛兵凌辱,自縊身亡。趙蘿蕤經此打擊,一度罹患精神分裂症。我在校期間,曾聽過她的一次講座,是關於艾略特的《荒原》。雖年逾七十,然丰姿如舊。昔日之大家閨秀風範,猶可想見也。

楊文利:我所知道的北大「學二代」

趙蘿蕤畢業照

西語系教授李賦寧出身書香之家。祖父李桐軒,關中宿儒,同盟會會員,歷任陝西省咨議局副局長、省修史局總纂,發起創立戲曲學校易俗社,出任首任社長,殫心於戲劇改良。伯祖父李仲特,精於算學,在川漢鐵路當工程師,並任同盟會陝西分會會長。父親李儀祉是水利學家,京師大學堂畢業,留學德國,主持治理黃河、揚子江。受父親影響,李賦寧報考清華時,選擇了土木工程系,後轉入外文系。在西南聯大外文系畢業後,留母校任教,稍後,又赴耶魯留學。即將取得博士學位之時,適值新中國成立,遂放棄一紙博士文憑,與其西南聯大同窗好友、留學牛津大學的王佐良和許國璋、留學芝加哥大學的周珏良相約一同回國執教。

東語系教授鄭穎達是仕族子弟。曾祖父鄭守廉,咸豐進士,後官至吏部考功司主事。曾叔祖父鄭世恭,咸豐進士,後官至戶部主事,湛於經學,兼工書。祖父鄭孝胥,光緒舉人,遊學日本,溥儀稱帝後,曾出任偽滿洲國國務總理大臣,書法妙一時,尤以楷書名,詩學宋人,為同光體的倡導者。父親鄭禹,利物浦大學土木科肄業,偽滿洲國奉天市長。長兄鄭廣元,留學英倫,娶溥儀二妹韞和為妻。鄭穎達由北大東語系日語專業畢業,在《人民日報》國際部供職,應東語系主任季羨林之邀,返回母校任教。

克承家學,在我知道的歷史系老師中,當以周一良先生為第一。建德周氏至良字輩己歷四代,英才輩出,在浙江推為望族。曾祖父周馥,官至兩廣總督、兵部尚書,甚為李鴻章所倚重,參與創辦天津武備學堂、復旦公學、安徽公學。祖父周學海,光緒進士,深於醫學。叔祖父周學熙,以實業名於世,有「南張(謇)北周(學熙)」之稱。父親周叔弢,肆力興辦實業,古籍庋藏至富,尤長於鑑別。堂叔周叔迦,精研佛學,一度在北京大學講唯識學,創立中國佛學院,自任院長。周一良家兄弟姐妹十人,皆負雋才。周一良八歲入家塾讀書,日誦經史,稍長,習日語。燕京大學畢業後,旋赴哈佛修讀博士。通曉英、日、梵三種語言,於魏晉南北朝史、日本史、亞洲史,研究甚深,著述亦極富。二弟周珏良,北京外國語學院英語系教授。三弟周艮良,天津建築設計院副院長。四弟周杲良,史丹福大學神經學系教授。五弟周以良,東北林業大學教授。六弟周治良,北京建築設計院副院長。七弟周景良,中科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二妹周與良,南開大學生物系教授,妹夫穆旦是詩人、翻譯家,原名查良錚,系海寧查家後人、金庸族兄。堂哥周紹良,深研紅學、敦煌學、佛學,精於鑑賞,收藏書籍、碑帖甚富。堂哥周煦良,華東師大外語系主任,翻譯之餘,多有創作。堂哥周煒良,霍普金斯大學數學教授,愛因斯坦得意門生。

歷史系教授張芝聯生於簪纓之家。祖父張嘉祿,光緒進士,官翰林院編修、國史館協修,有着述行世。父親張壽鏞,光緒舉人,在多地任財政廳長,後至財政部政務次長,在上海創辦光華大學,出任校長,博涉經史,所藏古籍尤多。張芝聯幼承家教,篤志於學。先後就讀於燕京大學、光華大學,繼而赴耶魯、牛津進修,肆力於法國史研究。

楊文利:我所知道的北大「學二代」

羅榮渠

歷史系教授羅榮渠得詩書之傳。父親羅文謨以書畫名世,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畢業,受教於繪畫大師劉海粟,與徐悲鴻、張大千投契甚深,歷任成都藝術專門學校教務長、《四川日報》主筆及總編,後兼任四川大學、燕京大學教授。羅榮渠幼穎異力學,頗習詩史。先後就讀於西南聯大、北大歷史系,於美洲史、美國史極有研究,尤以現代化理論見稱於世。其書法卓然成家,頗有父風。

歷史系教授齊文穎繼其父業,專治美國史。父親齊思和,卒業燕京大學,入哈佛大學學西洋史,修得博士學位,在母校燕京大學執教,院系調整後,轉任北大歷史系教授。歷史系教授何芳川是史學大師何茲全之子,鄧小南是宋史專家、北大歷史系教授鄧廣銘之女。

哲學大師馮友蘭,南陽唐河縣人。唐河大族,首推馮氏。祖父馮玉文、父親馮台異、伯父馮雲異、叔父馮漢異皆雅好文學,有集行世。岳父任芝銘,清末舉人,同盟會會員,參與辛亥革命,平生以辦教育為任。馮友蘭和弟弟馮景蘭、妹妹馮沅君幼承家訓,讀書不輟,先後考入北大,繼之留學美國、法國。馮友蘭是哲學家,蔚然為一代儒宗。馮景蘭是地質學家,當過清華大學地學系主任。馮沅君是作家、文學史家,新中國第一位女性一級教授。兄妹三人名聞遐邇,時稱「唐河三傑」。馮先生的四個子女各有專長,不愧家學。長女馮鍾璉畢業於西南聯大外文系,長子馮鍾遼是鍋爐專家,次女馮宗璞是知名作家,次子馮鍾越是航天專家。妹夫陸侃如,北大國文系畢業,研究中國文學史極深。妻妹任均、妹夫王一達,皆京劇名宿。侄女馮鍾芸,西南聯大國文系畢業,留校任助教,是聯大第一位女教師,後任北大中文系教授。侄女婿任繼愈,北大哲學系畢業,精治中國哲學史、中國佛學史,卓然成一家之言,擔任過國家圖書館館長之職。

楊文利:我所知道的北大「學二代」

宗白華

詩人、美學家宗白華籍貫常熟,出生於安慶方家大宅。桐城魯谼方氏,世為名族,累代簪纓,篤好風雅。外曾祖父方宗誠,桐城派後期代表人物,文章理學為一時宗仰,曾任棗強縣令、安徽學政。外祖父方守彝,官太常博士,學問淹通,勤於著述。外叔祖父方守敦,工詩擅書法。表舅方孝岳是音韻學家,表舅方孝博是物理學家,表姨方令孺是作家,表弟方緯德是新月派詩人,表弟方綰德是戲劇導演,表弟方管(筆名舒蕪)是作家兼文學評論家,表妹方瑞為曹禺夫人,可謂一門風雅。宗先生的父親宗嘉祿,光緒舉人,後東遊日本,熱心教育,受邀擔任中央大學、安徽大學教席。宗先生秉性聰穎,為外祖父所鍾愛,乃教以詩賦。長至八歲,方回到南京上小學。在同濟大學畢業後,欲往法蘭克福大學留學,外祖父賦詩相贈云:「一方天地妨寬步,萬里波濤壯遠勤。」屬望之殷,見乎言表。

哲學家張岱年生於士夫之家。父親張濂,前清進士,亦末代翰林之一,民國初年當過國會議員,精研醫理。張氏一門三傑,長兄張申府是哲學家、數學家,早年就讀於北大,初習哲學,後改習數學,又赴法留學,在北大、清華等校教邏輯和羅素哲學,為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中國羅素研究第一人。次兄張崇年是物理學家,畢業於北大物理系,留校任教。張岱年幼承父兄之訓,刻志勵學,於哲學嗜之尤篤。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畢業後,受聘為清華哲學系助教。二十七歲著《中國哲學大綱》,才名大噪。經長兄和馮友蘭介紹,與馮的堂妹馮讓蘭喜結良緣。馮友蘭晚年回憶道:「張先生旋即與余之堂妹定婚,以學術上切磋之友誼,申以婚姻,益親密矣。」

哲學系教授湯一介出身書香世家。祖父湯霖,光緒進士,歷官甘肅平蕃、渭源知縣,熱心辦學。父親湯用彤,清華學校畢業,赴美深造,與陳寅恪、吳宓並稱「哈佛三傑」,博通中西哲學,於中國佛教史、魏晉玄學和印度哲學研索至勤,曾任北大哲學系教授、北大副校長。湯一介繼嗣父業,專力於中國哲學研究,尤精於魏晉玄學。妻子樂黛雲,任中文系比較所所長有年,開創中國比較文學研究,卓有建樹,岳父系貴州大學英文系教授。當年湯先生主持「中國文化書院」,延請梁漱溟、馮友蘭、季羨林等耆儒碩學任導師,常年舉辦各種講習班、研究班,借北大校舍上課,我亦前去旁聽,故得以親炙湯先生,深受教益。其學問淹博,人亦恂恂儒雅,至今印象猶深。

洪謙和任華任職於北大外國哲學研究所,俱系名家之後。洪謙的曾外祖父王茂蔭,道光進士,戶部員外郎,清代貨幣理論家、財政學家,《資本論》提及的唯一中國人。任華的父親任可澄,光緒舉人,曾任貴州省長、北洋政府教育總長等職,以興學為時所崇,妻子陳謙為溥儀之師陳寶琛的侄孫女。

經濟學院教授陳岱孫是福建閩侯人,螺江陳氏,巨族也,科第累世,簪纓不絕。曾祖父陳承裘,咸豐進士,生七子,除一子早夭外,其餘六子皆一時俊彥。長子陳寶琛、二子陳寶瑨、三子陳寶璐先後並登進士,四子陳寶琦、六子陳寶瑄和七陳寶璜取中舉人,世稱「父子四進士,兄弟六科甲」,可謂極盛矣。祖父陳寶璐,官刑部主事,博學通經。父親陳懋豫,光緒舉人,京仿效律學堂畢業,供職於海軍學校。陳岱孫幼而聰慧,六歲入塾,頗涉書史。又從師學英文、數學,中學西學造詣俱高,為研究經濟學說史打下堅實的基礎。我上學的時候,每於燕南園遇見陳先生策杖散步徑間,一身整潔的中山裝,頎然而癯,猶見世家貴公子風度。

陳岱孫的同鄉和學生、法律系教授王鐵崖出生於詩禮之家。祖父王羹梅,道光舉人,以知府官廣東。父親王壽昌自馬尾船政學堂畢業後,赴法專習法律,博通中法文學,工詩善畫,兼精書法,世稱「詩書畫三絕」,任京漢鐵路總翻譯、福建省交涉司司長。曾與林紓合譯《巴黎茶花女遺事》,由其口述,林紓用文言文記錄,刊印後一時為之紙貴。伯父王福昌,亦畢業於馬尾學堂,留學法國,曾在馬尾船政局任法文翻譯。王鐵崖幼從塾師學,熟讀四書五經。既而入教會學校,習洋文、西學,中英文根底甚深。父親的外交工作經歷,引起他對國際法的興趣。清華研究院畢業後,赴英倫留學,自此專以研究國際法為事。六哥王邁、三姐王真、四姐王閒承其家學,皆以詩文名,侄子王文興是台灣小說家,才名藉甚。

社會學系教授費孝通出自吳江士族。外祖父楊敦頤,道光舉人,官江蘇學政,不久辭去,改任商務印書館編輯,參與《辭海》編纂工作,思想開明,樂於接受西洋文化。父親費璞安,東渡日本,主修教育學,任江蘇省教育廳視學,專以辦學為職志。母親楊紉蘭,畢業於上海務本女學,終身從事幼兒教育工作。舅舅楊左匋、楊錫鏐,皆留學美國,一個成為動畫專家,一個成為建築設計師。受外祖父影響,費家兄妹四人從小接受西式教育。大哥費振東畢業於南洋公學,在印尼一家華文報館任主筆。姐姐費達生留學日本,遂為蠶絲專家。三哥費青畢業於東吳大學法律學院,赴柏林大學念法律哲學,歸國後在西南聯大授羅馬法,一度擔任北大法律系主任。四哥費霍學土木建築專業,在上海市工務局當工程師。費孝通在清華研究院畢業後,赴倫敦大學留學,受知於人類學大師馬林諾夫斯基。

社會學系教授潘乃谷系費孝通業師潘光旦之女,得家學之傳。祖父潘鴻鼎,光緒進士,翰林院編修。父親潘光旦,清華學校畢業,留美歸,任教清華及西南聯大社會學系,在社會學、優生學、心理學、民族學等領域均有湛深造詣,為「清華四哲人」之一,另三位是葉企孫、陳寅恪和梅貽琦。潘光旦於教育素有研究,曾譯有《赫胥黎自由教育論》,書中提出了「教育不是訓練」、「宣傳不是教育」、「聽話不是好孩子」等主張,他在教育四個女兒時即循此宗旨。四姐妹自由成長,學遂大進。大姐潘乃穟是北大生物系教授,二姐潘乃穆與潘乃谷同為北大社會學系教授,三姐潘乃和是兒科醫生。

我念北大時,王緝思在國政系任副教授。其父王力是北大中文系教授,語言學大家。幾個兄弟姐妹幼承父訓,學有所成。大哥王緝志,北大數學系畢業,四通打字機發明人。大姐王緝惠,清華畢業,先後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四通公司任職。二姐王緝慈,北大地質地理系畢業,任北大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弟弟王緝憲,中國人民大學畢業,多倫多大學地理系博士,任香港大學地理系教授。他還有一位同父異母兄弟秦似,原名王緝和,是作家、語言學家,另一位同父異母兄弟王緝平是廣西醫科大學教授。

數學系教授許寶祿出生於世胄之家。曾外祖父俞樾,道光進士,翰林院編修,於學無所不窺,尤邃於經學。祖父許佑身,同治舉人,官任揚州知府。父親許引之,曾任兩浙鹽運使、京奉鐵路總辦,善填詞,諳崑曲。大哥許寶駒,北大國文系畢業,民聯創始人之一。二哥許寶騤,燕京大學哲學系畢業,民革發起者之一,曾任民革機關報《團結報》社長兼總編輯。許寶祿自清華學校畢業後赴英倫深造,獲倫敦大學哲學博士。兄弟三人皆有俊名,世稱「許氏三傑」。姐夫俞平伯,為俞樾曾孫,早年畢業於北大國文系,博學多才,於紅學用力甚勤。堂侄高陽,本名許晏駢,以歷史小說蜚聲台灣文壇。

數學系教授程民德為書香之後。父親程瞻廬畢業於蘇州高等學校,在江蘇省高等學堂等校擔任教職,是名噪一時的章回小說作家,一以著書為事,其中《唐祝文周四傑傳》、《小器國》、《滑頭國》、《健忘國》、《糊塗國》等作品一度風靡蘇滬,周瘦鵑嘗稱之為「今之淳于髡、東方朔」。母親戴振寰是家庭教師,知書識禮,書法亦工。

程民德弟子、數學系教授張恭慶出自縉紳之家,張姓為豐潤大族,三世仕宦。高祖父張印塘,道光進士,官至安徽按察使,淹通經史。曾祖父張佩綸,同治進士,晚清清流派領袖,李鴻章之快婿。祖父張志潛,光緒舉人,官內閣中書。外祖父陳寶琛,溥儀之師,工書善畫,一意興辦學堂。父親張子美,香港大學經濟系畢業,精通中英文學,歷史、經濟之學根柢甚深,藏書亦極富,且多善本。堂姑張愛玲是著名作家,表哥陳岱孫是北大經濟學院教授。張恭慶少年時,父親嘗教以為文,可是張恭慶的志趣是科學,後乃考取北大數學力學,由是走上數學研究之路。

楊文利:我所知道的北大「學二代」

姜伯駒在上課

數學系教授姜伯駒出身學術世家。姨祖父黃慶澄,光緒舉人,諳數學,創辦《算學報》,為中國最早之數學期刊。父親姜立夫,哈佛博士,先後創設南開大學、嶺南大學數學系,陳省身即出其門下,曾任中研院數學所所長。大舅胡敦復,入康乃爾大學主修數學,清華學堂第一任教務長,創辦大同大學,為首任校長。二舅胡明復,先後在康乃爾大學和哈佛大學攻讀數學,為中國第一位現代數學博士,返國後任大同大學數學系教授。三舅胡剛復,入哈佛大學物理系,畢業歸,在交通大學、南開大學等多所大學任教。姜伯駒性聰穎而劬於學,閱讀課外書至廢寢食,凡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之類,無所不覽。中學畢業,在父親建議下投考北大數學力學系,遂以數學為平生志業,可謂能傳父學。

化學系教授錢民協是湖州錢氏之後,其族也,乃吳越錢氏之一支,近世以來,名流代出,至今猶盛。曾祖父錢振常,同治進士,禮部主事。曾伯祖父錢振倫,道光進士,翰林院編修,官至國子監司業,大學士翁心存之婿、翁同龢姐夫。祖父錢玄同,新文化運動驍將,一度在北大國文系任教授、系主任。父親錢三強是核物理學家,兩彈元勛,清華畢業,留學法國,師從居里夫人之女。堂伯錢稻孫、錢仲聯是翻譯家、古典文學專家。外祖父何澄是科第世家、兩渡何氏後裔,留學日本,同盟會會員,富收藏,精鑑賞。母親何澤慧是核物理學家,清華畢業,留學德國,有「中國的居里夫人」之譽。大姨何怡貞是物理學家,小姨何澤瑛是植物學家。姊妹三少負才名,人稱「何氏三姐妹」。大舅何澤明、二舅何澤涌皆留學日本,是金屬學、細胞學專家。外曾祖父、亦即母親的外祖父王頌蔚是科第世家、莫厘王氏後裔,光緒進士,「蘇州三才子」之一,通目錄版本之學,尤精金石考證。外曾祖母謝長達,創辦振華女校,頗開風氣之先。外祖母王季山是物理學翻譯家,舅外祖父王季烈、王季同是物理學翻譯家、數學家。表舅王守競、王守武、王守覺是物理學家、微電子學家、半導體電子學家,表姨王淑貞、王明貞是婦產科學家、物理學家。錢民協謹守家風,勵志於學,北大化學系出國留學,初赴德,繼赴法,返國後在母校任教。弟弟錢思進,清華化工系畢業,留學哈佛,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工作二十餘年後,應北大物理學院之聘回國執教。

地理系教授吳荔明為名門閨秀。祖父吳鼎新,畢業於京師大學堂師範館,歷任廣西教育廳廳長、廣州國民大學校長,一生致力於興學。外祖父梁啓超,光緒舉人,戊戌變法領袖之一,為一代通儒。父親吳魯強是化學家,清華學校畢業,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年二十六,受聘為北大化學系教授,惜英年早逝。母親梁思莊是圖書館學家,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北大圖書館副館長。大舅梁思成、二舅梁思永、五舅梁思禮是建築學家、考古學家、導彈控制專家,大姨梁思順、二姨梁思懿、三姨梁思寧皆名校出身,大舅媽林徽因是建築學家、作家。

生物系教授張宗炳是哲學家、政治活動家張東蓀的哲嗣。張家兄妹四人,張宗炳為長子,燕京大學生物系畢業,康奈爾大學博士,是昆蟲毒理學家。二弟張宗燧,劍橋博士,一度任教北大物理系,是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妹妹張宗燁,北大物理系畢業,中科院高能所研究員,是核理論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三弟張宗熲,初在西南聯大社會學系受業,後乃升入燕京大學研究院,成為費孝通的得意門生,文革期間,因受父親牽連,與妻子雙雙自殺。1952年院系調整,原任燕京大學哲學系主任的張東蓀,轉往北大哲學系執教。父子、父女四人先後與北大結緣,為一時佳話,亦學術薪火相傳之寫照。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學人Scholar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501/1742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