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覆的核酸檢測,恐造成嚴重的交叉感染。圖為2022年4月17日,上海浦東區封鎖期間在一個大院內對居民進行拭子測試。
上海著名傳染病專家繆曉輝,4月23日發帖文,再次呼籲中共當局儘快停止「完全不符合傳染病流行的基本規律」的清零政策,以減少因過度防疫而引發的次生災害。
繆曉輝曾任中國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征醫院副院長兼感染科主任,2003年中國爆發SARS時,他參與了疫情防範和診治工作。
繆曉輝在帖文中,明確指出清零政策無效,且缺乏真正的科學依據。他說,上海各個街區已經至少封控了23天至27天,超過Omicron病毒3個最長的潛伏期,「完全不符合傳染病流行的基本規律和干預結果」。
清零引發了大量次生災害,導致了本不該有的死亡。「別繼續了好不好?」他呼籲道。
早在4月8日,繆曉輝就發長文,指在嚴格封控下,清零政策會引發醫療資源的擠兌,並呼籲關注和儘快解決疫情期間的額外死亡問題。
他根據一個針對2020年初中國武漢疫情爆發封城期間,糖尿病等一些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患者額外死亡問題的研究,估計這次上海封城一個月可能導致的糖尿病人額外死亡人數,可能近千人。
他認為,因為醫療資源的擠兌,除糖尿病以外,上海封控期間的各種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各種急性和慢性傳染病,以及各種急性病,再加上封城期間心理問題導致的自殺率增加66%,會令額外死亡人數不容忽視。
繆曉輝舉例說,目前上海封控期間實行的這種20多家大型醫院同時停診超過3天、病房清空、手術室暫停工作等等做法,都會人為地增加額外死亡人數。
他認為,要慎重考慮當局封控和運動式清零的必要性和代價,特別是要考慮封城期間醫療資源缺乏可能導致大量非新冠肺炎病人的額外死亡。
為減少醫療資源擠兌,他建議,無症狀感染者居家隔離,審視全民核酸檢測是否絕對必要,不允許醫院全面停診。
最後,他還提出中共清零政策的三大支柱之一——核酸檢測會增加交叉感染的問題,「不要問我病毒從哪裏來,它的故鄉在兩根棉簽里。」他說。
上海華山醫院靜安分院前黨委書記丁憲4月24日也發文指出當局清零政策的弊端,「反覆核酸檢測;不堪重負的人員擠兌;嚴重的交叉感染」。「其中最為嚴重的是交叉感染,科學已經被扔進了垃圾桶。」
原上海華山醫院感染科副主任尹有寬在4月22日發文稱,統計資料已經出來了,每做一次全員核酸(檢測),檢測出陽性病例會增加3%~4%。
他以上海一個社區為例,本來沒有陽性病例,但幾天的核酸檢測下來,就增加到83個。「就是那些工作人員帶進去的。」他說。
「硬隔離」擴大隔離區
目前,上海已經在封控和管控區內實行所謂的「硬隔離」,把整棟居民樓或整個小區,都變成隔離點、隔離區,試圖以擴大隔離區的措施來達到「社會面清零」。
上海浦東區洋涇街道一個社區的居民徐女士4月25日證實,她所在社區已經通知,從4月23日開始全部轉為「硬隔離」,就是把整棟樓門從外面鎖起來,居民只能在自家的公寓內活動。
她告訴記者,她所在的25層樓有200多戶居民,從3月21日就開始封控,因為有一對90多歲的老夫妻核酸檢測呈陽性。
談到封控期間的次生災害,徐女士說她現在最怕的就是生病。她現在與上學前班的孫女住在一起,兒子、兒媳則住在另外的居民樓里,而那裏也在封控。
一長串因疫情而死的名單
上海自封城以來,許多醫院停診,令許多市民因無法獲得基本的醫療服務,其中不少人因沒能得到及時診療而失去了生命。有民眾自發統計了上海「沒有死於新冠,卻因新冠而死」的疫情逝者名單,目前已經累計達176例,例如:
83歲退休教授竇尚信,4月15日在檢測新冠陽性之後,被救護車轉移至隔離酒店後離世;
51歲的高玉榮,4月16日在隔離酒店電梯突然昏倒,救護車一個多小時後才送到復旦大學中山醫院,那時她已經沒有了呼吸;
上海東方公正處資深公證員俞洪三,3月19日因哮喘發作,沒能及時叫到救護車而離世。